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甚麽是資本主義總危機 資本主義總危機的理論,是由列寧制定的。列寧針對着帝國主義與资本主張總危機時期的历史特點,依據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學說,創造性地制定了关於资本主義總危機的理論,這一理論又由斯大林加以豐富和發展。 遠在十九世紀資本主義向上發展的時期,馬克思和恩格斯就發現和分析了资本主義發生、發展和衰亡的規律,他們指出,在资本主義社會中,生產具有社會的性質,但生產资料却為私人資本主義所佔有。因此,隨着资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这一基本矛盾必然會日益尖銳起來。這种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集中表现在無產階級和资產階級之間階級鬥爭的日益尖銳化上面,而階級鬥爭的結果,必然會在资本主義國家內引起無產階级革命,以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和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取得社會主義的勝利。在十九世紀的最後卅年,资本主義開始向帝國主義過渡。资本主義的自  相似文献   

2.
要談對科學工作的意見,最好從一些衆所週知的真理談起,用斯大林的話來說,經常地重複和耐心地解釋真理,這是對青年幹部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的良好方法之一。 資產階級科學,即使在其發展的黄金時代也具有階級局限性。與資產階級科學相反,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根本利益的反映,是與消滅一切剝削現象有切身關係的無產階級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是歷史上破天荒地為勞動人民羣衆服務的科學。列寧寫道:‘馬克思主義與一切其他社會主義理論不同,它巧妙地結合着兩種特點,一方面它對於分析客觀情勢與客觀進化行程具有完全科學的清醒見解;另一方面它對於羣衆的革命毅力、革命創造力和革命首創性底意義又予以最堅决的承認。’(‘列寧文集’,第二册,人民出版社版,第二○○頁) 馬克思主義在工人運動中的勝利標誌着關於社會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第一次擺脫了資產階級的束縛,堅定地、永遠地爲歷史創造者真正客觀地認識和利用歷史發展規律服務。科學由資產階級用來壓迫和剝削別人的工具變成了解放和進步的工具。只有當勞動人民羣衆掌握先輩所創造的科學遺產和文化遺產的時候,才能趕上和超過資產階級科學——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重要原理之一。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之後,我們的黨和列寧立刻把這個任務作爲首要任務提了出來。直到現在,這個任務仍是日程上的問題。當社會主義在與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和平競賽中在科學、技術和勞動生產率等的發展水平方面都超過資本主義國家的時候,社會主義就能徹底地戰勝資本主義。掌握资產階級科學與技術在過去和現在所創造的一切積極的東西,向反動  相似文献   

3.
(一) 保持正確的工業與農業發展的平衡关係,是制訂社會擴大再生產計劃的基本問題。斯大林同志曾指出:‘社會主義社會是工業和農業勞動者的生產消費的協同组织。在這個協同组织中,若是工業不與供給原料、糧食並消費工業品的農業結合起来,亦即工業和農業若不形成一個統一的国民經濟的整體,那就不可能有什麼社会主義。……所謂社會主義建設的问题,就是整個國民經濟的組織問題,工農業的正確結合問題。’(‘列寧主義問題’,莫斯科中文版,第二一七頁) 资本主義再生產的顯明特點之一,就是工業和農業的矛盾不斷地日益擴大和加深。列寧指出:‘工農業间的矛盾不但不是資本主義所能解决的,並且,它反倒日益擴大和尖銳化起來。’(‘列寧全集’,第十七卷,第六三九頁)農業的發展落後於工業,是資本主義生產的规律。這種農業的落後性,便是破壞国民经济各部門间的平衡和形成经济危机的重大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一普魯東主義及其社會背景普魯东(Pierre Joseph Proudhon)是法國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者,也是近代無政府主義的創始人。他在一八○九年生於法国柏桑爽(Besancon)省一窮苦手工業家庭裹。祖上多務農。少年時做過排字工人,開過小印刷所,做過店員。一八三六年後赴巴黎求學,自修甚勤。一八四○年出版‘財產是什么?’一書,攻擊私有財產,因而享名。一八四四年與馬克思交誼。一八四六年發表‘貧闲的哲學’,闡述其錯誤的革命理論。次年馬克思撰文‘哲學的貧闲’,嚴厉批判其小资產階級唯心的觀點,兩人遂絕交。一八四  相似文献   

5.
全世界無產階級的领袖和導師馬克思與恩格斯對東方各国革命運動的增長給予了重大的注視与同情。他們在自己的著作中规定了關於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的基本的肇端的思想。 馬克思与恩格斯的事業的偉大繼承者列寧针對着世界歷史的新階段,即帝国主義与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义底寶庫与殖民地問題的研究方面作了極有價值的貢獻。列宁認為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是無產階級革命与無產階級專政的總問題中的組成部份。按照斯大林同志的定  相似文献   

