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韩国历史文化学者金泽荣因流亡中国,与就职于南通的常州籍历史学家屠寄、吕思勉等,通过诗文交往产生了极其深厚的跨国友谊,为推动近代中韩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2.
去年10月26日,为纪念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逝世40周年,上海史学界30余位专家学者集会于他生前任教的华东师大,追念先生的史学业绩和治史精神。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了吕先生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制度史、专门史、史籍整理筹方面博大精深的史学业绩,并就先主的治史精神、史学观念、治史凤格以及中国通史新范型等作了深入研讨。与会者一致认为先生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丰厚无比的史学遗产,还有他的道德风尚,赤诚的爱国之心,对民族、国家、社会深沉的关切,以及为人师表、献身教育的风范,弥足珍贵,都值得后学者认真总结、弘扬光大。与会专家应本刊之约,纷纷赐稿。现先行刊出“笔谈”8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吕思勉是史学大家,在诸多学术领域都有广泛的建树。他的两部通史著述《白话本国史》和《吕著中国通史》取得了多方面的撰述成就。文章就学术界对吕思勉学术的研究来叙及他的通史著述研究状况,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以期推动吕思勉通史著述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吕思勉是史学大家,在诸多学术领域都有广泛的建树。他的两部通史著述《白话本国史》和《吕著中国通史》取得了多方面的撰述成就。文章就学术界对吕思勉学术的研究来叙及他的通史著述研究状况,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以期推动吕思勉通史著述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浅论吕思勉的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思勉是现代史学大师,他被严耕望誉为“现代史学四大家”之一,但在大陆一直被忽视。本文从他的史料观、史学功能论、著史倚重札记和语言风格等几方面,粗略地加以介绍,希望有更多的学人关注研究吕思勉先生。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在近代中国史家群体中,吕思勉(1884—1957)以编著大量历史教科书闻名,他的《白话本国史》(1923年)、《新学制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1924年)、《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1934年)、《初中标准教本本国史》(1935年)、《更新初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1937年)、《中国通史》(1940年、1944年)等,对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育影响深远。民国时期出版的各种国史教科书,时人普遍认为乏善可陈,不能令人满意,而吕氏所编各种教科书算是适用些,但当时历史教育界批评吕氏教科书之声仍不绝于耳。且不说《白话本国史》因"贬岳称秦"遭受舆论界的广泛抨击,其他教科书亦多负面评论。如《新学制高中本国史》,曾被江西省会中等学校教师列为完全不满意者,(1)《复兴高中本国史》则有熊梦飞、张一纯、姜季辛、周谷城等批评。(2)遗憾的是,《吕思勉全集》以及《吕思勉先生年谱长编》皆未披露吕氏对批评者的回应文字。1927年陈恭禄曾在《时事新报》副刊"书报春秋"发表《挂帐式的本国史课本》,评论吕氏《新学制高中本国史》,稍后吕氏作《答陈君恭禄》一文,回应前者的批评。这是目前仅见吕氏公开回复批评者的文字,吕氏全集未收录,吕氏年谱长编也未记载。鉴于吕氏此篇佚文的特殊价值,现连同陈氏书评一并整理再刊,以便读者进一步了解吕氏的编史思想。  相似文献   

7.
吕思勉作为史学家,素享盛名,而他在小说理论方面的建树,却鲜为人知。其实,早在1914年,吕氏所著的《小说丛话》即已系统而富有创造性地论述了小说艺术创作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吕思勉的史学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史学大家吕思勉 ,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 ,在中国通史、断代史、专史等领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他治史范围广博 ,规模宏阔 ,既重史实考证 ,又能融会贯通 ,积极提倡历史学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且关心国计民生 ,谋求社会改革 ,是一位醇正朴实、立言行事多为社会着想的真学者  相似文献   

9.
论吕思勉的新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二十世纪中国新史学的研究中,人们往往重视梁启超、胡适、郭沫若式的领袖人物,或注目于王国维、陈寅洛建构的那种令人眩目的史学新范式。吕思勉史学虽与上述效应无缘,但在新史学的创建过程中,自有其不可忽略的地位和价值在。一、吕思勉史学的构成背景一位西方学者指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人文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传统,或者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围绕着不同然而相互联系的主题形成的传统谱系。”①这一见解启发研究者有必要首先把握吕思勉史学的传统谱系。与同时代的史学大师相比,吕思勉不仅没有胡适、陈寅俗负发海外的幸运经历,甚…  相似文献   

10.
吕思勉既是通史大家,也是一位重视近代史的"真正的古史专家"。他以通贯和宏观的眼光治中国近代史,于治史之际,不仅多读史的体会,更富阅世的经验,达到了"历史和生活的统一"。吕氏的近代史研究,注重连续性和交互性,注重常人常事和一般的社会状况,是一位会通"新史学"旨趣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