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塔是佛教早期的崇拜形式。其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佛塔和塔庙窟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二在佛教及佛教石窟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成为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的佛教产物。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早期佛教绘画遗址克孜尔石窟壁画、敦煌石窟中南北朝时九色鹿经图、唐代《观无量寿经变》两侧未生怨与十六观壁画以及代表中国本土绘画形式的武氏祠画像石的分析对比,印证佛教绘画在中国传播过程中佛教绘画以传统和新需要相结合,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构图形式上,佛教绘画带来的新样式,丰富了中国绘画构图形式,九色鹿经图等壁画同我国本土绘图也有明显的联系。佛教绘画本身也在不断调整,以适应中国本土化要求。  相似文献   

3.
六朝时期会稽郡佛教取得鼎盛发展,主要得益于佛教教育活动的开展。寺院教育活动一直居于佛教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会稽郡境内佛教社会教育也在积极开展。佛教教育活动的多元化形式培养了众多学问僧,推动了六朝时期会稽郡佛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作者从希腊精神的本质、希腊精神对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和中国佛教造像的特征的考察中,认为中国佛教遗像艺术中的希腊精神是与生俱来的,但它仅仅是形式而已。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位于黄河三角洲的博兴、惠民、无棣、阳信、高青、广饶等县境内,出土了大批佛教造像,这些佛教造像组合形式众多,布局匀称合理,装饰纷繁华丽,既具备山东地区北朝时期佛教造像的一般特征,又具有黄河三角洲的地域特色,皆以具体可观的形式展示佛学教义和佛家旨理。  相似文献   

6.
佛教自两汉时期传入中国,通过授经、译经等活动不断弘扬教义,宣传教理,在初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早期佛教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形式,为以后佛教教育进一步发展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主要得力于班超对西域的战争和经略 ,而传入中国后的发展则完全依靠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战乱不已的社会现实和隋唐经过战争而建立起的大一统的强大帝国 ;同样佛教在我国西藏的传入以及发展也赖于松赞干布对当时各部落的统一战争和以后各种形式的战争。而白莲教起义则将佛教与战争结缘的民间形式推至极致 ,终明清两代 ,这种与佛教结缘的战争方式搅扰的两朝国无宁日 ,充分显示了宗教战争的威力。佛教正是通过战争发展着自己 ,显示着自己 ,也充分说明了佛教在我国传入发展过程中战争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印度佛教雕塑艺术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因袭印度佛教雕塑的内容、题材和形式,而是在中国传统雕塑的基础上,吸收了印度艺术的新鲜血液,融合为中国式的佛教雕塑艺术。  相似文献   

9.
敦煌石窟壁画中的佛教故事画概述谢生保佛教故事画是佛教艺术最早的表现内容形式之一。它比佛像画、说法图、经变画、供养人画出现得早。公元前3世纪,建于古印度的巴尔胡特和桑志大塔上,已雕有大量的佛教本生故事画,此时单独的大型佛像尚未出现。由于佛教故事画内容丰...  相似文献   

10.
圆融性是中国佛教区别于印度佛教的重要特点。法门寺对内不仅禅净密律兼有,而且大小乘兼融;对外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调和,呈现出"三教合一"的趋势。它以"物化"的形式再现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和中国佛教圆融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佛陀认可的审美创意着手,阐述了佛教艺术形式的发展与演变情况,进而揭示了作为佛教艺术宝库和世界文化遗产的敦煌莫高窟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佛教作为中国几大重要宗教之一。源远流长,影响深广,早已和中国文化浑然一体,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部分,国人的思想意识,文化生活领域,无一不被佛教的熏染。尽管部分国民"神"佛"不分,佛道合一,但丝毫也不影响佛教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戏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不管内容、题材形式,却不能不受其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作为宗教艺术的敦煌壁画,是依据佛教经典绘制的。它是宣传佛教思想的有力工具,因此,它应该属于为剥削阶级服务的封建主义文化。但是,作为艺术,特别在艺术创作方法、艺术形式和表现技法方面,它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此,敦煌佛教艺术的内容虽然出自佛经,但又不同于佛经,而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唯其如此,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把佛教艺术与佛教经义完全等同起来,也不能把批判佛教经义的理论,完全套用于批判佛教艺术。  相似文献   

14.
从汉语史的角度看,佛教汉语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揭示印度佛教的传入尤其是佛经翻译对汉语的影响。本文讨论梵语词indran墿la在佛教汉语中的表现及其两个主要汉语形式帝青和天青在近代汉语中的使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宁 《考试周刊》2008,(6):150-152
佛教寺院,佛教石窟和其它佛教艺术品,伴随着佛教的传播也应运而生,保存至今的佛教遗存和遗物成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而佛教石窟在佛教遗迹中,又以其特有的艺术风貌和丰富的遗存,令人刮目相看.中国石窟遗迹,地域分布之广,保存数量之多,绵延时间之长,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佛教石窟艺术的出现是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并和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结果,作为宗教文化的一部分,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具有巨大的旅游魅力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佛教哲学传统中,有大量展现逻辑的发展进程的资料,印度佛教逻辑学家陈那和法称都研究了推理。虽然他们不认为推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却保留了推理的大多数性质、特征和简洁形式。鉴于记录语言的形式和不同语言间的差异以及佛教逻辑学家与当代哲学家/逻辑学家提出的不同问题,如果承认佛教逻辑为当代的论证所作出的贡献,那么仅以呈现的方式重复材料是有问题的。如果能够从这些资料中提取或抽象出一些逻辑思想,从而实现佛教哲学与逻辑间的对话,并为此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流传在甘肃的“五更词”研究高启安敦煌文学作品中,有一部分属于民间文学;一些即便是僧侣们为宣扬佛教而创作的宣传品,也大量借用了民间文学的形式。比如,属于敦煌歌辞的《五更转》,虽然其大部分内容是宣传佛教思想,劝化人们皈依佛教和阐明宗教义理,但其形式,却借...  相似文献   

18.
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上半叶,以杨文会、欧阳渐为代表的在家佛教徒将现代教育的知识取向、学校制度和价值观念引入佛教,重新定义了佛教传承的内容、形式和主体,改变了中国佛教中神圣、知识与权力的结合方式。他们不仅有意识地为居士争取全权的宗教地位,而且形成了机制独立、师承有序的信念团体。这一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具有真正独立于僧伽佛教的自主性的中国现代居士佛教的诞生。  相似文献   

19.
佛经汉译始于东汉,东晋南北朝隋唐达到极盛,宋以后渐趋余绪尾声。在以传播佛教为主要目的的佛经汉译活动中,它的组织形式、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等都在随着佛教在汉地传播的速度、范围和影响的变化而变化,视佛教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交流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力求在最大程度上适应佛教传播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作为宗教艺术的敦煌壁画,是依据佛教经典绘制的。它是宣传佛教思想的有力工具,因此,它应该属于为剥削阶级服务的封建主义文化。但是,作为艺术,特别在艺术创作方法、艺术形式和表现技法方面,它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此,敦煌佛教艺术的内容虽然出自佛经,但又不同于佛经,而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唯其如此,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把佛教艺术与佛教经义完全等同起来,也不能把批判佛教经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