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意味的叙事时间设置一直是张爱玲小说叙事艺术的独特之处。这里从叙事学的角度,就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之间的关系,从时序、时距、频率三个方面对小说《色·戒》进行探讨,以求证叙事时间在叙事语篇中所产生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2.
毕飞宇《雨天的棉花糖》具有独特而鲜明的叙事特色。在叙事视角方面,小说的第一人称限知视角常常有向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转换的现象。在叙事时间方面,尽管小说显现出时间的倒错、颠倒、跳跃的景象,但其张弛有度的叙述并不会使读者产生晦涩感与理解障碍。在叙事语言方面,毕飞宇创造出极具思辨性、哲理性、诗性的叙事语言,增加了文本的可读性与观赏性。  相似文献   

3.
“权力”主题是毕飞宇小说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主题。从演绎历史到目光转向现实,毕飞宇执着地书写权力在中国社会持续地存在。毕飞宇小说创作的权力叙事中,对权力的批判或许可以界定为对权力失控和权力无能的批判,并非对权力本身的批判。  相似文献   

4.
毕飞宇早期小说大张旗鼓地对历史进行了先锋色彩浓厚的演绎。毕飞宇历史叙事的动因由“家族情结”和“文革情结”两方面构成,其传达的是对历史、语言和权力三者亲缘关系的哲学体认,其根本的落脚点则在于批判欲和生命自省。  相似文献   

5.
在毕飞宇小说中,权力表现为庙堂镜像、民间镜像和无像之像。警惕权力,回归常识理性始终是毕飞宇创作的动力和不竭的源泉。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和悲悯则构成了毕飞宇与五四启蒙叙事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时间与空间是王安忆认识小说、解读小说、创作小说的基本方面。《天仙配》创作于1997年,这篇小说篇幅不长,情节看似简单,但在小说的叙事时间和空间上颇具意味。作者通过有意味的形式,折射出乡村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同时透露出对贫困落后、文明进步等方面进行的辩证思考,本文将以时间和空间为切入点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毕飞宇小说《叙事》的叙事分析来看,毕飞宇历史小说在历史叙事上有着自己的独特风貌:多个层面中的多重叙述,跳脱叙述的历史沉思,叙述历史的当代回应。叙事的特色凸显其闪耀历史蕴藏的同时兼备现代哲思的突出品格。  相似文献   

8.
区别于现实主义"细节描写"的意象化叙述是张爱玲小说的最大特点,也是她能够创造出前现代/现代中国参差形态的主要途径.当代作家毕飞宇从时间意象化、空间意象化、人物命运意象化等诸方面承续和发展了张爱玲小说叙事的想象力和形式感.和张爱玲"物化苍凉"的生命悲剧性体认不同的是,毕飞宇在"物化伤害"的过程中更多出了几分"现代"的焦虑和批判.  相似文献   

9.
论文解读近年毕飞宇小说《玉米》、《平原》中的权力叙事。文章借助叙事学方法,发现“权力”在叙事层面的重要作用,分析家庭、乡镇、学校三个空间中的权力状况。最终,论文比照文本对格雷马斯相关理论的抵触,推断出毕飞宇笔下“权力”的四重特殊属性。  相似文献   

10.
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是小说文本叙事的重要内容。"空间"在毕飞宇的长篇小说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对细节的重视与关注,完成了对易逝"时间"的补充,是小说空间叙事功能的体现;对空间节奏的把握与个体空间的凸显也使得其长篇小说拥有了自己的文本特征。当然,这些与作者对"宏大"小说的理解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毕飞宇是"新生代"作家,他的小说植根现实,关注当下。毕飞宇的小说语言轻盈而凝重,以自己个性化的语风实现了他的小说理想,充分体现了他的人文精神。采用儿童视角和"第二"人称叙事手法,体现了传统知识分子的人道关怀与人性关怀,这源自作家对命运、性格、人性等的深刻思考,更源自作家的人文关怀、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2.
在毕飞宇的小说中,不仅注重反映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绪变化,而且往往带有明显的个人化倾向.作品表现得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现实,而是打上了强烈的主观色彩和个人印象,从而取消了宏大叙事的可能性.毕飞宇小说语言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深度哲学话语和表层感性描写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唐人小说叙事意象的美学功能体现为其对叙事主题的凝聚,对叙事结构的贯通,以及对叙事节奏的调控,这一极具文化意味和美学意味的叙事方式,从另一角度呈现了唐代小说家“有意为小说”的主体创作意识。  相似文献   

14.
从文体上来讲,毕飞宇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将人物的心灵以日常化叙事的方式展开,在不同人物心灵的缓缓流动中完成对整部小说的建构.这是一种堪称为从心灵出发的日常化叙事方式,具体体现在小说的叙述结构、叙述节奏以及细节描写当中.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西方小说打破了顺叙为主的传统,擅长于在寻常时间之外摆弄一些异样的光景,诸如叙事时间和客观时间的参差变位、叙事时间与客观时间的疏密张弛等,形成与东方小说迥然不同的叙事风格,并爱将笔墨集中在那些故事情节比较淡乃至于无的部分,致使叙事柳暗花明、扑朔迷离,呈现出破碎、扭曲、怪诞的形态,带有象征意味,给人以新奇、多样的审美体验,表现出一种超越平实、表现主观、追求创新、追求零乱的美学旨趣.  相似文献   

16.
叙事艺术对于文学的重要性,最突出地反映在小说中,"离开了叙述,‘情节和行为'就算不成一个‘作品'".①作为叙事艺术的小说,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叙事,意味也大不相同.因而阅读小说,不仅要关注故事,即"写了什么",更要关注其选择怎样的方式进行叙事,即"怎么来写".  相似文献   

17.
D.H.劳伦斯的小说通过最常见的题材,巧妙地将传统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结合起来,并借颜色、味道等形象载体体现其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象征意味。以劳伦斯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叙事模式的考察和分析,阐述劳伦斯小说《菊馨》中蒙太奇叙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唐五代小说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五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它的出现表明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已摆脱子、史的束缚,逐步走向成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指出唐人“有意为小说”,叙事艺术的增强是唐五代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唐五代小说的叙事艺术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勾勒唐五代小说叙事视角的多样化以及各种叙事视角自身的特点;二是在叙事时间上,标注年号、有意识“扭曲时间”,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预叙等叙事笔法的运用构成唐五代小说独特的叙事时序;三是叙事结构上,呈现出程式化、板块状的特点,作还通过设置“小说之眼”,使叙事结构趋于谨严、完整。  相似文献   

19.
斯摩莱特小说《亨弗雷·克林克》的艺术成就之一在其叙事上的创新。小说把人物设置与叙事策略衔接起来,使人物前所未有地具备了叙事功能。借助五位叙述人的梯度设置,无论叙事风格、主题还是节奏都呈现出主导性与多样性的兼顾。标题人物与隐性角色则引导叙事全面、有序地展开。两者互助的关系最终帮助小说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20.
作家声音     
正毕飞宇认为写作是需要思想和灵魂的参与一部好的作品往往让读者"深陷"其中,毕飞宇也不例外。他在十六岁左右开始阅读小说,在享受文学给予"快感"的同时,却也伴随着失眠。他说,那段时间,常常因为看小说而失眠。夜晚,躺在床上休息,脑袋却不由自主地沿着小说的思路和情绪"往下走",不时会"跳出"几行精彩的句子,这些句子就在脑海里"打圈",挥之不去。后来,毕飞宇就形成了一个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