6.
社會主義國家工人和農民在國民收入中消費基金分配的比例問題是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過程中根本性的理論問題之一。這一問題可以從下列兩方面來加以研究: 第一,每一個工人和農民間國民收入消費基金分配的比例問題。在這裹要指出的是每一個農民收入的增長速度要超過每一個工人收入的增長速度,因此,農民與工人生活水平的接近是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歷史發展趨勢。第二,整個工人階級與農民階級間國民收入消費基金分配的比例問題。在這裹要說明的是整個工人階級總收入增長速度要超過農民總收入的增長速度。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過渡時期工農聯盟的性質和特點 馬克思列寧主義始終是把勞動農民看作无產階級進行革命与建設的可靠的同盟軍,始終是把工農聯盟鞏固與否的問題看作革命与建设的成败關鍵。 無產階級革命的目的不僅是為着解放自己,同時也是為着解放一切被剝削和被壓迫羣眾;消滅任何剝削階級和階級差别、建成共產主義社會乃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一切被剝削被壓迫羣眾的共同事業。因此,在世界革命運動中,各國的工人階級和殖民地的被壓迫人民就是本国工人階級直接的堅固的同盟軍,所以我們强調各国工人階級之間的互相支持,强調西方工人与東方殖民地人民  相似文献   

8.
一、斯大林的著作‘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意義 斯大林同志的著作‘辯證唯物主义與歷史唯物主義’包括在‘聯共(布)党史’中,於一九三八年出版。‘聯共(布)黨史’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知識的百科全書。在這本書中表明了行動中的馬克思主義;表明了運用於无產階級黨的實踐活動的馬克思主義。‘聯共(布)黨史’這一著作是世界革命運動、工人運動的第一個突擊隊——蘇聯共產黨的巨大經驗的概括。在這一著作中表现了帝國主義與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社會主義在蘇聯取得勝利時代的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相似文献   

9.
一、社會主義和资本主義和平共處是十分可能的 資本主義决然死亡,共產主義一定勝利,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馬克思主義的創始者—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產黨宣言’中就給以科學的精確性的論證。大家知道,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在壟斷資本主義出现以前的歷史時代,當時资本主義還處在向上發展的時期,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的規律還沒有發現也不可能發現,因而,馬克思和恩格斯會認為:社會主義在單獨一個國家內勝利是不可能的。要使社會主義勝利,必須在一切至少在幾個最發達的文明的國家  相似文献   

10.
蘇維埃政權和人民民主為形式的無產階級專政的國際性經驗,歐亞各國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事實,都充分地證明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時期中階級鬥爭更加尖銳這一原理是正確的。 過渡時期階級鬥爭尖銳化的原因,首先是由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亞兩洲所發生的帝國主義時代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標誌着從前的財產關係的完全破裂。過去的革命只是使階級剝削、私有制的一種形式為另一種形式所代替,並不觸及它們根本的基礎,而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所提出  相似文献   

11.
講授與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目的不外兩個方面,即改造主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這就是說:一方面,必須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習中改造自己的思想方法與階級意識,建立和鞏固無產階級的人生觀、世界觀,增强無產階級的黨性,從而使自己對於無產階級革命事業能有更多更好的貢獻;另一方面,則必須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出發,以階級鬥爭規律、社會發展規律的知識來武裝頭腦,進行實際革命鬥爭,正確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完成社會主義以至共產主義建設的任務。把這兩個方面歸結起來,也就是要我們不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當做教條,而看做是行動的指南。但遺憾的是,在我們的教學中,還有着某  相似文献   

12.
一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起,我國開始了逐步走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綫,是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實現国家對農業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實現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把我國建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政治经济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分配法則的科学。我國現正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因此在政治經濟學的教學內容上,必須結合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綫。一九三六年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在開於講授政治經濟学的幾個問題的决議中,即會强調指出政治經濟學是歷史的科學,應當與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密切結合起來去研究。當前在政治經濟学的教學中,如果不從理論上阐明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綫,不從理論上阐明黨的總路綫是我國過渡時期社會經濟發展法則的反映,不引導同学為貫徹總路綫而奮鬥,那就不能把政治經濟學運用來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就會犯教條主義的錯誤。教学中結合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綫,從政治經濟学這門科學來說,也就是理論聯系實際問題。我國正在逐步走向社會主義社會,必須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关於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特别是列寧、斯大林关於從资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的經濟學說,來分析我國過渡時期中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我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和十月革命後蘇聯由資本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所循的方向及其所要達到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馬克思列寧主義关於從资本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理論,對我們也是適用的。但由於中國社會經濟的特殊歷史條件,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所走的具體道路和步驟,將不會和蘇聯完全一样。所以,祇有正確地認識了中華人民共和国過渡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况及其規律性,才能勇氣百倍地去為實現黨在  相似文献   

