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浮力一节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演示实验中,课本中运用烧杯倾斜向外溢水。当溢水很慢时,往往水会沿烧杯外壁流失而不能排到收集物体所排开液体的小桶中,这样实验数据就会有很大差异,结论也不易得出。为使实验效果更好,在没溢水杯的情况下进行了自制和演示改进。  相似文献   

2.
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实验使用溢水杯,但各学校传统仪器中没有。现行教材人敦版物理第一册中,是用倾斜放置装满水的烧杯代替,实验教师若稍有不慎.便会碰倒烧杯。教材中是用手提弹簧秤测小石块重力和所受浮力,学生很难看清示数。在测浮力时.眼既要看弹簧秤,又要注意石块不能露出水面,又不能碰到杯壁和杯底,操作确实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3.
巧用升降台     
初二物理教材中的阿基米德定律实验,应用阿基米德定律实验器进行实验,会有以下三个问题:1.将实心体浸入水里的过程中,须调节弹簧、金属筒、实心体的高度,导致弹簧振动许久方能静止,并波及液面振动,造在溢水杯排水量大于实心体的体积,产生误差。2.将溢水杯溢出的水倒入金属筒时,由于弹簧伸长长度大,而溢水杯深度有限,安心体容易触及杯底,阻碍弹簧自由伸长,也会产生误差。3.难以验证实心体只有一部分浸入水里时所受浮力是否仍等于它排开的水重。如果将升降台应用于该实验中,以上问题便迎刃而解。实验方法如下。(1)选用较高的物理支架,升降台放…  相似文献   

4.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中,《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这几年的教材一直介绍用烧杯倾斜代替溢水杯。笔者与同行们在教学中发现,课本上的方法虽然取材容易,但是操作时溢出的水总倒倾,不能全部接住,无法顺利完成实验。因此,实际教学中我们仍用溢水杯。  相似文献   

5.
关于《阿基米德定律》演示实验中使用的溢水杯提出的改进方法较多 ,但对此实验中使用的弹簧秤的改进却还未曾有过。下面针对实验中使用的弹簧秤谈一谈改进的设想和做法 :一、改进《阿基米德定律》演示实验中使用的弹簧秤的设想的提出 :用普通弹簧秤能够测出物块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但必须对该物块测两次力 :一次是测出物块在空气中的重力 ,即物块在空中时弹簧秤的示数 G,另一次是测出物块在液体中时弹簧秤对物块的拉力 ,即物块在液体中时弹簧秤的示数 F,然后计算出两次弹簧秤的示数差 ,求出物块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F浮 =G- F。这…  相似文献   

6.
1实验装置(如图1)图12制作材料可乐瓶一个,橡胶塞一根,薄膜一块,玻璃管一支,用有机玻璃制作的带有指针和刻度盘的简易支架一个。3制作方法把可乐瓶去底,然后取下瓶盖,将瓶盖磨去顶部,套上橡胶膜,盖到可乐瓶上,盖紧。将适当的橡胶塞打孔,插上玻璃管。然后将橡胶塞塞入可乐瓶的瓶口上。注意:玻璃管与胶塞之间不能有水流出。最后将可乐瓶组装在简易支架上。4使用方法向可乐瓶玻璃管内注水,可看到指针向上偏转;拔下玻璃管,水流入可乐瓶中,指针向下偏转。5实验装置的特点及用途此实验装置用于小学科学第六册《水的压力》课堂教学演示及课外学生探…  相似文献   

7.
高中化学人教版第一册 172页 ,演示氨易溶于水的实验 ,按教材要求及图示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 ,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 (滴管里预先吸入水 )的塞子塞紧瓶口 ,立即倒置烧瓶 ,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 (水里事先加入少量酚酞试液 ) ,挤压滴管的胶头 ,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烧杯里的水即由玻璃管喷入烧瓶 ,形成美丽的‘喷泉’”。不足之处在于 :①课堂上要现制备一瓶干燥的氨气 (耗时 ) ;②需要一套制氨气的装置及“喷泉”装置 ;③只能固定在讲台上演示。笔者改进后的装置只需一个 50 0mL圆底烧瓶 ,带尖嘴管的图 1橡胶塞 ,一根橡胶管 …  相似文献   

