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任化邦传     
任化邦(1834—1867年),乳名任柱,安徽蒙城坛城集西南小任庄人,是初期捻军领袖任乾的侄子,蓝旗捻军将领、东捻军领袖,曾封为太平天国鲁王。任化邦出身贫苦,幼年父母双亡,孤苦伶仃,曾给地主家放猪。1852年(咸丰二年),蒙城地方旱灾严重,贫苦农民以草根树皮为食,饿殍载道。任柱便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史研究在钟文典教授的学术研究体系和学术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对太平天国史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太平天国开国史研究、太平天国人物研究、罗尔纲先生研究、组织出版《太平天国史丛书》和对太平天国史研究方法的探索等五个方面.他的成长历程决定了他治史的人民立场,而治史的人民立场成就了他作为广西史学一代宗师、中国当代著名史学家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3.
1860年夏秋之交,正当第二次鸦片战争之火在京津熊熊燃烧的时候,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宗教老师,美国传教士罗孝全(Issachar·Roberts)终于踏上了太平天国领土,开始了他几年来梦寐以求的太平天国之行。罗孝全(1802—1871年),生于美国田纳西州,就学于南卡罗来纳州弗曼神学院,毕业后任美国南部浸信会传教士。1836年来中国,次年开始在澳门传教,以后转至广州。1847年3月遇到了洪秀全,洪秀全向他学习《圣经》,但他不肯为洪秀全施洗礼,不久又借故赶走了洪秀全。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罗孝全欣喜若狂,以洪秀全宗教老师的身份,于1852年10月间写了《洪秀全革命之真相》,  相似文献   

4.
侍王李世贤是太平天国后期斗争的关键人物。他是一方面军的主帅,他的部队是太平军的四大主力(另三支就是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的部队)之一,1864年天京失陷以后,更是接过太平天国革命大旗,继续进行抗清斗争的全军主帅。他“少勇刚强”,屡立战功;他“驭下也宽,众皆归心”,他临危不乱,新开局面;他机智灵活,善办外交。总之,他是太平天国史上少有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十七岁参加革命,殉难时才三十二岁,十五年戎马,年青英俊,一心报国,功勋  相似文献   

5.
实干家 老黄牛──记蒙城县教委主任葛月川说起阜阳的教自,人们总会提到蒙城;说到蒙城的教育.话题中自然少不了葛月川。1993年5月担任是教委主任、今年正届“知天命”之年的葛月川,当过中学教师、党校员责人、区委书记。他一向结人以憨层、朴实、说话办事干脆利...  相似文献   

6.
在左宗棠的评价上有两个问题,一直为人们诟病:一是他曾参预过镇压太平天国的活动;二是他曾一手镇压陕甘回民起义。这两件事,究竟他要负什么责任,是值得研究的。首先谈谈左宗棠和太平天国的关系。从太平天国1851年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的十四年中,左宗棠只是到1860年以后的四年才与太平天国发生了直接关系。前十年左宗棠主要考虑的“天下事”并不是如何对付“太平军”。他参加科举连连落第之后,无意仕途,一再不肯出山,既出,又一再引退。虽经湖南巡抚骆秉璋再三邀请,也只答应以私人关系,帮帮忙,拒绝接受“关聘”。他这种冷淡的态度,曾使咸丰皇帝产生怀疑。1858年12月(咸丰8年12月),成丰帝特地召见郭嵩焘时,有这样一段对话:“上曰:尔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2003,(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著名相声演员牛群出任安徽省蒙城县副县长,曾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2002年12月28日在该县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牛群又获选连任。获选后的牛群说了这么一段话:“到今天我到蒙城已经整整两年了,我觉得蒙城实现了我人生的转折,实现了我对人生感悟的追求,我在蒙城脱胎换骨。我感谢蒙城的116万父老乡亲,这是我的家,再过几天我将把我在北京的户口迁到蒙城,做一个地地道道的蒙城人。……我用生命承诺,蒙城不富我不走,蒙城富了我舍不得走,为着咱蒙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全面地实现小康,我…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天历九年(1859年),洪秀全明定“天国六节”,内有“大见暨联登极节”(以下简称“登极节”),节期定在天历每年二月二十一日。这个“登极节”是怎么会事?有些专家、学者说它是洪秀全为1851年登天王位所设的纪念节。此说在太平天国学界相当流行。笔者对有关的“天王诏旨”作了考释,发现“登极节”与1851年天王即位毫无关系,它纯粹是洪秀全后期宗教狂热症的产物。他视《旧约》和《新约》为神启的预表,采用主观附会的隐喻解经法,臆造出一种超时空的虚幻意象,即耶稣(太兄)所预言的“世界末日”已经到来,旧的属于人间的太平天国消失了,他和太兄携手登上了与上帝“合一作主”的极位,共同创立了一个新的属于众神灵的“太平天国”。他执拗地把它当作真实的东西强加给太平天国的臣民。所谓“登极节”,就是他凭借上述的虚幻意象创立的;是他和太兄同登与上帝“合一作主”之极,共同创立新的“太平天国”的纪念节。太平天国学界以往流行的那种说法,是望“登极”二字以附义的误解。恢复“登极节”的真相,将有助于突破对洪秀全后期思想研究的现状,有助于深入探讨太平天国败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告示是在太平天国传播活动的演进过程中随着其力量的不断壮大而产生和广泛使用的。它产生于1847年10月,广泛使用于金田起义前后。张德坚在太平天国告示起源问题上的错误主要是由于在他编撰《贼情汇纂》之前太平天国告示没有流向民间所致。太平天国告示的产生与广泛使用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标志着拜上帝会活动逐渐由隐秘转向公开,二是太平天国的信息传播面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0.
引言# 冯云山,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是太平天国革命前期的主要领导人,他和洪秀全一起创立了“拜上帝教”并亲自建立了“拜上帝会”组织和紫荆山革命根据地。他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历山河之险阻,尝风雨之艰苦,去国离乡,抛妻弃子,数年之间,仆仆风尘,几经劳瘁。……历尽艰辛,坚耐到底。”表现了他高昂的革命热情和坚韧不拔的抗争精神《李秀成  相似文献   

