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董文 《学语文》2008,(5):23-23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意味着对话理念正式引入中学语文教学。那么,什么是“对话”呢?王尚文教授在他的《语文教学对话论》中对其作了精要的阐释:对话“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的基础上达成的双方视野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发、共同创造的精神或意识。”而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则是和传统教学中的一元独白相对而言的.是师生间借助语言进行信息传递和反馈的手段和方式.是对话主体在心灵上相互回应和融合。这种理念的确立,让对话、交流、沟通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标志着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训诲——驯化型”和“传授——训练型”正逐渐向现代语文教学的“对话——生成型”转变。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想真正实现对话,笔者以为必须遵循以下三原则。  相似文献   

2.
所谓“对话”,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的基础上达成的双方视野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发,共同创造的精神或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每一位教师自觉实践对话教学,引领学生主动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必然成为语文教学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话式”语文教学以语言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形式,体现的是对话主题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题各自方向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对话的目的不仅限于知识的获得,更在于了解和掌握知识获得的过程,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最终实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人”。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实施“对话式”教学呢?  相似文献   

4.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而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是阅读和写作.对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作了全新的定位: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多重对话,对话成为语文阅读及阅读教学的本质性规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语言习惯、积累知识、运用语言的过程,“文本”和“对话”是不可忽视的两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1.人文。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实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这一提法,符合母语学习的习得规律和语文能力形成的特点。3.素养。“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的提出可以说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4.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新课标引进“对话”这一理论,就是要让学生从目前课堂上“被训听”、“被追问”的状态中解放出来。5.自主。“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  相似文献   

6.
对话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语言交流活动,它强调消除一切两极对立,彼此“进入”和“融合”,是“我——你”之间的精神相遇。对话是游戏的内在品质,以对话的理论审视教学,教学具有对话的特性,教学是师生忘却自我、彼此融合,意义生成,寻求知识不确定性的游戏性对话活动。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科教学必须将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语文素质和能力放在第一位。语文素质和语文修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语文教师在培养高素质的语文人才方面负有重大的责任。语文学科教学过程应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只有实现平等的、有个性的、自主性的对话,才能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8.
有“拉丁美洲的杜威”之誉并闻名世界的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育即对话。克林伯格也曾经说过,“教学本来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由此可见,“对话”一直是教育教学的核心。而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的语文学科,要想真正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这一课程基本特点,在教学中则更离不开“对话”。但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下,“对话”只是一种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交替发生的简单重复的过程,并无法真正发挥“对话”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话”阅读教学指的就是在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在彼此作用的基础上实现学生自由发展与自主学习的教学。在开展高中语文“对话”阅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在师生之间关系平等、合作的基础上,设立学生对话的平台,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相应的桥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促进阅读教学的全面开展。通过开展优质、高效的对话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灵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可见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那么,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对话更加精彩呢?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实际上,语文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这四种能力实质上都和对话有关,“听说”是对话的形式,“读”实际上就是和文本对话,“写”的过程和结果也是对话的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对话教学作为积极实践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对话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或教学技巧,是教学双方不断构建和生成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教学精神,是教学双方在彼此平等、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的基础上思维和情感的‘碰撞’”。但随着对话教学在教学的运用,也出现了一些“假对话”,如:有些教师一味地追求对话而缺乏必要的讲授,课堂教学中迷失了基本的教学目标,过分地依赖多媒体,  相似文献   

13.
论阅读教学中的网状对话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理论让语文变成一门使人心潮澎湃、无限激动的课程。在这个广阔神奇的语言天地里,我们可以与古人、今人、伟人、巨人,与自然、社会、人生进行心灵的对话和精神的沟通。通过对话,优秀的语言作品将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孩子们对世界的向往,对未知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对人类自觉的关注。对话理论揭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即语文是人的生活世界,就是我——你之间的对话(这个“你”也可以是人的自我);语文教学是通过对话来学习对话、学会对话的。然而,对话的实质与核心是什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对话策略?一、对话理论:掀起你的盖头来克林…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在处理学生基本素养时要求"语文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形成这样的基本素养离不开有效的语文教学.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对话.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翼。但在现实教学中,严重存在着重能力培养,轻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的现象,致使语文变成瘸腿,学生语文营养不良,语文的“人文性”得不到充分的体现与实现。那么,如何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对话,是重要路径——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成为语文教师矢志不渝的追求。发展语文素养的途径有许多,笔者拟从注重“动态生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角度做些探索。一、精心预设,营造“动态生成”空间,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铺设基石“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指师生、生生在合作、对话、思维碰撞的课堂教学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教案之外的新信息、新思维、新方法等。它随着教学环境、教学主体、教学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阅读的实质就是对话。语文教学在“学生本位”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形成了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对话型”教学模式。研究语文教学有效对话的策略,目的是为了使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通过互动、交流的教学方式而进行有效地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纲要倡导“互动”教学,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目的是确立师生在教学中的平等地位,这首先是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教师而言,“互动”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意味着应与学生平等对话,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结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互动”意味着心态的开放,参与热情的高涨,创造性的解放。“互动”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为“对话式”教学。它是对话主体间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在对话中,教师…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可见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这时的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那么,应如何让课堂在平等的对话中精彩无限呢?  相似文献   

20.
莫永平 《广西教育》2010,(28):48-49
对话是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基础上达成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发、共同创作的精神或意识。那么,如何在“对话式”教学中,体现出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相互对话、共同活动的过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