8.
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演示实验 ,如果实验室内没有适用的钟罩 ,或市场上又无供应 ,我们可以用如下装置来完成此实验。制作材料 :广口瓶 大烧杯 单侧有孔橡皮塞 燃烧匙  90°玻璃管 软胶管 直玻璃管 弹簧夹 橡皮筋 5条等制作方法 :(1)在广口瓶内装入少量水 (最好是红色水 ) ,把剩余的容积用 5条橡皮筋均分成五等分。(2 )瓶口配一带有燃烧匙和 90°玻璃导管的橡皮塞。(3 )将 90°导管的另一端用软胶管与另一直玻璃管连接 ,并夹上弹簧夹。(4 )烧杯内装入水 (最好是红色水 )。(5 )如图 1连接装置。图 1实验方法及原理 :(1)在酒精灯上点…  相似文献   

9.
二、演示项目 1.钠跟水的反应 将玻璃管竖立在盛有水的烧杯里,往管内投入一小粒钠,立即塞紧橡皮塞。可以看到钠熔成小球。沿着玻璃管内壁旋转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气体(氢气)。松开弹簧夹,可以收集到氢气。反应完毕,取下橡皮塞,往玻璃管内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管内溶液呈红色(NaOH生成)。 2.NO气体的收集及氧化 将玻璃管竖立在盛有稀氢氧化钠溶液(除去NO_2)的烧杯里,塞紧橡皮塞。用洗耳球吸取满  相似文献   

10.
1实验材料可乐瓶1个、矿泉水瓶2个、注射器3支、烧杯2个、滤纸、浓氨水、酚酞试液、热水。2实验准备本实验是在原人教版“分子运动”实验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用封闭的可乐瓶替代半封闭的大烧杯,用喷有酚酞的白色滤纸花替代盛装酚酞的小烧杯,用吸取浓氨水的注射器替代敞口的小烧杯。为了让演示实验更生动有趣,可将滤纸折成漂亮的花朵状。这就需将可乐瓶进行处理,具体做法是:将可乐瓶中间断开,分为上下两段,  相似文献   

11.
1 实验器的制作取一条长 70cm ,内径 2cm ,大小均匀的直玻璃管 ,在它的两端距管口约 18cm处各塞上一个中央有溢气口、边缘有漏油沟的间隔塞子 ,把管子分成上中下三格 ,下端管口塞上塞子 ,往管子里注入花生油至上端的间隔塞子的下底 ,再用塞子塞紧上管口 ,使它成为下段和中段装油 ,上段是气室的装置。2 实验操作实验时 ,把装油的那端向上倒立着 ,让管中的油通过间隔塞子的漏油沟沿着管壁流到下端气室里 ,下端气室中的空气受流下的油压缩 ,通过间隔塞子中央的溢气口进入上方油柱中往上冒 ,直至最上端 ,形成了一串间距相等的气泡往上升…  相似文献   

12.
初中化学教材 (人教版 )中 ,验证分子间隔实验是用 2 0 0毫升量筒量取 10 0毫升水和 10 0毫升酒精并在 2 0 0毫升量筒中混合在一起。该实验酒精耗量大 ,现象又不大明显。本实验改进为 :1.实验用品 :一端封闭的玻璃管 (1米左右 )、小烧杯 (2只 )、橡皮筋、水、酒精、红墨水。2 .实验方法 :(1)用小烧杯向玻璃管中倒水 (水柱约为 4 0厘米 )。(2 )用小烧杯向玻璃管中倒酒精 (酒精柱约为 4 0厘米 )。(3)在 B处 (酒精的液面处 )用橡皮筋作标记。(4 )用手指按住玻璃管口 ,上、下颠倒几次 ,静止后观察体积变化 (图 1b)。图 1   3.实验优点 :(1)现…  相似文献   

13.
1 “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的演示实验初中化学教材有关硫酸溶解放出大量的热的演示实验中 ,要求“用手接触烧杯外壁 ,注意溶液温度有什么变化” ,这一做法存在两个缺点 :(1)只能让少数学生接触烧杯外壁 ,不能向全班展示实验现象 ,直观性差。(2 )烧杯外壁温度很高 ,接触时烫手 ,不安全。我在教学时将这个实验作如下改进 (装置见图 1)。图 1取一支细长的试管 ,注入5mL无水乙醇 ,用试管夹夹住浸入刚被稀释的硫酸烧杯中 ,由于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从而试管中的无水乙醇立即沸腾(无水乙醇沸点 78 3 2℃ ) ,用烧着的火柴杆靠近试管口…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化学课本中 ,演示硝酸铵溶于水的吸热现象时 ,采用溶解使烧杯和木板之间的水冻结成冰 ,拿起烧杯时不会掉下来的方法 ,而演示浓硫酸溶于水的放热现象 ,则是溶解放热使烧杯和木板之间的蜡熔化 ,拿起烧杯时木板会掉下来达到目的的。这两个演示实验成功率不高 ,效果欠理想。如果直接用温度计来显示溶液温度的变化 ,坐在座位上的学生又无法看到。为此 ,本文对溶解吸热和放热现象的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图 1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图中 1为一次性使用的废输液管 ,2为 1cm长的圆珠笔芯 ,将两根输液管连通在一起 ,3为稀释了的红墨水 ,以不超过…  相似文献   