11.
一八五九年,英国海军军官(二副)、十九岁的呤唎来到中国。当时中国正值太平天国革命由低潮重新转入高潮时期。为了了解中国真实情况,他逛街、看戏、听清唱、参观庙会,还到香港、汕头、福州、上海等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他纠正了英国侵略者灌输给他的偏见,认识到“一般人都把残酷凶狠口是心非归之于中国人的天性,其实这多半是由于邪恶的大清政府所造成的。”当时太平天国在江浙战场节节胜利,他更迫切地希望知道太平天国的情况。一八六○年他辞去英国海军军官,到一只曾向英国领事注册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张守常教授是中国义和团研究会理事、北京太平天国史研究会理事、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顾问、中国近现代史料学学会理事。他研究的范围很广泛,但他下功夫研究为时最长的课题是太平天国北伐史。  相似文献   

13.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领袖.他的思想对于这次起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经济是立国之根本,他的经济思想对太平天国的建立和发展又有着不可忽视的决定意义.本文试图对洪秀全从早年到1853年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这一时期的经济思想作一探讨,以就教于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4.
略论冯云山     
冯云山(1821—1852年)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杰出的领导者之一,是一个杰出的革命宣传家、组织家和军事家。他是太平天国革命最早的参加者,并为革命献出了他宝贵的生命。冯云山一名涣,又名逵。广东花县禾落地人。1821年(清道光十一年)出生在一个“家道殷实”的家庭。他自幼即饱读经史、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对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大都持否定的态度,斥责辱骂之声是不绝于耳的。只是文化大革命前的许多历史著作在介绍太平天国前期的领袖人物时总还提到他,这就是说在否定之中还或多或少的有所肯定;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在林彪、“四人帮”鬼蜮横行的十年里所出版的历史书籍里,几乎都把韦昌辉从太平天国领袖人物中“开除”了,仅仅在需要痛骂他一顿的地方才把他“揪出来示众”!什么削尖脑袋钻进农民革命  相似文献   

16.
采访胡慧英老师之前先看到她的简历:1953年出生在上海;1970年到安徽蒙城插队;1976-1979年在阜阳师范学院物理系学习,毕业后回到蒙城;  相似文献   

17.
萧一山是我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他撰著的《清代通史》是在断代史领域内实践和发扬梁启超“新史学”理论的成功之作。他主张发挥史学的经世致用思想。本文主要论述萧一山在太平天国史料搜集、整理方面的功绩,深入分析他在欧洲期间倾其全力搜集太平天国史料的原因。他从国外影印回国出版的文件是研究太平天国史的第一等重要材料,有力地推动了近代史料学的发展,对于太平天国史的研究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陈玉成(1837-1862),是太平天国后期叱咤风云的年轻将领。他短暂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忠实执行洪秀全的革命路线,东征西讨,无坚不摧,狠狠打击地主阶级的反革命武装,稳定了太平天国的中兴局面。他对革命事业丹心耿耿,坚决维护革命政权内部的统一,反对分裂,怒斥投降,表现了气壮山河的革命气节,成为太平天国后期  相似文献   

19.
1851-1864年,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一场农民革命战争,力量发展到十八个省,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洪秀全作为这场革命的发起者、组织者与领导者,功不可没。但在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的思想却发生了变化,使他对太平天国革命的领导发生了一系列失误,从而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1851-1864年,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一场农民革命战争,力量发展到十八个省,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洪秀全作为这场革命的发起,组织与领导,功不可没,但在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的思想却发生了变化,使他对太平天国革命的领导发生了一系列失误,从而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