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唐代《干禄字书》、《五经文字》、《九经字样》这三部字书(简称唐代“三书”)是汉语文字学史上重要的三部字样书。本文主要从七个方面对唐代“三书”中的俗字类型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2.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保存有丰富的唐代户籍文书,这对我们研究唐代西州户籍文书的内容与格式提供了丰富的新资料.唐代西州户籍文书主要包括户口、赋税和土地三项内容,在这三项内容的登记中有着各自相对固定的登记格式,这种固定的登记格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唐代户籍制度的严密性.户籍文书的内容与格式是唐代户籍制度的重要内容,研究户籍文书的内容与格式对我们全面认识唐代户籍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唐代女性创作是唐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繁荣的标志之一,表现出独特的风貌第一,唐代女性创作主体身份复杂,人数众多。第二,唐代女性创作体裁以诗文为要,变诗出词。第三,唐代女性作品中,思想内容上体现出儒家伦理与政教意识相统一;艺术表现上体现出群体性与个体性相统一。这种盛况的原因也是多样的第一,唐代女性地位的改善是其创作繁荣的社会基础。第二,唐代女性教育程度的提高是其创作繁荣的潜在动力。第三,唐代女性的才思敏捷是其创作繁荣的内在基因。第四,唐代文人唱和是女性创作提高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名家写过年     
今日有小诗一首:永夜寒如故,朝来岁已更;层冰埋大道,积雪压孤城。往事潮心上,奇书照眼明;可怜逢令节,辛苦尚争名。 (写于N1且年丑月30日)名家写过年@胡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唐代林业职官的设置、唐代的森林保护以及唐人的植树造林活动三方面叙述了唐代的林业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6.
唐代是中国封建时代音乐文化的最高峰,唐人小说对此有较多的记载和描绘.以唐代传奇作为主要的考察对象,从音乐风尚、梦中受曲和勤政楼意象等三个方面对唐代音乐活动进行考论探析,可以发现唐代音乐文化具有全民性、高端性和融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民间三绝剪纸、年画、泥塑。唐代三绝唐文宗把“裴旻剑舞”“李白歌诗”“张旭草书”并称为“唐代三绝”。咏蝉三绝虞世南的《蝉》、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中国七夕诗创作的"黄金时代",唐代的七夕诗主要有"写七夕,表爱情"、"叹七夕,抒乡情"和"咏七夕,道闲情"这三种模式,深入研究和探讨唐代的七夕诗创作,有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上了解唐代七夕风俗文化。  相似文献   

9.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全盛时期之一,佛教文化作为唐代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达到了鼎盛阶段。随着唐代中日交流日益频繁,佛教文化以及唐代饮食习惯也东传日本,在日本生根发芽,这使得日本的佛教文化有了新突破,也使得日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新变化。本文从面食、豆腐、食疗三个方面出发,介绍日本饮食文化与唐代饮食文化的关联,从而加深对中日两国饮食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弘农杨氏家族是唐代重要的家族之一,不仅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而且文学成就突出。唐代弘农杨氏家族文学对唐代文学的繁荣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唐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择取素有"两状元一进士"之称的三杨——杨凭、杨凝、杨凌作为中唐的代表人物,将三杨诗歌用韵进行归纳和分析,得出诗歌用韵多数符合中唐近体诗用韵整体面貌的结论。同时三杨又有自己的独特用韵习惯——删先通押,仄声入韵,首句押韵,偏爱宽韵等。从韵脚字的使用上也能看出三杨诗歌的"哀愁忧思"。  相似文献   

