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汉酒泉郡池头、绥弥、乾齐三县城址考李并成《汉书·地理志》载,酒泉郡,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领县九:禄福、表是、乐涫、天、玉门、会水、池头、绥弥、乾齐、笔者曾运用文献和考古资料,并经几次实地踏查,对这九县中六县的城址做了考证,结果如下:禄...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敦煌研究>2000年第3期<敦煌悬泉里程简地理考述>-文的续篇,主要依据悬泉里程简的第二栏简文,对汉代张掖郡所属之觻得、氐池、昭武、祁连置以及酒泉郡之表是等城址位置进行了考述.觻得、昭武二县的城址前人已有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准确的里距资料为之增加了新证据;对氐池和表是的城址,本文在驳难前人观点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使这一问题的研究或可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3.
汉敦煌郡广至城新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西汉占领敦煌之初,这一地区属酒泉郡,仅置都尉、候官设防布戍,并无县乡。继从内地发遣罪犯及平民实边,初由都尉、候官就近开辟垦区,安置屯垦。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敦煌、广至等县及敦煌郡。广至县原是在宜禾都尉昆仑候官垦区基础上建立的。昆仑候官垦区在今安西县六工破城以西、长城以南、悬泉山──截山以北,广至县境及县城即在此区域之内。清末以来,将广至县城比定在安西县截山以南踏实乡破城子。此城面积狭小,不够县城规模,又处在冥安县辖境之内,殊为不合。笔者等近在截山以北广至县境内找到一座大城,其位置、规模、风候特征及存废年代等皆与广至城条件相符,故断此城为广至城。至此,汉敦煌郡六座县城全部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4.
酒泉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北通沙漠,南望祁连,东迎华岳,西达伊吾”,西汉设郡,为河西四郡之一,是丝绸之路河西之旅的重要一站,因传说霍去病倒御酒于金泉,与将土共饮而得名。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目前保存有莫高窟,榆林窟等古代石窟寺7处,敦煌古城、瓜州城、桥湾城、阳关、玉门关、锁阳城等古城关隘遗址27处,保存完好的汉长城13段,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疏勒河、黑河、哈勒腾河三大水系,绿洲农业发达。酒泉地区是我国西部土地开发利用最早的区域之一,秦汉以前,上古为羌戎所居,羌、戎为这里土著居民。到汉文帝时(前176年),匈奴逼迫月氏…  相似文献   

5.
初中历史教科书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中这样讲秦朝的疆域 :“东到东海 ,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一带 ,南到南海。”同时 ,课本所配《秦朝疆域图》两处提及南海地名 :一是秦朝设立的南海郡 ;一是中国南部海域南海。那么课文中涉及疆域的南海是何指呢 ?查《辞海·历史地理分册》[南海 ]条 :“秦置南海郡 ,海疆实临南海 ;西汉后东海方位既别有定域 ,南海名称才用以专指今南海。”由此可知 ,教材中提及的秦南端疆域之南海当为南海郡。加之 ,远古时代人们没有“海权”概念 ,很少把海域纳入自己的版图范围 ,因而教材中的“南海”当为“南海郡”无疑。…  相似文献   

6.
汉代的屯田     
(一)汉武帝时候,汉跟匈奴展开了三次大战,打败了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西汉帝国的势力一直达到西域。为了巩固边防和有效地控制这些地区,西汉帝国必须派出大量的军队去戍守边疆。要把大量的军需给养输送列遥远辽阔的边疆去,是人民一项非常沉重的徭役,也是国家一项非常巨大的负担。汉政府就命令戍兵就地选择水草丰美的地方,“通沟渠,种五谷”,自己来解决军粮的给养。后来,赵充国上了一个“屯田十二便”的奏章,以后,就把戍兵垦殖叫作:“屯田”。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初置张掖、酒泉(按系敦煌之误)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原注:开田,始开屯田也。)”(汉书卷24下食货志)这是西北边疆屯田的开始。汉跟西域的交通畅通以后,“西域……多遣使来贡献,汉使西域者益得职。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原注:收其所种五谷以  相似文献   

