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由沂蒙红嫂引伸出来的“红嫂精神”是沂蒙精神的象征性标志之一。从内在脉络上说,“红嫂精神”的生成有其自身的发展历程,作为一种主体精神它呈现出一种由不自觉到自觉的渐进的规律。“红嫂精神”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民族文化特征和女性文化特征。这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国民性格是有着割不断的血缘联系的。  相似文献   

2.
沂蒙精神与沂蒙文学互源、互塑。沂蒙精神是现代沂蒙文学的总主题;而沂蒙文学又以其形象性与艺术性生动演绎着沂蒙精神,尤其是沂蒙文学中“红嫂”的艺术形象所凝聚的女性品质、奉献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极大丰富了沂蒙精神的文化内涵。可见,“红嫂”题材的沂蒙文学与沂蒙精神息息相关。从沂蒙精神的视角系统梳理“红嫂”题材的沂蒙文学,阐释其主题、形象、美德与沂蒙精神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探求沂蒙红嫂拥军支前的内在动机与根源,综合考察红嫂叙事的美学特征与创作经验,助力红嫂题材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期更好地弘扬沂蒙精神。  相似文献   

3.
沂蒙精神的生产与传播:以“红嫂”文本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文艺作品中个体化的红嫂形象到红嫂的群体化再现,"红嫂"已经成为沂蒙老区经典的红色文化符号。通过关注几十年来有关"红嫂"的各类文本生产,从中可解读红嫂文化与红嫂精神的生产机制、传播模式,解读红嫂文化的生产与时代语境之间的内在关联,还原红嫂群体形象的历史本真。红嫂文本的生产塑造了"红嫂"这一传承不朽的红色艺术经典,革命时代红嫂文本的革命化塑造了英雄化的红嫂;后革命时代的红嫂文本则突出平民化、人性化视角,从平民视角、日常生活角度展现战争背后普通沂蒙女性的真爱与唯美。红嫂文本的生产与传播离不开特定时代文化语境的制约,二者之间的张力及其维度决定了文本生产的机制和模式,以及文本的最终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精神是中国梦的精神旗帜,作为诞生在著名革命老区——沂蒙革命老区的沂蒙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是中国精神在齐鲁热土沂蒙大地的具体体现,沂蒙精神与中国精神在内涵层面相互贯通,在实践层面同根共生,在文化层面血脉互融,在价值层面角色共鸣。作为中国精神重要组成部分的沂蒙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的重要论述启示我们,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体现着"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都具有重要的资政育人价值。近年来,临沂大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把沂蒙精神融入办学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融入学科平台建设、融入社会服务、融入高等教育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事业的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把习近平总书记沂蒙精神重要讲话作为我们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遵循,以沂蒙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以沂蒙精神凝聚群众力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以沂蒙精神培育青年学生,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6.
文化基因是决定文化系统传承与嬗变的基本要素,红色文化作为文化基因的一种,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传承的重要精神载体和遗传密码;沂蒙精神是山东党政军民共同铸就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临沂大学是沂蒙精神哺育起来的大学,作为革命老区的大学,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正7月18—24日,我参加了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在山东进行的社会实践研修。这次研修,通过一系列活动,让我近距离感悟沂蒙精神,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言,感受改革新貌,获益匪浅。一、深化了对沂蒙精神的理解在山东沂蒙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如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他们的精神后来被概括为"爱党爱军、  相似文献   

