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有个盲人夜间提着灯笼出行,路人感到新奇,就问:“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要提着灯笼走路呢?”盲人说:“很简单,我提着灯笼并不是给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清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盲人的话揭示了这样的道理:人在“亮处”最安全。细细品味,建立民主政治,实行权力监督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行政许可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物联网、网络、通信等先进技术致力于研发一款适合弱视群体人群出行需求的导航杆,以便更加便利地解决盲人出行问题。主要从视频采集与处理,信号灯识别以及智能提醒等方面入手,利用高新技术为盲人提供一双“眼睛”。  相似文献   

3.
每次看到盲人拿着“点路棒”辛辛苦苦走路时,我就感到心酸;如果看到盲人走路摔倒了,我更是心疼。我想,能不能把“点路棒”换成一种特殊功能的方便车呢?  相似文献   

4.
根据盲人脚掌部分感觉非常灵敏的特点,现有的盲道铺设上凹凸不同的地砖。然而,对于一部分脚掌感觉不灵敏的盲人,这种盲道地砖就不能为他们的出行带来方便。于是,我想设计出一种利用声音提示盲人行路的引导系统——盲人智能化探测仪,便于这些盲人朋友出行。  相似文献   

5.
在人行道上铺设“盲人道”,这在海口市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有了盲人道,盲人在街上行走就安全多了。这盲人道就铺设在马路两旁的人行道上,是由一块块红色的方形地砖铺成的,地砖上有八条凸起来的细棱,连接起来,就像八条伸向远方的平行轨道。盲人只要用拐杖接触到地砖上凸起的棱,就知道自己走在安全的人行道上,可以大胆地往前走了,这给盲人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我真为盲人高兴,真想替他们向海口市的建设者们说声“谢谢!”  相似文献   

6.
戏曲舞台上,凡皇帝的女婿统称为“驸马”,例如《赵氏孤儿》中的赵朔、《铡美案》中的陈世美等。其实,不分朝代一律冠以“驸马”的称号是不符合历史的。当初,“驸马”并不是皇帝女婿的专用语。古代几匹马共同驾一辆车,辕马之外的马都叫“驸”。“驸马”成为官名,始见于汉武帝时。它的全名为“驸马都尉”。原来,先秦前汉时皇帝出行多乘车,为了安全,除他自己乘的车名正车外,还设有许多和正车形式一样的副车,用以迷惑他人。近侍中掌管正车的官为奉车都尉,掌管副车的官就是驸马都尉.到了晋朝,废奉车都尉,开始明确了只有帝婿才能做驸马。发生在“春秋”时的《赵氏孤儿》中的赵朔,是不应该称作“驸马”的。辽、金  相似文献   

7.
盲人出行不方便,特别容易发生危险。我想发明一种盲人智能拐杖,它的上面有个微型监视器,当盲人出门时,监视器会及时把遇到的各种险情以语音的形式发出警报  相似文献   

8.
古时候,有几个盲人从来没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摸到了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大象是一条弯弯的管子。”摸到了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象是个细细的棍子。”摸到了大象身体的盲人说:“大象是一堵墙。”摸到。了大象腿的盲人说:“大象是一根粗粗的柱子。”  相似文献   

9.
照亮别人     
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奇怪,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有一次,我搭朋友的车,就借花献佛,再将这个故事叙述一遍与他分享。朋友听后,颇有同感,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加以佐证。他说:“以前我开车经过隧道,总是不喜欢开灯。一是隧道不长,里面光线并不差;二来嫌麻烦,没必要开开关关。不料有一天被迎面来的大卡车撞了个正着,险些命丧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车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主要功用体现在:作战、巡守出行、交通运输。古代车与马的关系十分密切,有车必有马,有马必有车。用车制度、车的形制及驾马的毛色、用马数量都有“别尊卑,定上下”的作用,是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具有丰富的文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智能立体车库系统,以PLC为控制核心,集成RFID射频技术、数字显示、传感器、电机等机电系统,在充分利用空间资源的同时,可以实现车辆入库存车、出库取车的自动化管理,节约成本的同时,为人们安全出行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2.
《现代特殊教育》2014,(4):F0003-F0003
南京市盲人学校前身为“南京市立盲哑学校”,始建于1927年,1981年更名为“南京市盲童学校”,1987年正式定名为“南京市盲人学校”,是江苏省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盲校。学校已形成融学前教育、多重残疾教育、义务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和社会培训为一体的完整的盲人教育体系,办学功能覆盖教育、康复、职业训练和就业。2004年学校成立“江苏省盲人教育资源中心”,成为全国第一家以盲校为主体开办的省级盲人教育资源中心。中心成立,后主要为省内随班就读视障儿童提供教育服务,为省内视障师资提供培训,为盲人提供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进一步拓展了盲校的办学功能。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境况下,网约车行业成为了重要交通出行方式的组成部分。为避免网约车行业的社会问题,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网约车管制政策。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网约车市场涌现出大量的问题,如何规范治理网约车行业成为地方政府的新难题。哈尔滨市政府监管网约车行业也存在相应问题,运用政府监管理论、协同治理理论等分析管理体系,通过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建立对网约车行业规范化治理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试题一] 材料:今天,我们学校举行猜谜语、放鞭炮、钓鱼、“盲人”打铜锣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特别是“盲人”打铜锣真有期……  相似文献   

15.
读书二境     
咏江 《山东教育》2003,(16):58-58
读“气”说《笑林广记》上有则笑话,说是有位盲人擅长“闻书”,只凭嗅觉就可辨别文章优劣。一富家子不相信,便带上几本书去找茬儿。拿出一本,盲人一闻便说有“刀兵气”,断定该书为《三国演义》,又通过“脂粉气”辨别出了《红楼梦》。富家子随后拿出了自己的一本书,盲人一闻却说有“狗屁气”……这里我们没有必要谈论故事本身的讽刺意义,也没有必要去探究这位盲人的“特异功能”,我们要注意的是这位盲人所说的“刀兵气”、“脂粉气”歪打正着般地显露了“读气说”的端倪。我们所说的“气”远没有“气功”之“气”那么高深玄奥,它指的是文章固…  相似文献   

16.
“盲人指路”与“下水文章”镇原县三岔镇教研中心李正邻谁都知道,盲人是不会给别人指路的。但在作文教学中,“盲人指路”的现象却相当普遍:不少老师不喜欢写文章,也不善于写文章,却在那里指导学生写文章。有些老师在教学中总是“述而不作”;读别人的文章多,自己动...  相似文献   

17.
盲人是残疾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无法看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但又不可能离开现实社会而单独生存,因而,在大力倡导和创建和谐社会的当前,关心盲人的出行,清除盲道上"五花八门"的障碍,应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应考虑和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陶波 《教师博览》2005,(7):17-18
那是一节心理活动课。我让大家做一个“盲人拐杖”游戏,要求是一个人做盲人,用布蒙着眼睛,一个人做“拐杖”,带领盲人走路,但“拐杖”不能讲话。  相似文献   

19.
知识园     
生机勃勃的世界对于盲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几千年来,盲人只能依靠手杖探路,现代虽然出现了“声纳眼睛”、“激光手杖”,但它们只是盲人行动的助手,依赖它们仍然看不到外界的真实情况。 有没有办法造一双眼睛,使盲人能看到千姿百态的世界呢?有,这就是电子眼。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大街两侧的人行道上,我们看到用凹凸的方砖铺成的供盲人行走的路,盲人利用手中盲杖触其盲道可随觉前行.这给他们出行带来了方便。由此.我产生联想:通过定位的方法对盲生进行识字教学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