7.
广武,是同朔州市历史关系最密切的一个重要地名.现有两个广武,均在朔城区和山阴县的交界处,地当出入雁门关的隘口上.两广武近在咫尺(仅隔5里),位西的日旧广武,位东的日新广武或广武营、广武站.但是关于广武的沿革脉络,直到今天并不明晰,甚至有根本的错讹.现据一些史籍资料,对广武地理流变的情况提出新的看法.一般讲,广武最早建于代县附近.《中国地名大辞典》(P66)有“广武县,西汉置,治所在今山西代县西南之古城,北魏明元帝移治于今之代县.”《汉书》(卷28上,6/155/P)载,太原郡领县二十一,其中之一即广武.注曰:有勾注山,夏屋山在北,都尉治,莽曰信桓.在西汉,太原郡和雁门郡是以雁门关以及恒山山脉为界的.据《汉书》广武隶太原郡,那么它就在关南,当然同代县的位置关系更密切些.《汉书》的作者班团系东汉人,距建置广武的年代最近,所著当为信史.  相似文献   

8.
沈坚 《历史教学问题》2005,(5):F0003-F0004
①②敦煌阳关位于甘肃敦煌县西70公里的戈壁荒滩上,周边人迹罕至,赤地千里。因地处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战略位置重要,历史上曾为中原王朝权势范围之边缘,古“丝绸之路”南道起点。唐代诗人王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名句,曾令其名声大噪。阳关遗址在一高阜处,便于远眺,附近低洼处有水源。关城今已无存,仅立一碑,以作标示。其北之墩墩山,尚存汉代烽燧一座,墩台建筑材料由本地所产胶泥、芦苇逐层叠砌而成,历两千年风尘,其貌无改。图为墩墩山烽燧近景①及远景②。③蓟县古渔阳城在今天津蓟县城。战国燕始置渔阳郡,原设治于今北…  相似文献   

9.
秦、西汉、东汉在蜀郡西部置有一湔氐道,属蜀郡(《汉书·地理志》等)。湔氐道又称氐道县,三国蜀汉时先改湔氐道为湔县,后又改为都安县。《汉书:百官公卿表》载秦汉制度“有蛮夷曰道”,湔氐道是当时氐族人民聚居的地区。可湔氐道究竟在什么地方?至今却是一谜。搞清这一疑题,不仅是研究历史地理之需要,亦为研究川西氐族古史及其关联的都江堰史之首要。 湔氐道、湔县的辖境包括今灌县县城在内,这是汉代至明代文献的一致记载,本无疑处。可从清代以来,在疑古风的影响下,学者多认为秦汉时期的湔氐道在今四川松潘境。《汉书:地理志》蜀郡湔氐道条下,清王先谦《补注》引《清一统志》说:故城在松潘厅西北。龚煦春《四川郡县志》卷第一  相似文献   

10.
裕固族传说称其祖先来自西至哈至,当今学界一般将其解释为西州火州(高昌)。稽诸该传说之原始,与今天的说法迥然有别。裕固族现在传唱的叙事民歌《尧乎尔来自西至哈至》是1963年以后的改编本,违背了原歌词的本意,歪曲了裕固族传说的历史记忆,误导了人们对西至哈至的解读与认识。结合史实,可证传说中的西至哈至实指沙州和瓜州二地,裕固族东迁就是分别从沙州千佛洞(敦煌莫高窟)和瓜州万佛峡(瓜州榆林窟)出发的,向东迁徙至酒泉一带。与之相仿的是新疆东部的哈密豳王后裔,在难以自立时也是东迁至至肃州一带避难,而这里正是蒙古豳王家族的大本营。有意思的是,不管他们来自沙州还是哈密,当遇到困难时,其民众都会东迁至酒泉西400里处的苦峪。这些迁徙虽然都是受到外部压力的结果,但在东迁过程中,却不曾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乃至战争。说明明代中叶裕固族的东迁实际上是在明政府支持下和蒙古豳王家族统领下,辖区内部有序而目的明确的民族迁移。  相似文献   

11.
郭锡良等同志所编《古代汉语》,文选部分内容丰富,编排适宜,注释精要,受到读者好评.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注释中亦有若干地方尚欠准确,故冒昧提出,以就教于注者与方家.一、《愚公移山》:“本在翼州之南,河阳之北.”注:“河阳,这里泛指黄河北岸.”按:“河阳”当为一具体地名,即河阳邑,春秋时为晋地,战国时属魏,汉置县,属河内郡,在今河南省孟县西三十五里处.《春秋·僖公二十八年》:“天王狩于河阳.”杜甫《石壕吏》:“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其所言“河阳”即是.因其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