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占有     
占有作为静态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是现代物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一般是指占有人对于物的事实上的控制和支配。我国《物权法》专编规定占有制度。本文针对占有的基本问题略作阐述,以期对物权法的理解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占有制度是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而占有的保护则是占有制度的核心。从占有人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两个方面对占有的债权法保护进行了较为细致地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占有是物权的起点,占有制度的存在,弥补了所有权制度和他物权制度的空白.占有与所有权、他物权共同支撑着物权制度,只有完整确立这三大制度的物权法才是完全意义上的物权法.大陆法系民法中占有制度渊源久远,异彩纷呈,相形之下,我国占有制度残缺简陋几近于无.笔者拟从占有、占有性质、占有条件、立法建议及比较法等方面予以分析并提出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4.
间接占有是德国、瑞士及我国台湾民法典中的重要内容。间接占有在取得时效、占有保护和观念交付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应为我国物权法所采纳。  相似文献   

5.
占有人对占有物的使用收益权是占有人最基本的权利。我国《物权法》对此虽有规定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规定有较大差异。在借鉴各国和地区的占有制度的立法和司法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占有制度中的占有人对占有物的使用收益权的规定进行比较细致的分析和探讨,有助于相关问题的认知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占有”虽然不是权利,却具有明显的利益属性。在《民法典》已经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占有保护实体法律规范的当下,我国亟须构建占有保护制度的程序法规范,从而使占有制度得到全方位、可操作的保护体系。占有之诉与占有制度本身的逻辑自洽已经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印证。占有保护不问本权,因此有权占有人与无权占有人均可以在自己的占有遭到侵夺时提起占有之诉。从对物的管领状态看,直接占有人与间接占有人亦为占有之诉的权利主体。对占有之诉的具体程序设计应当是以占有保护令为先导、以简易程序为原则、以转化后的普通程序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程序体系。  相似文献   

7.
占有的概念是占有制度研究的逻辑起点,而占有概念历来充满歧义。本文试图从持有、占有与占有权的关系来探讨占有概念,指出持有、占有到占有权体现了占有制度的发展过程。并且指出占有制度中占有与占有权可以并存,这体现了法律对占有不同层次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被追诉人因外逃等原因而不能归案或死亡时,将导致刑事诉讼程序中止或终止。此时,侦查、起诉、审判各部门对扣押或冻结的疑似赃物如何处理,我国无统一规定。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是因为我国没有确立占有推定制度。无论是从物权法的理论体系还是占有推定制度的功能等来看,占有推定制度理应是物权法当然、应有之义。所以,建议我国应确立该制度。占有推定制度确立后,在处理疑似赃物时基于被迫诉人不能归案或死亡之情况,对“人”的诉讼与对“物”的诉讼进行相分离,并建立以开庭审判为要旨的疑似赃物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占有诉讼因占有请求权的功能具有特殊的诉讼目的和制度设置,罗马私法裁判官令状、法国不动产占有诉讼与动产转移、追还扣押以及德、目的假处分程序都以不同的程序模式实现对占有的简易快捷的保护,我国应当完善简易程序和妥当处理占有、本权请求的程序关系,构建我国的占有保护诉讼。  相似文献   

10.
占有诉讼因占有请求权的功能具有特殊的诉讼目的和制度设置,罗马私法裁判官令状、法国不动产占有诉讼与动产转移、追还扣押以及德、日的假处分程序都以不同的程序模式实现对占有的简易快捷的保护,我国应当完善简易程序和妥当处理占有、本权请求的程序关系,构建我国的占有保护诉讼。  相似文献   

11.
占有,是指人对于物具有事实上的管领力的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权利,但却在物权法中规定,并对这种事实状态予以法律保护,使其具有准物权的性质,不受他人非法的任意侵害。  相似文献   

12.
占有是一项古老的民法制度,也是现代民法物权体系中一项特殊的、重要的法律制度。我国民法迄今未对“占有”加以规定。为了完善中国民法典,必须规定相关的占有制度。笔者认为,通过追溯占有的起源,探求占有的发展、演进,明确占有的本质和概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占有概念与物权制度密不可分。占有制度的发展,反映了占有与所有权分离的历史过程,占有具有三大功能:权利推定功能、权利取得功能、权利保护功能。中国应该构建所有权、占有与占有权、他物权三权鼎立的物权法格局。  相似文献   

14.
在英国刑法中持有从形式上看是状态,这并不表明我国刑法中持有也是独立于作为与不作为之外的状态。在英国,持有犯罪在制定法上多为严格责任犯罪;在我国,刑法中的持有是主客观统一原则之下的持有,两者并不完全相同。从逻辑、行为表现、行为结构、(立法)功能、立法司法价值以及义务的特定性上看,持有也不是独立的第三种行为形式。实际上,它是一个可以用作为或者不作为评价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法益是指由法律确认和保护的利益和价值。盗窃罪的法益是指为刑法保护而被盗窃行为所侵害的利益和价值。本文在分析域外“本权说”和“占有说”法益理论基础上,对我国关于传统的“所有权说”提出质疑,并从物权保护角度,提出我国盗窃罪的法益应当是对财物的他人占有本身。  相似文献   

16.
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意在牺牲原权利人的利益来保护善意持票人的利益,以保护交易的安全性和流通性,各国立法中大多规定了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其构成要件主要有四个.为了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此制度,我们必须明确这些构成要件的内涵,解决其中包含的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17.
龚凡霞 《培训与研究》2009,26(6):66-67,88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集资诈骗罪主观构成条件是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这里的占有不同于民法上的占有,是对财产所有权四项权能的全面侵犯。在司法实践中,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针对行为人的具体行为,并结合事前、事中、事后的各种主客观因素,进行综合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