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虚拟语气     
虚拟语气是令许多英语学习者感到头疼的一个语法点,今天就让它现出原身让大家看个真切! 简单来说虚拟语气就是虚拟一种与真实情况相反或者现实中不会存在的情况,我们汉语通常会用“要是……就会……”等类似的关联词来表示。  相似文献   

2.
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在新疆推广以来,获得了可喜的成果。首先,它改变了汉语教学工作者的教学意识和观念,使近20年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所倡导的“学生主体性”得到了真正落实;使近SO年来我们所沿用的重汉语基本知识传授,轻汉语技能训练的教学局面得以基本改观。其次它有效地调动了少数民族在校师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使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明确地感到非学汉语不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切地体会到学习汉语与自身生活命脉密切相关,学习汉语与少数民族的教育、发展、前途息息相关。再次,为大力推广汉语水平考试,由新疆财经学院发起…  相似文献   

3.
《汉语大词典》疏失举证朱茂汉近些年来,我们在编撰《全唐诗大辞典》过程中,经常检阅《汉语大词典》。在不断翻检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感到这部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词典,收词较为完备,释义比较准确,资料较为丰富,是学习和研究汉语词语、阅读古籍、研究古代文史的极其...  相似文献   

4.
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上下五千年的传统让我们感到博大精深,教学改革如春风般又让它有了新的生命活力。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认为一切还要回归课堂,着眼怎样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英语中的it为非人称代词,即汉语中的它。别看it仅两个字母,若高频率应用,便会引来诸多通用句。如现代雕塑不再使我们感到  相似文献   

6.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而汉语方音却属北方话,,如何解释它的形成?曾经是让不少人感到困惑的问题。本文讲清楚这些历史,目的在于古为今用。了解云南汉语方音演变的来龙去脉,可以发现它与通用语语音产生对应规律的原因,真正做到知已知彼;从而掌握在云南省教学通用语语音的重点,难点所在,相应地也不难创造出有的放矢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著名语言学家李行健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出版了。作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笔者初读这部词典之后,感到它对于提高全民的规范化意识,对于我们教外国学生学习规范的汉语词汇、汉字,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笔者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朱艳娟 《学苑教育》2012,(18):58-58
每一种语言都是一种创造,都是文化的精髓,我们热爱汉语,是因为它的浓重与深远:我们热爱英语,是因为它的飘逸与洒脱。  相似文献   

9.
旧词新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词新义是现代汉语新词语的一种类型。旧词新义的产生属于现代汉语词义系统内部变化。它有很强的规律性,同时也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它的规律可以归纳为新义与旧义之间多种意义关系。认识旧词新义的规律,有助于我们认识现代汉语,尤其是认识现代汉语词汇发展的一些特点,有助于我们预测词汇发展的某些方向。  相似文献   

10.
“声情”是汉语诗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的理论范畴,在汉语古典诗学的理论体系中,“声情”堪与另一重要基本范畴“意象”相提并论。“声情”论的理论价值具有现代性,它是我们分析汉语白话新诗及其理论不足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声情”论的理论价值具有国际性,它是我们分析、综融、整合西方现代诗学形式理论与意义理论的重要基点。“声情”论是汉语古代诗论研究新的增长点,是汉语诗学思想现代生成的又一重要原点。  相似文献   

11.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和考试大纲的重要内容。然而长期以来,学生对古诗文学习感到难度较大,也提不起兴趣,老师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也常感到吃力不讨好,往往费了很多功夫学生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是客观情况毕竟古汉语的语言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学生感觉陌生;二是我们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现在亟需考虑的。下面拟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谈谈如何优化课堂,提高高中古诗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汉语虽然是我们的母语,但是我们不少学生学习语文常常感到乏味,而学习文言文就更加普遍感到枯燥乏味,很难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教学文言文也普遍感到效率不高,究其原因,是因为文言文所处的时代背景跟现在的背景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自后结构主义时期,人们对语言的关注点就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当今一般认为语言的衍义作用具有其自主性,并非说话人所能完全控制掌握。我们知道,汉语文学能够凭借汉语的语音、文法、辞格和语体等要素为我们述说出“美”的世界,但人们从未将这种“美”与汉语系统本身紧密联起来,也未认真地凝视汉语诸要素本身,而是将其看成从属于作品内容的言语形式。王一川教授在《汉语形象与文化现代性问题》中提出:“汉语文学中汉语组织不仅述说美,而且它本身就构成为美的‘形象’。”他认为:“汉语形象是当汉语的四声、平仄、韵律、对仗、比喻和排…  相似文献   

14.
古老优雅的汉语是华夏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文化标志。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令才子佳人魂牵梦萦、欲罢不能。干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言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了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相似文献   

15.
《朝鲜族学校义务教育汉语课程标准(讨论稿)》的下发和一年级、七年级新编汉语教材的正式启用,意味着朝鲜族学校的汉语教学,已进入到具体实施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阶段。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感到,目前汉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引起广大汉语教学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并对此亟应得到统一的认识。一、从语文新课标与新汉语课标的比较中,应看到突出“第二语言”特点。两种“课标”一比较,我们就不难看出,汉语课标(讨论稿)的80%以上的语言表述是借用了语文新课标的语言。这充分说明这两门学科的相近性,我们应该注意借鉴语文课标要求。…  相似文献   

16.
提起汉语,我们作为中国人都为之骄傲、自豪!可以说没有一种语言有能像汉语这样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它的优美的造型、完美的音韵、和谐的节奏、独特的组合、丰富的涵义、无穷的想象,无不显示着它作为一种人类语言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从古至今,我们的先人在汉语学习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诵读!在小学生中加强诵读,使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体会诵读的意义,尤其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7.
诵读,是我们中国几千年来学习语文的优良传统。大家知道,汉语音节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当一个个音节组成一个个句子的时候,平仄交错,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汉语的这种特点,特别适合诵读,因此,我们读优秀的作品,总感到朗朗上口。由这种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汉语写成的文章,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感知汉语文字的形象美(由象形文字演化而来的由横竖撇捺等笔画构成的汉字就是形象),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欣赏篇章的结构美,把握文章整体的风格美。而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也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英语冠词指定冠词the不定冠词a/an,中国学生对正确使用冠词感到困难,一是因为汉语没有冠词,二是冠词用法虽有规律可循,但例外却不少。a/an,the虽小,但年年必考,这需要我们仔细研究,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9.
双音节形容词“AABB”和“A里AB”重迭式的语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形容词,具有“AABB”和“A里AB”的重选形式,而当它仍重迭成这种形式以后,如何作语素分析?尤其是对单纯词双音节形容词的这两种重迭形式如“马马虎虎”“马里马虎”如何作语素分析?——这是我们在汉语教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本文企图重点对单纯词双音节形容词“AABB”和  相似文献   

20.
<正> 英语与汉语的书写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我们并不觉得在这方面有多大困难。但是,每当我们执笔写英语,翻书读英语时,我们马上就会发现英汉书写又有几处迥然不同的地方。汉语没有规定何处该用大写,何处该用斜体。而一篇英语文章总离不开大写和斜体这两种被称之为文体(style)的表达形式。对这种现象,我们有的并不感到陌生。可有的,我们会感到不知其然,困惑不解。本文就这两种特殊表达形式撰集起来加以归纳,举例说明加以分析。 英语的大写主要用于下面八大类情况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