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异性效应”,用句物理学的通俗用语来说,叫做“异性互相吸引”。坦率地说,在中学生里,这种“异性效应”是大量存在的。比如在有女生围观、喝彩的运动场上,正在打球或赛跑的男生特别卖劲;在众多的女生面前,即使是平时很粗野的男生也不得不做出一副斯文的样子来;爱打扮的女生总喜欢在男生中穿来穿去,假如能得到男生赞许的目光,心里比吃了蜜糖还甜……不必讳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异性效应”在青春期的中学生里一般是会日趋强化的。  相似文献   

2.
余华 《中学文科》2009,(8):28-28
30多年前.也就是文革后期,我还是一个中学生,当时男生和女生之间是不说话的.就是爱慕对方.也只能偷偷地用眼睛看看而已。也有胆大的男生悄悄给女生写纸条.但还不敢写上明确示爱的句子.都是“指鹿为马”,比如要送给对方一块橡皮一支铅笔之然如此不平衡。  相似文献   

3.
进了文科班,细看文科班的男生,个个都是中看不中用之徒,更有浪荡子之流。于是心中暗自盘算好男生的十大准则。第一条:尊重女生。好男生应当知道什么是“绅士风度”,了解“女士优先”的道理,并去切身实践,赢得女生的尊重。  相似文献   

4.
不少老师都认同这样的经验之谈:就理解能力而言,少男与少女存在天生的差异,小学女生整体成绩较好,初二之后男生明显进步,高中阶段男生强于女生,特别是理科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男生普遍占优。在中学生科技创新队伍中,也存在“阳盛阴衰”的现象,女生数量明显居于弱势,能够获取各类发明大赛奖项的更是寥若晨星。部分教育专家和心理学家也认为,在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方面,女生逊于男生。女生的大脑果真天生比男生低一级吗?居里夫人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这该怎么解释呢?如果说“理科是女生的恶梦,创新是女生的雷区”之论是一个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的“魔咒”,那么有两个女中豪杰完全掌握了破解“魔咒”的密码。与出类拔萃的男生相比,这两个女生毫不逊色,她们的综合素质、学习成绩、创新意识、知识面、获奖作品,无不写满了“优秀”二字。科技创新队伍中的“双飞燕”,就是广州市荔湾区少年宫科技班的胡璇玑和李靖忻同学。让我们看看她们是怎样破解“魔咒”密码的!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早恋现象及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益严重的中学生早恋现象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和回避的严峻现实。“据1992年调查,深圳市中小学生中有早恋行为的男生占41%,女生占34.7%。”①《少男少女》杂志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有78%的中学生透露他们有普通异性朋友,有45%的人还有“很知心,无话不说的异性朋友”。在11~18岁的青少年中,83.7%的男生、94.2%的女生想和异性相好。广州市学生联合会副秘书长谢伟说:“广州中学生心声热线已开通10年,接听中学生来电3.5万多个,其中反映情感问题的就占50%。至于广州市中学生早恋的比例,估计不会低于10%。”②  相似文献   

