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有人说,都市化是对儿童天性的扼杀,此话也许过于偏激,但当我们从高楼林立的现代化生活中偶一回首时便会发现,人们留给孩子们的绿地太少了,孩子们越来越远离大自然了。与大自然的隔绝,已使儿童从人工雕琢的“五彩缤纷”的城市“集装箱”中,走向“营养缺乏”的狭窄的心理胡同。如俄罗斯作家谢古尔年科夫在《春与秋》一文中所预言的:“也许再过一百年,将会有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山或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竭力做到在孩子们打开书本读音节之前,先读几页最美妙的书——大自然。”我希望像他一样为孩子们办起“蓝天下的学校”,顺应孩子们的天性,留心周围世界,让他们去观看、去倾听、去探索、去发现、去感知美妙的大自然,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因为大自然是最奇妙的,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快乐之源。春天的小蜗牛 今天的天气真不错,按计划要认识月季花,我领着孩子们到小花园边散步边观察,从花观察到枝,从枝观察到叶,孩子们嗅着淡淡的香味,有说有笑,一节课上得轻松、愉快,真是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老师。 当我…  相似文献   

3.
随着住宅层次的越来越高,父母工作的繁忙,孩子们的活动范围受到了束缚。整天就是从家到幼儿园,和从幼儿园到家。一到放学时间,许多孩子都很想留在幼儿园的操场上奔跑,留在大型玩具上玩耍。其实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把玩的权利交给孩子。我的具体的做法是:一、走出去(一)亲近大自然大自然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百科全书,那里蕴藏着许多孩子关心的小宝藏。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4O年代就提出“大自然是活教材”的主张;“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我们应孩向它请教,向它探讨。”父母有意识地领宝宝观察大自然,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开阔他们的视野,坯可以使孩子身心愉悦。 如今,孩子们被锁在钢筋水泥结构中,与电玩、电脑、书本为伍,阳先、沙土、鸟鸣、柳笛…离孩子们越来越远! 来吧,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那里有最天然的乐土,最自然的大乐园,孩子们会因此而变得健康活泼、自然大方。 从本期起我们将不定期推出”亲亲大自然”栏目,欢迎大家踊跃来稿——用最亲切、最通俗的语言给宝宝讲述大自然中神奇的秘密  相似文献   

5.
猎奇,求异,表现欲强是孩子们的天性,这些天性使孩子们对学习英语有了兴趣,但也因为这些天性能使孩子们学习兴趣容易疲软,甚至消失。在小学“攀登英语”教学与研究中,笔者发现活动教学是“攀登英语”教学的理念内核,它抓住了人的语言获得规律与儿童期学习与生活的共性。活动教学是激发培养保持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一种重要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儿童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中的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奇,他们能够听到风的歌唱,看懂雨的舞蹈,能够和小草交谈,能够与昆虫为伴……只要有机会展开心灵飞翔的翅膀,他们总会在梦与现实之间构筑想象的世界。春季,万物复苏,大自然日新月异的变化,无不吸引着孩子好奇的天性,萌动着孩子创造的灵性。为此,幼儿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为他们提供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放飞自由的心灵。然而,遗憾的是,幼儿园作为孩子们生活的乐园,现今似乎离自然越来越远。沙箱、水池在不少幼儿园只是成了摆设。其实,让幼儿在春季阳光的…  相似文献   

7.
喜欢玩土是孩子们的天性,然而相当一部分家长和教师却往往剥夺了孩子们玩土的权利,扼杀了他们这种天性,于是,宝贵的泥土在孩子们心目中,便成了不能碰、不能摸的“脏东西”。为改变这种现象,并使孩子们形成客观正确认识,我们设计了“神秘的泥土”一日教育活动实施方...  相似文献   

8.
一、设计意图 周一早上,晶晶捧着一盆和家人一起种的小葱来到幼儿园。可爱的小花盆、嫩绿的葱苗顿时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宝贝,引来很多小朋友羡慕的目光,小家伙们七嘴八舌地说:“老师,小葱会长大吗?”“老师,我也想要种小葱”……我想,亲近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动植物更是大自然中最具生命气息、也最易于吸引幼儿的一部分。小葱是幼儿生活常见的食材,让孩子们参与种小葱活动不是简单的操作,  相似文献   

9.
春游之痒     
四月天,风筝天,小朋友,结伴玩。春游,本是孩子们向往的“黄金强档节目”.可令人失望的是,学生春游机会明显减少了.有的学校、有的区域竟然干脆明规定“不得组织学生春游”。近日,笔在某城区小学四年级一个班调查,问大家想不想去春游,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想!”的呼喊声震耳欲聋!这是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天性的流露,这是一颗颗被禁锢已久的童心发出的呐喊!春游啊,你怎么在“爱”与“怕”、“愿”与“禁”之间徘徊,渐渐变成了一种怪异的痛——更确切的是一种欲做不敢、欲罢不能的“痒”!  相似文献   