11.
《唐诗解》之成书与《唐诗品汇》的渊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楝《唐诗品汇》是明代最有影响力的唐诗选本,对明代之诗歌创作和唐诗选本影响巨大。唐汝询自幼目盲,借助父兄子侄而“听读”至于博学,编选《唐诗解》一书。文章从编选体例、唐诗分期、作品选录等方面,以详明的数据和具体的分析,比较深入细致地论析《唐诗解》一书与《唐诗品汇》之间的传承与创变。《唐诗解》以《唐诗品汇》为选录渊薮,参酌《唐诗正声》、李攀龙《唐诗选》,而勒成体现唐汝询自身选录眼光的诗歌选本,在唐诗学史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梁《律》、《令》的修订在南齐立法的基础上完成,实为齐、梁两代的立法成果。梁《律》、《令》以晋《律》、《令》为蓝本制成,但在篇目上有一些改制,有关内容也较晋《律》、《令》完备。梁《律》、《令》对陈、北周、隋、唐《律》、《令》都有重要影响,是隋、唐《律》、《令》的重要渊源,其中梁《令》是隋、唐《令》的主要渊源。梁《律》、《令》是汉、魏、晋《律》、《令》向隋、唐《律》、《令》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杜甫、元结是盛唐与中唐之交的两位重要诗人,他们的诗序与诗歌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真实,成为著名的史诗。杜甫诗序是沉郁顿挫的心灵浩叹,而元结的诗序则是悲怆深沉的时代哀歌。  相似文献   

14.
清代是贞节观念发展到极致的时期,新出现的慈善组织——恤嫠会或清节堂,旨在救济或收养那些贫苦无依的年轻寡妇。江西在清代共设立了4个清节堂,且最早的清节堂创立于1872年,在管理上是以官督民办为主,但官府并不直接参与清节堂事务的管理。清节堂有三种社会功能:收养贫困的贞女、节妇,保护自愿守节的孀贞,以及帮助入堂节妇抚孤养老。  相似文献   

15.
丁玲与张洁作为现当代文坛的代表性女作家,她们的创作母题即对理想的追求呈现出极大的相似性,而她们创作历程本身却经历了由恨到爱和由爱到恨的看似相反的过程,其中的原因是耐人寻味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诗歌史上,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边塞诗可谓贯穿始终.一般认为,盛唐的边塞诗是唐代边塞诗创作的顶点,也是其终点.其实,边塞诗的创作是继续贯穿到中晚唐时期的.中晚唐时期虽然没有一个公认的边塞诗派,但从事边塞诗创作的诗人并不少于盛唐时期.试通过对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边塞诗的分析来证明此观点.  相似文献   

17.
盛唐是中国诗歌创作的巅峰,但从茶诗创作的角度而言,却只是初兴阶段,可它在中国茶诗的创作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盛唐的茶诗作者们奠定了后世茶诗的基本风度和格调:淡泊俭约随遇而安、和谐宁静崇尚自然、清幽闲适且充满禅意。它以其独特的开创性,对后代诗人围绕着茶和茶事进行的创作,有着重大的引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明末瞽人唐汝询选解唐诗,勒为一书,是为《唐诗解》。其选诗受高棅《唐诗品汇》《唐诗正声》及李攀龙《唐诗选》的影响,表现出崇尚盛唐的取向。其注、解诗方法灵活多样,将自身的不幸遭遇与文人失意融合,颇具真知灼见,字里行间渗透出一种生命精神,但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疵病。  相似文献   

19.
选本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批评方式 ,它以繁盛的创作成果为对象 ,体现选家的主观意图和当时的文学思想。现存“唐人选唐诗”10种 ,涉及整个唐代 ,遍及各个流派 ,且标准各异 ,目的不一。其中 ,盛唐殷的《河岳英灵集》崇尚风骨声律兼备 ,涉及盛唐诗歌与汉魏六朝的继承关系。中唐元结的《箧中集》意趣风雅 ,倡导诗经精神。晚唐韦毂的《才调集》追求审美的丰富多彩 ,具有广博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20.
活跃于仁宗延祐年间的虞集、杨载、范heng、揭傒斯四人,并称“元诗四大家”。他们主张宗唐复古,讲究技法严谨与字体炼,烙守中和之通,追求雅正之风,因而成为有元一代诗歌创作的典范,代表了元诗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