6.
男生眼中的女生,学习好,讨老师欢喜;但有时却不够大气喜怒无常……女生眼中的男生呀,帅气,聪明;但有时又太调皮、霸气……男生女生在一起的时候,有时会互相瞧不起。他们喜欢斗斗嘴,喜欢互相攻击,有时还会吵吵架。可其实呀,男生、女生总是分不开的。瞧:有男生的地方,总是少不了好玩的事情发生,有了男生,学校的操场变得虎虎有生气,课堂也变得热闹有趣;有了女生,运动会上就有了超分贝的尖叫声和加油声,教室里就有了悄悄话。男生喜欢听女生在背后说他“帅呆了”、“酷毙了”;而女生则喜欢男生说她“漂亮聪明”、“清纯可爱”……女生的世界,因男生而更加有趣、热闹;男生的世界,也因有了女生而更加丰富、多彩。下面,我们来听听同学们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拍拖”已成为一种时尚。有的学生情侣从偷偷摸摸的进行地下活动发展到公然在街上手牵手.早恋使成绩有所下降者比比皆是,甚至还有男生为女生打架,女生为男生殉情的现象发生等等,因而早恋成为我们所必须关注的问题。早恋究竟给中学生带来了什么,中学生该怎样正确看待早恋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处理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8.
王守玉 《教育》2012,(6):37-37
姑且把初中男生缺少阳刚之气、学习成绩不如女生等现象称之为“男生危机”。这此“女性化”“娘娘腔”初中男生的显著特征是,留着长发,从背后看上去一副女生摸样,连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腔调都像女生,一举一动都彰显着女性性格特征,是十足的“伪娘”们。男生女性化现象令人担忧,长期下去,势必会带来男生性格中性化,甚至发展为男生没有阳刚之气,缺少勇敢精神。这种现象将导致严重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9.
一杨光不是我们学校的男生,但我们全校女生都视他为偶像。那是在首届上海市中学生校园乐队大赛上,杨光所在的二中“蓝色花园”组合赢了我们一中那个骄傲得不得了的“风之子”组合,不仅拿了冠军,还把最具舞台风采大奖揽入怀中。我们学校的男生是输了,可是我们女生都很雀跃,因为我们发现了一个超级大宝贝,那便是“蓝色花园”组合的主唱杨光!他185厘米的身高,结实的肌肉,利落的短发,自信的笑容,超嗲的嗓音,并有精彩的舞姿送上,锁定了全场观众的目光!尽管我们学校男生抱怨女生倒戈,置学校不顾,为一个转得要死的小子加油,但女生还是下定决心,除了…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中学生家长对中学生未来性别角色发展的期望,本研究采用性别角色期望调查表调查了1 591名中学生家长,结果发现:中学阶段,男生家长对男生的性别角色期望更趋近于男性化,女生家长对女生的性别角色期望更趋近于双性化。男生家长期望男生在下列特质中高于女生:有幽默感、喜欢运动、胆大、不屈不挠、侠义心肠、豪放、好动、奔放、文质彬彬;女生家长期望女生在下列特质中高于男生:快乐、善良、乐观的、自立、开朗、爱整洁、和气、心细、洁身自好、纯真、文雅、温顺、温柔、文静、贤淑。  相似文献   

11.
女性在科学能力上的表现以及科学职业中的弱势地位逐渐为国内学者所关注。基于2014年全国六省市中学生的基线调查数据,估算了学习意志力对于中学生科学能力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女生的平均科学能力显著低于男生,但学习意志力较高的女生的科学能力显著高于男生;学习意志力对男生、女生群体的科学能力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而且女生群体从增强学习意志力中获得科学能力收益明显高于男生群体。由此,增强学习意志力有助于缩小女生与男生在科学能力方面的差距。面对科学界关于"女性都去哪儿了"的疑问,建议通过培养和增强女生群体的学习意志力来促进女生科学能力的提升,鼓励她们克服社会刻板印象,选择从事科学相关的职业。  相似文献   

12.
甲量比乙量多它的之)(已知)()则乙量比甲量少它的()()(未知),诸如这类通过单位‘.1”的变换而改变两个量间分率关系的题目,笔者在教学中做过这样的试验: 出示题目“某班男生人数比女生多音,贝。女生人数比“生少粉号。”教师不做任何提示,其结果是大部分学生都填牛。 件在做应用题中,也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如题目: 某班有男生20人,多少人?比女生多今,女生比男生少 件当然,这道题的正确列式应为20*(;十牛)火 斗今,而一部分学生却列成20、今。斗件在“男生比女生多今”中,女生是单位“1”,表 ,f示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告。而女生比男…  相似文献   