10.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然而,在课堂中很多时候需要安静和倾听,但是在低年级很难做到。有时,老师的一声呵斥也许能暂且安静几分钟,可是不久,孩子们又在那儿蠢蠢欲动了。既然压抑孩子一动不动是不可能的,那就不妨顺应他们的天性,让孩子们动起来。当然这要“动”出点名堂,“动”出乐趣,在“动”中有所得,让课堂成为孩子喜欢的“动感地带”。  相似文献   

11.
好一场雪     
隆冬的一天早晨,我刚起床,推开门一看,嗬!好一场雪,到处白茫茫的一片。都说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冬雪的到来同样悄无声息。这几年,由于受暖冬气候的影响,已好久没下过这样的大雪了。这场大雪也许是大自然赐给人们的新年礼物吧。望着这纷纷扬扬的大雪,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孩子们玩雪的兴奋身影。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爱雪是孩子们的天性,于是,我决定投其所好,以“雪”为主题设计系列写作训练。[训练一]防患未然——玩雪安全一来到学校,孩子们果然早已在赏雪、玩雪了。…  相似文献   

12.
玩沙活动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和追崇,它能够满足孩子们的天性和尊重孩子们的需求,是一项不可代替的游戏活动。《指南》科学领域中提出:“教师应该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教师应该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带孩子们走进沙子乐园,让他们在玩沙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沙的特性,通过自己主动探索,发现沙的许多有趣的现象和变化,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合作的温馨,并且获得丰富的生活 经验。  相似文献   

13.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学生生来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只工作,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会变傻)。游戏教学正好符合小学生爱说爱闹,喜欢玩耍,喜欢游戏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满足了儿童的天性,解决了儿童“学与玩”的矛盾。游戏使枯燥、乏味的语言操练变得生动、富有情趣,游戏使孩子们变得越来越要学,越学越爱学,游戏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激情.带来了积极进取的动力。因此,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学生生来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只工作,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会变傻)。游戏教学正好符合小学生爱说爱闹,喜欢玩耍,喜欢游戏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满足了儿童的天性,解决了儿童“学与玩”的矛盾。游戏使枯燥、乏味的语言操练变得生动、富有情趣,游戏使孩子们变得越来越要学,越学越爱学,游戏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激情.带来了积极进取的动力。因此,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在“快乐学校”中的教育实践出发,探讨了儿童的“自然天性”,让儿童课程和游戏回归自然,用“大自然”这把钥匙打开幼儿语言和思维的源泉之门,让幼儿在自然中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相似文献   

16.
《教育》2009,(5):6-6
近日,江苏省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开展了以“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孩子们在领略大自然美丽风光的同时,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图为孩子们在游戏中。  相似文献   

17.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崇尚自然,主张回归自然,因此他提出自然教育理论,这一理论也是他教育理论的根本思想。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提倡的是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发展,教育不得干预儿童的发展,不要以任何不合要求的社会制度,传统偏见及成年人认为儿童应该受到的“优质教育”来制约儿童的天性发展。基于卢梭的教育理念,教育应该给儿童创设一个自然状态下自由发展的空间,教育者(家长)应该为儿童设立一个无拘无束的,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成长环境,并且让儿童尽可能的接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玩耍,不应该从小就给孩子们带来无形的压力,压力过大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家长应该熟悉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童年。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常发现,一个未入学的孩童,常常会和一只蝴蝶亲昵地戏耍,同一只毛毛虫友好地逗趣,他们自己不会,也不让别人踩死一只蚂蚁。孩子们的天性是属于自然的,他们对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憧憬与爱恋,这种先天的自然情结,使孩子们对大自然有一种很深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9.
蒋志娟 《考试周刊》2010,(7):222-222
从呱呱落地开始,孩子们便睁大双眼“研究”着周围的一切。可以说,“研究”是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需要,更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那么,我们应如何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唤醒、激发孩子“心灵深处”的那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并使之付诸实施呢?  相似文献   

20.
颜翠清 《教育导刊》2004,(20):22-24
农村户外大自然情境中许许多多美妙的事物,是孩子们成长的好课堂。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能获得体力的锻炼、经验的积累、智力的发展、情操的陶冶,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个性的良好发展。然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市化程度越来越高,孩子们经常接触的是电视、录像、游戏机和电脑,离大自然越来越远了,即便是在农村,此种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国内外一些专家、学、教师呼吁要让孩子亲近自然、与孩子共享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