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抽样访谈等方式,对铜陵学院2016级英语专业学生及英语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发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普遍存在于英语专业学生的原因,分析和探究相关策略以有效缓解该现象发生。同时,呼吁地方高校重视培养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关注中国本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缺失的问题,实现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不再"失语"。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84):77-78
"中国文化失语症"可以定义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因不能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事物、观念或现象而导致的交际失败或低效的现象。作者于2014年采用测试和问卷的研究工具,对理工科院校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2、2013、2014级英语专业的18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职英语教育秉承"必需和够用"的原则,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的语言载体,然而,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需要引进,更需要输出,因此必须改变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失语的现状,提高高职英语教师和学生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意识,课程设计中增加中国文化的内容,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效率性,进而为中国增添一份自信,让世界走进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从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中国文化失语"着手,以生态学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为框架,通过对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的师生进行测试、调查和访谈,旨在对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现状和分析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以探索构建平衡发展的高职院校外语文化教学生态系统的方法和对策,获得高职英语教学及教学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基于广东A高职学院294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旨在了解目前高职英语教育中出现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结果显示,高职英语教育中的教材内容、中国文化教育及政策导向方面较于之前有所改善,高职学生对中国文化有高度的认同感,但对西方文化的英文表达好于对中国文化的表达,而对中国文化的表达,尤其是对地方文化表达范围十分有限。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主动性及其跨文化交流中文化输出的主观意愿不尽如人意。不同学科学生之间,除表达能力外,其他方面差异性不大。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反映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片面性,重视目的语文化的吸收,而忽视了源语文化的传播。究其原因,无外乎教学目标、教材与教学方法的不得当,因此,在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应进行与本土文化结合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导入和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改革和完善文化测评体系,以推动英语专业教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雅丽 《文教资料》2013,(16):174-176
随着国际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越来越受全世界瞩目。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即在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流中,如何更深更广地传播中国文化?然而调查显示英语专业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时存在"文化失语"现象。为此我们必须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测试考核制度、师资培训等各方面进行改革,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双语言双文化能力,以适应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虽然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得到了重视,但我国大学生特别是高职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改变这一现象已迫在眉睫.通过对中澳合作高职专业学生的测试和问卷调查发现,尽管总体上二年级学生明显好于一年级学生和三年级学生,大多数受试者能较好地用英语表达我国传统文化,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明显,从而导致了跨文化交际的障碍.针对这种状况,根据收集的数据从跨文化视角分析了"中国文化失语"主要现象,并提出必须从改革应试教育、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跨文化素养、调整课程设置与教材内容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对跨文化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英语专业学生中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影响了跨文化交际水平的提升,抑制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英语专业的目标定位,课程建设,以及教材建设等措施,将中国文化融入到英语专业建设中,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众多英语教育工作者已意识到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并就此展开了一系列调查研究。但针对高职英语教学中此现象的存在状况等问题涉猎不足。本文意参照教育部高教司推荐的《中国文化概况》中包含的文化知识,着重对高职院校学生及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知识掌握情况、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及其对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态度和对改进这一状况的期望等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较好,却难以用英语表达,而高职英语教师翻译部分中国文化内容等能力也略显不足。中国文化知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涉猎不足是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高职院校学生及英语教师对克服这一状况怀有足够的信心和期待。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测试卷与访谈为研究工具,调查了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现状。调查发现由于文化输入失衡、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等原因造成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针对这一现状,笔者提出了提高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双向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于鸿雁 《海外英语》2012,(11):90-9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传播媒介。"中国文化失语"是目前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长期以来英语教材和教学普遍忽视对学生进行中国本土文化的灌输,造成我国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不能很好地用英文去表述本土文化而屡屡出现母语文化失语现象。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英语成为世界第一语言在中国普及之后,我国也逐步加重了对本国文化的保护力度。在英语专业的中国文化教育中,"渗透"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该文分析总结了目前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通过观察课堂教学和分析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过多地强调“目的语”文化的学习,而忽略母语文化,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基于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分析,认识到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应将中国文化融入高职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从而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4.
安洁  陶萃 《考试周刊》2014,(73):19-20
本文以大文化观理论为指导,针对高校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对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所使用的教材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并就英语教材建设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校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受到广大专家、学者和一线外语教师的普遍关注。该文主要针对本校英语专业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感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从中获得启示,以期为进一步探索英语专业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大多注重目的语文化的输入,然而忽视了本土文化对目的语教学的影响,导致学生不具有准确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教师应在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学习,加强中国文化的教育,才能帮助学生成功地开展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任娟 《西部素质教育》2019,(4):178-178,180
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表现,然后阐述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有效策略,包括在教材中重视中国文化的元素;改革大学英语考试模式,促进评估体系的科学化;课堂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的输入;通过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研究的迅猛发展,英语教学实践中的目的语文化学习取得长足进步.然而母语文化学习的缺失造成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不容忽视,由此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背离了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文章从“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谈起,提出了课前导入、课内融入、课后化入的三步骤进行母语文化导入,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理解,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9.
鞠丽丽 《家教世界》2012,(24):159-160
在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国家文化不断的渗入,学生渐渐忽视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引起广大英语教育者的担心。本文探析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渗入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职英语教育过度注重西方文化输入,而忽略了中国文化的输出表达,这会使高职学生在国际多元文化交流中处于劣势,甚至出现文化失语现象。通过在高职英语课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课程思政元素,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并使思政教育贯穿高职英语教学全过程,不仅可以提高高职学生运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