13.
民族问题是社會主義革命和无產階級專政問題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在馬克思列寧主義中佔着重要的地位。馬克思主義是工人階級根本利益的科學表現,從它誕生之日起便高舉起社會主義国際主義的旗幟,便是一切社會壓迫與民族壓迫、民族主義和世界主義的不調和的敵人。科学共产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人類思想史上第一次地發現並科學地論證了消滅民族壓迫、消滅各民族间相互敵對與仇视的條件。他們證明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義的奠基者,在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過程之後,得到了一條規律,即工人階級生活的不断惡化。馬克思在‘资本論’第一卷中即已指出:‘资本越是積累,勞動者不管所得的工資是高是低,他的地位總歸要以同一比例趨於惡化。……在一極有財富的積累,同時在對極,那個把自己的生產  相似文献   

15.
一 從十六世紀到十八世紀,在法國發生了封建制度解體及在其內部新资本主義關係產生底過程。 約·维·斯在林指出:‘资本主義生產是商品生產的最高形式。只有存在着生產資料的私有制,只有勞動力作為商品出現在市場上,资本家能够購買它並在生產過程中剝削它。因而只有在國內存在着资本家剝削僱傭工人的制度時,商品生產才會引導到资本主義。’ 馬克思稱资本主義關係建立的過程為原始積累。它的實質在於,封建社會底直接生產者在大規模的强力剝奪過程中喪失了生產资料並變為僱傭工  相似文献   

16.
一 這一次對俞平伯在‘紅樓夢研究’及其他著作中所表現的胡適派唯心論的批判,是一九五一年對電影‘武訓傅’的批判的繼續和發展。說它是繼續,因為這兩次批判都是反對资產階級思想的鬥爭。說它是發展,因為這一次批判是在上一次批判的基礎上開展起来的對資產階級思想的更廣泛和深入的嚴重鬥爭。胡適曾經作為资產階級右翼參加過五四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鬥爭。但是,他所標榜的實驗主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死敵,他所標榜的改良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社會革命論的死敵。胡適的哲學理論、政治理論是和馬克思列寧主義不可調和的。  相似文献   

17.
以馬克思主義關於全面發展的教育理論爲指針,進一步改革中、小学教育,提高教育工作質量,以適应國家的社会主義建設的需要,已經成爲全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務。我僅就有關全面發展教育方針的問題,提出一些個人的意見,供大家參考,並希望大家指正。一 馬克思主義關於全面發展的教育理論全面發展的教育主張並不是从馬克思開始的,但馬克思以前的思想家、教育家不可能从理論上徹底解决这一問题,更不可能把这种主張變成現实。只有馬克思把教育跟工人階級的革命鬥爭联系起來,把教育跟爲实現共產主義社会的偉大的革命運動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8.
共產黨和蘇維埃国家提出了全国在最近幾年內生產豐足的消費品和大力提高蘇聯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任務。大大提高人民消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是由社會主義工業已有的强大發展促成的,是由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確定的。共產黨和蘇维埃國家實行不斷提高蘇聯人民物質福利和文化水平的政策,是以社會主義經濟法則和馬克思列寧主義关於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和消費的学说為根據的。一 馬克思列寧主義教導我们說,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一切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们生產物質資料,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因此,任何生產歸根到底都是為消费服務的。消费之所以可能,只是因為有生產。所以,物質資料的生產是消費的起點,是消費的必要的先决條件。一定的生產方式决定与其相適應的消費形式。如果说生產是社會產品運動的起點,那末消費就是它的终点。用馬克思的話來说,消費‘反過來影響起點,並使整個過程重新开始’。馬克思指出:‘沒有  相似文献   

19.
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運动,是中國历史上最深刻的農民革命,是一个帶有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序幕性質的農民革命。太平天国革命之所以具有這种性質是和當時的社會經濟特點密切相關的。這些特點是;農產物的商品化与貨幣地租的流行,商品經济擴大与資本主義的萌芽,國內市場的擴大與外国资本主義的侵入。具體地分析這些歷史條件,使我們了解太平天国革命区別於歷次農民革命的特殊性。一 農產品的商品化與貨幣地租的流行  相似文献   

20.
二月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是在我国的歷史上,在共產黨、工人階級和勞動农民的生活中的突出事件。它打開了爭取無產階級專政勝利的鬥爭道路,完成了俄羅斯革命的第一階段。我們在擬定关於二月革命的講稿時,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闡明二月革命的历史條件、動力和特黠,並根據具体的歷史材料,說明人民大眾在创立新社會秩序中的决定作用,以及作為工人階級和農民在反對沙皇制度、地主、資產階級、及其所發動的帝國主義戰爭的鬥爭中的鼓舞者和組織者的共產黨的作用。按照這些就確立了包括下列三个基本問题的講授計划: (一) 國內革命時機的成熟。 (二) 第二次俄國革命的性質和动力。 (三) 雙重政權和它的階級本質。 講稿可能有其他編寫的方法,但是我們认为,我們所提出的計劃可以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