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诚 《中小学电教》2004,(10):37-38
知识目标——识记概念:贫血、发炎、血清、动脉血、静脉血;理解血液的成分及功能;掌握血浆的成分和功能,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了解人体的血量、血型和输血。能力目标——学会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练习显微镜的使用;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血常规化验单,学会合作探究。情感目标——关于义务献血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有关人体血液的组成、理化性质及功能,血液的凝固和纤维蛋白的溶解,血量、血型等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血液中的血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基于生命观念中的结构与功能观,结合高中生物学内容,对造血干细胞的分化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及适度扩展,有助于学生系统构建生物学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洗瓶、硅胶管、单向阀等材料实现了血液循环系统模型拼装简易、功能完善的目的:不但能演示血液循环的途径,还能体现心脏作为动力的来源及其各部分活动规律,以及在模型的功能上增加模拟血液成分变化的过程。该模型的制作与使用可以促进学生探究等多项能力的提升,使得相关概念的传递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1血液成分输血的概念 我们知道,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两大部分组成的。血细胞(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浆(无形成分)则含有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多种成分,而各种成分都有其特殊的功能。在临床治疗中,需血病人不一定需要全血,往往只需要其中的某一成分。成分输血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提出来的。所谓血液成分输血,就是将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开来,精制成高浓度和高纯度的制品,然后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缺什么补什么以能针对性地治疗某一疾病的输血方法。2血液成分输血发展简史 1959年,吉布森(…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讨,促进CAI教学的提高是当前教改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以中师《少年儿童生理卫生》中“循环系统”第一课时为例,谈谈CAI教学的运用及体会。1教材分析“循环系统”第一课时包括的知识是:①心脏的结构、功能。②血管的种类、特点、功能。③血液的成分、各成分的功能。④ABO血型系统。⑤血液循环途径。其中,教学难点是:①ABO血型系统中凝集原和凝集素相互之间的关系。②心脏瓣膜的活动规律及其与心脏内血流的关系。③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这三个问题抽象,难以理解,通过CAI课件的巧妙设计,形象地模拟其过程,就可使抽…  相似文献   

7.
阅读理解是对语篇直观信息(词、句、段等)进行加工处理的认知过程。从功能语言学角度讲,词、句、段等都是语篇语义系统的组织成分,组织成分之间凭借各种衔接手段产生语义上的关联。最终形成一个语义统一体——语义连贯的语篇。从这一意义上讲,语法“是一个与语篇相关的概念”,语篇接受者不仅需要掌握词汇、句法知识,还需要了解语篇知识,具备语篇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一节的教学内容要求学习的知识点是相对独立的,涉及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生理功能等。血液是组成循环系统的一部分,所以掌握血液这节内容有利于学生后面学习循环系统形成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在观察与思考、讨论与探究中总结出血液的循环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新授课已经把酸碱反应实验现象、原因分析、反应实质、反应的应用等介绍给学生,但对解决酸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等相关问题还没有形成思路和方法。本课意在帮助学生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知识后进行应用和提升,使其初步掌握化学反应后溶质成分分析和验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四成分教学设计模型——面向复杂学习环境的多媒体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成分教学设计模型认为要实现复杂学习需要借助学习任务、支持性信息、程序性信息和子任务练习等因素.本文探讨运用这一模型设计多媒体学习环境及相关的14条多媒体原理.学习者可以在一个模拟的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利用相关的多媒体原理有利于促进归纳学习过程;学习者还可以在超媒体系统中掌握支持性信息,相关的多媒体原理有利于促进信息的提取和精细加工过程;学习者也可以通过电子绩效支持系统来获取程序性信息,相关的多媒体原理有利于知识处理;最后,学习者能通过基于计算机练习程序来进行子任务的练习与训练,相关的多媒体原理有利于促进知识技能的巩固.本文还讨论了四成分模型框架的启示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血液是有血动物血液循环系统重要的有机组成成分,其物质运输、调节内环境、抵抗疾病等功能,对于动物的生命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血液由无定形的血浆和有形的细胞组成。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教学策略,概念图具有建构知识、组织信息和表征知识的功能,对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高级英语教学中,教师使用概念图可帮助学生了解背景知识、分析课文结构、掌握细节内容、梳理逻辑关系、扩展相关词汇等。在使用概念图时教师应注意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选择其种类;结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及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保证其难易适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多元统计分析》这门课程中主成分分析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当地的实际,利用主成分分析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八县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进行综合排名。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掌握主成分分析这个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於剑 《中学生物学》2008,24(6):30-31
1.1.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刘武辉 《教师》2020,(11):117-118
文章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色彩知识及色彩应用能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颜色视觉的形成和光与色的关系、颜色的基本属性、颜色混合规律、色彩心理及色彩语义、颜色的表示方法、颜色的搭配规律等知识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色彩基本知识,颜色表达和沟通能力、颜色成分分析能力、色彩搭配能力、运用色彩语义进行设计的能力、根据产品材料调整色彩的能力等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而使学生形成具有智力功能系统化的知识正是复习课的任务。单元复习课就是要把整个单元内相对独立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方法串起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相应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目的是把相关知识进行有效链接,并温故而知新,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自1994年推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以来,二级VFP作为新一代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代表,一直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当今在考聘、就业等各方面二级证仍是一个重要的考聘条件。本文从基础知识及综合知识的掌握等方面全面解析如何快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顺利通过考试。  相似文献   

19.
作为班主任,应该掌握的知识大概有三类:第一类是生活常识,衣食住行,卫生保健及心理保健等,既有书本知识,又有经验知识。第二类是基础知识,有自然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知识,并能掌握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有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学、艺术、历史等知识。第三类是与教师职业相关的知识,如教育管理学、教育社会学、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师知识的主要构成成分有数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398名中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本质和数学史知识的认识存在显著性差异;掌握教育理论知识的情况、掌握数学课程知识的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掌握教师品德知识的情况,掌握学生数学学习认知方面知识的情况存在显著差异.数学教师需进一步加强有关知识的学习,应针对不同学段教师的情况开展更加有效的教师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