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青海省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青海省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危害等,详细论述了导致青海省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提出实行“治水与改土、治坡与治沟、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耕作措施与田间工程、治理与管理利用相结合”的对策,使水土流失得到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的环境保护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如何解决改变这一现状,是当前我们应该研究的重点。水土流失会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多种自然灾害,为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利用生物措施保持水土已经成为相关工作者研究的重点。生物措施是水土保持中的三大措施之一,也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措施。本文重点研究该措施是如何治理水土流失的,希望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九三管理局地处松嫩高平原区,多年来治理水土流失是九三管理局农田基本建设的主攻方向。水土保持工作任重而道远,尽管九三管理局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存在这资金投入不足,措施少等问题,但我们目标明确,决心大。只有认真总结经验,继续探索治理水土流失的新措施、新模式,才能把管理局的水土保持工作做好,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4.
水土保持监测是评价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治理效果的基础和主要依据,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能够摸清流域内水土流失的成因、类型、危害等基本情况,并进一步制定水土流失相关治理方案和措施。本文以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王皮湾小流域为例,系统探讨小流域水土流失监测方法,以期为我国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科学监测及防治体系的合理构建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生态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特别是水土流失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因此必须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当前很多地方在治理水土流失时仅采用单一的方式,这种治理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本文从林业技术角度探讨如何综合治理水土流失,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已经成为世界难以解决的环境问题,而且水土流失现象还在持续,形势危急。水土流失的存在,不仅使得土壤肥力大为退化,降低土壤营养成分的含量,更为重要的是会形成地质灾害,因此无论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努力的采取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问题。目前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就是保持水土,而保持水土主要有三种方法,下文笔者将进行介绍,希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水土流失严重地制约着我国流失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21世纪我们在加强人工重点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流域生态修复,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促进流域的生态恢复,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从而改善生态环境。本文从流域生态学角度探讨总结了流域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理论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水土流失已经纳入到国家的环境保护措施当中来,但是我国的幅员辽阔,水土流失的成因多种多样,具体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因此整治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一直是治理的难点。本文结合相关的地理专业知识,通过对不同地点的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分析过后,具体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给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小流域治理是一项重要的措施,这一治理方式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方法。在过去的发展与建设过程中,我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并且相信在未来的建设中还会具有更大的成效。治理水土流失的问题是国家发展的重点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生产生活,同样也对国家今后的前进方向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重点以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面具有明显成效吉林省东丰县为例,详细探讨了治理水土流失的过程,以及今后的发展情况,希望能够得到借鉴与进一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水土流失已经成为了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水土流失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并且还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形成了障碍。由于水土流失恶化现象与日俱增,此事引起了社会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针对水土流失的成因以及危害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且针对运用林业技术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今后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上游紫色土地区不同坡度坡耕地水保措施的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李秋艳  蔡强国  方海燕  王成超 《资源科学》2009,31(12):2157-2163
长江上游紫色土区土层薄、降雨集中且频繁,加之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土壤侵蚀严重,仅次于中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其中,坡耕地是导致长江上游紫色土地区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耕作措施、梯田工程措施以及植物篱措施都能够起到防止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作用,但在不同的坡度范围内,这几种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也不同。文章在分析坡度对坡耕地、各种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对土壤侵蚀及效应影响的基础上,根据以上几种治理措施在不同的坡度坡耕地上水土保持效益最大化的原理,提出了不同坡度范围内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配置方案。研究认为,在0~5°、5~15°、15~25°3个坡度级别的坡耕地上应分别采用以耕作措施、梯田工程、植物篱为主的措施进行治理,25°以上的坡耕地应该退耕还林的治理模式。该研究将为长江上游紫色土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减少长江泥沙来源及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2.
红壤丘陵区水保措施在不同坡度坡耕地上优化配置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壤丘陵区的坡耕地水土流失是比较严重的,选择适当的治理措施,对于减轻坡耕地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着重研究了耕作措施、梯田措施、植物篱措施在坡耕地不同坡度上的蓄水保土效益。得出以下结论:坡度对3种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都有一定的限制作用,随着坡度的增大,不同措施的效益会随之减小。耕作措施一般在0°~5°能够发挥较高水土保持效益;梯田措施能够在0°~15°发挥较高水土保持效益;而植物篱措施只要在<25°的坡耕地都能够发挥较高水土保持效益。从而建立了在0°~5°、5°~15°、15°~25°3个坡度级别的坡耕地上分别采用以耕作措施、梯田措施、植物篱措施为主的治理措施进行治理,在>25°的坡耕地退耕还林的红壤地区的坡耕地的治理优化配置方案,可以达到既防止水土流失又节约资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广西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锡多金属矿开采引起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进行调查,矿区存在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剧烈,自然景观破坏严重,影响了矿区建设和矿山所在地大厂镇的生态环境,须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以消除矿区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矿区生态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14.
杨秀石  毛明海 《科技通报》2003,19(3):256-259
在分析浙江省小流域治理基础上,指出了小流域治理研究的发展趋势:在理论上主要体现在构建土壤流失方程、参数的选择和治理模式的研究进展;RS、GIS、GPS技术对水土流失的定量计算、图形分析有了新的突破;水土保持的新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山区高速公路扰动范围广、周期长、水土流失强度大、治理困难等特点,以蓝田至商州高速公路为例分析了山区高速公路水土流失成因,阐述了高速公路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并对其水土流失防治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以期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浅议友谊农场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友谊农场为例,介绍了其水土流失的现状、治理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水土保持综合防治迫在眉睫。本文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呼伦贝尔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确保呼伦贝尔作为我国北方绿色屏障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8.
因为各种人为、自然因素的影响,我国很多地区的生态系统都遭到严重破坏,其中水土流失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首先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进行了介绍,然后对生态修复与水土流失治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综合治理的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生态系统性能得到改善,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们国家相关部门为了遏制水土流失,通过建立大批塘坝等水利水保工程,在水土流失的治理上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水土流失的趋势基本没有恶化的趋势,然而,在治理水土流失上,依然要时刻做好治理工作,减少破坏。把水土流失的工作掌控好,不仅有利于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我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本文通过综合利用技术说明了水土保持后治理的先进之处,并指出了实施后治理和综合利用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农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面源污染严重等水环境污染现状以及污染物收集困难等农村污染治理现状,提出加强生态农村的建设、污水治理方案、对生态农业建设和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以及对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