8.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而形成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先进群体意识和可贵革命精神,是我们党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光辉典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沂蒙精神发源地的临沂,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更应该把弘扬沂蒙精神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以弘扬沂蒙精神为实践载体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弘扬沂蒙精神,对于提高全体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自觉性,增强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发挥沂蒙精神的重要作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园教师的主阵地,担负着培养新时代合格幼儿园教师的重任。“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伟大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将沂蒙精神有机融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结合教学改革探索,提出沂蒙精神融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策略,即: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的师资团队建设;搜集整合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确立沂蒙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契合点和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监督评价反馈保障机制,从而实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建设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0.
作为非正式制度的重要构件,沂蒙精神主要是影响了人的经济活动行为,它通过经济主体内在的价值理性认同过程和外在行为习惯重复过程实现,是自觉的"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使命感,充分意识到弘扬沂蒙精神的长期性、艰巨性,坚持以人为本,在弘扬沂蒙精神中发展临沂经济,在发展临沂经济中弘扬沂蒙精神,清醒认识时代发展变化对精神文化的深远影响,把握沂蒙精神的内涵的新变化,积极采取创新性的应对措施,确保临沂经济社会和精神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沂蒙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沂蒙精神的创造主体包括沂蒙根据地党及其领导的民主政权、人民军队、人民群众;沂蒙精神的形成是党群双向互动的结果,其中,党在沂蒙精神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沂蒙精神的内涵可以归纳为"党群同心,水乳交融;军民一家,生死与共"。新时代新形势下,沂蒙精神对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加强党的建设、提高群众紧跟党走的政治自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秉承沂蒙优秀思想文化和革命传统。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太行精神等革命老区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沂蒙精神一经形成,即成为沂蒙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是沂蒙文化中最深刻、最本质、最内在的东西。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对于推动临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沂蒙精神的精神实质与生成基础,对新形势下弘扬沂蒙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深刻认识到,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中,山东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共同铸就了"大仁大义、奋发有为"的沂蒙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是沂蒙精神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形势下弘扬沂蒙精神,不仅要引领人民群众继续"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更重要的是引领党员干部继续"胸怀群众、引领群众、爱护群众、奉献群众"。党政军民共同弘扬"大仁大义、奋发有为"的沂蒙精神,才能重铸"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14.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可贵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二十几年来,"沂蒙精神"的理论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形成了研究的三个高潮。但从总体上看,沂蒙精神的研究相对落后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等红色精神的研究。要想缩小这些差距,基本的对策有两个方面:一是注重"沂蒙精神"的理论成果"量"的积累,进一步提高沂蒙精神的知名度;二是更加注重"沂蒙精神"的理论成果"质"的提升,进一步提高沂蒙精神的美誉度。  相似文献   

15.
沂蒙精神永不褪色,红色基因历久弥新."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蕴含巨大的育人价值.将沂蒙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发挥沂蒙精神育人价值的重要渠道.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充分发挥沂蒙精神育人价值的重要保障.CIPP模式作为成熟的教学评价模式,为评价体系的构建带来系统思路.基于CIPP模式尝试建构沂蒙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评价体系,可从评析融入背景、评析方案设计、评析方案实施、评价融入成果四个阶段性方面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16.
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新时期必须旗帜鲜明地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坚持传承和创新的统一,从资源整合到理论宣传再到体验式内化层层递进,沂蒙精神逐渐融入人民的精神血液,与时俱进性和人民性更是极大地鼓舞了老区人民继往开来,奋发有为,极大地促进了临沂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先进群体意识。沂蒙精神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沂蒙大地的展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在沂蒙大地的展现。沂蒙精神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继承性。从古代到现在,一代又一代沂蒙人靠着自己的艰苦努力,使沂蒙精神得到了升华,同时,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  相似文献   

18.
从地域环境看,"大山文化"赋予沂蒙人民不显山露水而在关键时刻能够顶天立地的品格。从思想文化看,儒家的"仁爱"思想和墨家的"尚义"思想是沂蒙精神"大爱大义"的哲学基础。从政治文化看,"家国同构"的观念对沂蒙精神有着重大的影响。从社会文化看,沂蒙传统文化是沂蒙精神产生的历史基础,沂蒙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红色文化是沂蒙精神产生的催化剂。沂蒙精神既是历史的,又是发展的;既有区域性,又是开放性的价值体系,反映着与时俱进的内在品质。沂蒙精神主要有警世、导向、支撑和聚合等方面的社会功能。强化这些社会功能的最终目的是要把民族精神内化到民族品格中去,内化为民族发展的动力,锻造出整个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脊梁。  相似文献   

19.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的优秀传统文化品格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而升华的结果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精神结晶,是沂蒙人民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具有人民性特征。沂蒙精神所具有的人民性特征,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印证了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二是为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教育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和宝贵的素材。  相似文献   

20.
沂蒙精神植根于沂蒙大地,与齐鲁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深厚历史渊源。它既是沂蒙文化地域特点的集中体现,同时作为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齐鲁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对齐鲁文化发挥了传承和弘扬的独特作用。沂蒙精神在新时代不断弘扬和传承,是齐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而促使新时代山东文化更好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更好地促进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繁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因而,从红色文化活动、红色文化艺术创作、红色文化博物馆建设、红色文化口述史料采集和整理保护等方面入手,探讨沂蒙精神传承与齐鲁文化发展的融合创新路径,将会更好地推动沂蒙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