15.
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空气受热体积膨胀。 实验器材:烧瓶、有喷嘴的玻璃管或细口径玻璃管、带孔橡胶塞、水槽、热水、红水。 实验步骤:1.把玻璃管插入橡胶塞。2.将玻璃管吸满水(红色更好)后,用食指  相似文献   

16.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仍采用水银做玻-马定律的实验演示,且被测气体体积、压强变化较大,因而实验误差较大。针对上述困难,我自制了一台“玻-马定律演示仪”。一、仪器的基本结构如图示,该仪器是分别用橡皮塞、乳胶管把玻璃管件与广口瓶、洗耳球相连,然后镶嵌在演示板上构成的能直接示出广口瓶内的被测气的毫升数和量体管、增压管内液面位置,提供被测气的△P的cm刻度。玻璃部件中的大玻管,内径13mm,1cm长的容积即是1ml;K_1,控制管内与管外大气的通断;K_2,控制顶部有小孔的洗耳球内所装的红色酒精液在玻件内的进出。二、使用方法1.向球内充液。…  相似文献   

17.
托里拆利实验是一个历史上的名实验。通过这个实验,人类第一次获得了真空,发现了大气有压强,并准确地测出了大气压的值。所以,它在人类认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初中学生学习大气压时也离不开这个演示实验。 要想准确地测出大气压的值,必须尽量排尽长玻璃管中的空气,并且在管口处要将水银装得凸出管口。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撒落一些水银,而撒落的水银很难收集干净,水银蒸汽将长时间的损害学生与教师的健康。为了减少以至避免这种伤害,我们将演示方法做了改进。  相似文献   

18.
四年级“加热和传热”一课中 ,“水的传热”这一知识点 ,通过教师演示加热方框形玻璃管来得出水是靠对流方式把热传播开来的。这样的实验简单 ,学生没有亲自动手操作 ,只看演示实验印象不深 ,理解不透彻 ,为了提高实验的效果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对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进。首先学生通过实验(图 1 ) :试管上部的水烧开了 ,下部手拿的地方却不烫 ,知道了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图 1 接着 ,研究水是怎样传热的呢 ?为了提高实验效果 ,我增加了一个学生实验 (图 2 ) ,加热烧杯中的水 ,观察。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水的流动 ,在加热过程中 ,往水中放入…  相似文献   

19.
初三物理“焦耳定律”的演示,按课本的方法做有几点不足:①电源电压须较高,实验时间较长,煤油在玻璃管中上升的高度差不大,可见度小;②在实验前,很难将两管中的油面调节到同一高度;③组装复杂,配件过多,使用不太方便,实验难度大。我们经过反复思考、实验,用废弃的材料制作了最简单的“焦耳定律”实验器。且引导学生自制,由教师的演示变为学生的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20.
一、分子——猴子攀云梯在演示分子的扩散现象时 ,分子十分微小 ,看不见摸不着 ,让学生难以想象 ,难以理解。然而 ,笔者在课堂上增做了一个猴子攀登云梯的实验 ,激起学生的无限兴趣 ,学生巧妙地“看”出了分子 ,顺利地踏入了分子世界。实验设计如下 :1.上课前 ,先准备一条长 30 cm、宽 1cm的纸条 ,用酚酞试液在纸条的上、中、下三个地方各画一只小猴子 ,再将纸条插入一根Φ 2 0 m m× 30 0 m m的直玻璃管中 ,并用较浓的盐酸湿润纸条 ,使之紧贴玻璃管的内壁上 ,最后用棉花封住两端管口。2 .上课演示时 ,先将盛有浓氨水的小试剂瓶放在桌上 ,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