13.
《南昌教育》2007,(9):40-40
据广州日报报道,一网名为“瑟瑟秋风起”的初二女生前天在佛山某论坛中发帖征集“同居结婚”者,引起了网友热议。这名女中学生称,网上同居结婚在同学中很普遍,自己只是玩玩而已。据调查了解,“网上结婚”在中学生并不少见,12岁的女生已经“结婚生子”、15岁的男生已经是“孩子他爸”的现象在中学生中比较流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某校小学五年级男女生情绪严重对立。男生说“:女生最没用,最讨厌。”女生说“:男生最无能,最粗野。”班主任曾老师找来中队长芸(女)和班长璐(男),让他们组织班级辩论赛,题目是:女生比男生强(男生题目)或男生比女生强(女生题目)。看看到底男生能赢还是女生能胜。男女生各自查阅资料,精心准备,辩论会如期召开。会上,男生把女生吹得完美无缺,女生把男生夸得天花乱坠。班主任曾老师宣布比赛如果“:男女双方均言之有据,辩论双方陈词有力,故颁发双赢大奖。”课堂里掌声雷鸣,璐和芸上台领奖时握手言和,芸真诚地对璐说“:其实,男生和女生都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比与除法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比表示的是两种量的倍数关系,而除法是一种运算,但是比与除法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透彻理解比与除法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例如:某校五年级有450人,男生是女生的23,五年级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从题中知道,这道题的分率句是“男生是女生的23”,根据分率句列出的数量关系式是:女生人数×32=男生人数。想一想,求其中一个因数的23,该怎样做?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得出:男生人数÷女生人数=23。“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按照比的意义也可以说成“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因此,分率句“男生是女生的23”也…  相似文献   

16.
性别差异对创造性也有影响。初一女生在独特性上优于男生,初三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到了高中,高一男生的变通性优于女生,而高三女生在日常问题解决的变通性上好过男生。研究显示,造成这种性别差异的原因更有可能是男女生创造性思维发育速度上有快慢和早晚之分,女生比男生发展更早一些。 研究还显示,中学生的语文成绩与创造性思维各项目上的独特性均无显著相关,也就是说,独特性与知识基础相关不大。可见,创造性思维水平与学业成绩有一定程度的相关,但决不能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去推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学习好不一定代表创造力高,…  相似文献   

17.
对于“某班有男生20人,比女生多1/3,女生有多少人?”这种题目,往往有学生这样做:20×(1-(1/3))=13(1/3)(人)。其错误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学生把“男生比女生多1/3”理解为“女生比男生少1/3”。然而,学生为什么会“反过来理解”呢?对此,  相似文献   

18.
[题目]某学校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25%,问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 [分析与解]可能有许多同学认为:既然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25%,那么女生人数自然就比男生人数少25%了。这样想是错误的,这些同学没有弄清分率所对应的单位“1”。在条件“男生人数比女生人  相似文献   

19.
走进我们班,你可得时刻提防着,没准何方就会飞来“UFO”,命中率可是百分之百;或者在你不经意时,你背上就会出现“正宗红富士”的商标。这,是因为我们一整班都是“调皮鬼”的缘故。“调皮”,肯定就会有天真的一面。也许大家觉得中学生不好当,个个都“返老还童’了:昨天到山上捉毛虫,今天在墙角捉蜗牛……搞得教室里乌烟瘴气,一片狼藉。还有,男生从市场上买来四脚蛇,引’j在女生面前晃悠,惹得女生大呼小l仆1,不知情的还以为我们班发生了“世界大战”。看来这方面还是男生调皮,女生毕竟胆小一点嘛!但在其它方面……“好,现…  相似文献   

20.
记得曾经看过这么一则笑话:一位教授写了一句话让学生们点标点,这句话是“女生如果没有了男生就恐慌了”。结果,女生的答案是:“女生如果没有了,男生就恐慌了!”而男生的答案是:“女生如果没有了男生,就恐慌了!”且不说彼此所站的角度有何不同,单说标点符号在这里所起的作用我们就不敢小看。由于标点的位置的差异,居然能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