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小学英语课堂开展"以读促写"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学会在借鉴和反思的阅读活动中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教师要安排学生对文本反复阅读,适时默写;从宏观角度出发,对课文进行系统的比较阅读,尝试仿写作文;在阅读文本材料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改写、续写和缩写。  相似文献   

2.
祝燕娜 《文教资料》2009,(18):25-27
作为苏门重要的外围成员,李之仪对苏轼的学习诚恳而谦逊,对其才情和人格的称颂屡屡见诸笔端.但在作词上,他却是婉约一派的继承发扬者.本文从文本出发,通过对其词作内容及形式的全面分析,认为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词人尊花间为宗、以婉约为高,与苏轼"以诗为词"的审美理想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3.
屈海清 《教师》2012,(13):63-64
虽然我们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文本解读,主张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解读,但不可否认,在以教师为主导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意义的获取取决于教师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引导和张扬。语文教师应深入文本,亲历亲为地阅读文本,真正体验阅读过程,如果教师缺少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思考,会直接影响阅读教学的质量。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文本解读?本文试从文本解读思维所涉及的文本范围加以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韩志英 《学周刊C版》2014,(6):187-187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既是重要的阅读教学方法,同时又是重要的阅读教学目标。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这是对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阅读的根本性挑战,更加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独特见解与感悟,以文本为媒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积极的多向交流与互动,从而达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宁稼雨 《天中学刊》2012,27(4):19-21
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是在借鉴西方主题学研究方法、结合中国叙事文学文本现状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秉持的原则是"以中为体,以西为用"。以中为体的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还有中西文化对话的文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征志侠 《教师》2013,(10):62-62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营造愉悦、轻松氛围,引导质疑、解疑,选择有效教学方式,提高阅读学习能力。语文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在阅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教会学生阅读文本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渔",扎实有效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群文阅读是语文阅读的一种新形式,它是由传统的单一文本的阅读教学走向多文本的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开展写景文的群文阅读教学势在必行。立足学情,有主题地萃取文章,让群文紧密聚合起来,并从语言积累、写作特点的角度细研文本,同时关注语言文字运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实现"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相似文献   

8.
"以文本为中心"的文学教学观是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和全国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所建构的"以文本为中心"的英美文学教学观认为文学教学的基础是正确把握文学教学的本质,关键在于文本的选择,核心是微观解码、由文本之"内"转向文本之"外"以及师生互动交流,具体措施有借鉴文学理论、文学教学与生活、创作和现代技术相结合,最后的归宿是道德教诲。  相似文献   

9.
创新阅读应该基于一些前期的热身铺垫,让学生在自主热身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如此,语文阅读教学才能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深解文本,学生才有可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我们的阅读课堂才有可能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0.
创新阅读应该基于一些前期的热身铺垫,让学生在自主热身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如此,语文阅读教学才能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深解文本,学生才有可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我们的阅读课堂才有可能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1.
课堂,应该是为学而教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建构促进学生需要的课堂,才会真正受到学生的欢迎,也才是真正具有发展性的课堂。语文课堂,在科学地确定利用文本"学什么"的问题之后,更为核心的问题是完善"怎么学"。以学定教,以人为本,来促进儿童的"学",可以使语文学习在发展学生阅读、思考、表达能力等方面更为有效,也更有意义。下面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望月》为例,谈一谈自己"以学定教"突破传统路径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课文的特点,以文为本,抓住"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单元主题和"读课文时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学习目标,我尝试在阅读教学中整合资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充分与文本对话,注重展开多方面的言语实践,创设多元体验的学习型阅读课堂。  相似文献   

13.
"代入感"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中有了"代入感",就会产生"此人为我所识、此景为我所见、此事成我经历"的身临其境之感,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文本,理解文本内容,体悟人物情感,走进人物心灵,提升阅读情趣。在阅读教学中,挖掘和运用"代入感"的途径为:(1)链接生活,还原情境,激发"代入感";(2)创设情境,生生共振,激活"代入感";(3)以写促读,丰厚体验,营造"代入感";(4)引经据典,迁移运用,嫁接"代入感"。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的诉讼法制原则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诉讼法制中的具体体现,从立法文本来考察,被冠以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法律原则数量众多,但在文本之中,能体现出广泛的真实性的法律原则只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和调解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弓l导学生读书的过程。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提倡以读为本,以读促悟,悟出所读文本的内涵,从而内化文本,达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以文化人的目的。《阅读活动与审美反应理论》一书中认为:每一阅读瞬间都在刺激记忆,而被激发的记忆则能够通过不断调整视角的方法使各个视角活跃起来,并且逐一个性化。  相似文献   

16.
"以诗为谏"是先秦时期伴随着"诗"的创作、应用与传播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劝谏传统,指在劝谏过程中以"诗"为依据,来规正他人的言行,达到劝惩的目的。西周时期的"献诗""采诗"制度将"以诗为谏"纳入到国家政治监督机制中,成为下臣进谏的正当方式;春秋以后,"赋诗""引诗"风尚的盛行使得"以诗为谏"的权威性得到了更为普遍的认可。在其历史形成过程中,"以诗为谏"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也显示出"诗"由文学文本向经典文本演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近日,观摩了上海一位特级教师所授的朱自清先生《背影》一课。其中对文本的读占用了约二分之一的时间。看完后乍然觉得出乎意料——阅读过多。思考良久,却不由“微笑,默叹,以为妙绝”。继而总结出:综合性阅读中还是应该万变不离其宗——以读为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是一种在以文学作品为主的文本阅读的基础上,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分类,阐释、发现和探究的文化行为。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是:“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不光要引导学生"悟"思想、"悟"意境、"悟"写法,还要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从而对学生的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构建以生为本的阅读课堂,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需要教师细腻的引导。  相似文献   

20.
在"语感中心说"教学理念的启发下,建构了以"读"为主线的语感训练与培养模式。模式由初读——解读——品读——习读——写读五步构成。模式的建构以学生阅读的规律为参照,突出了学生阅读的过程性和阅读教学的过程性,并重视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把养成学生的语感作为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