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戏说高考     
如今,高考在我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热点和焦点。现在让我们借名人之口,轻松一下吧。 贾宝玉:家里姐姐妹妹都不考,单我考,我说没趣;如今来了个神仙似的妹妹也不考,可知这高考不是好东西。  相似文献   

2.
孙世杰 《生活教育》2012,(17):21-22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老师曾经讲过一段经历。他在某地讲学,主张取消奥数班。一个不到10岁的小孩子站起来,质问顾老师:"顾爷爷,你说要取消奥数班,我们不上奥数班就考不上好的初中;上不了好的初中,就考不上好的高中;上不了好的高中,就考不上好的大学;上不了好的大学,毕业后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怎么养家糊口啊?"顾老师感叹说:  相似文献   

3.
傅红娟 《师道》2010,(2):16-17
坐在汽车上,我听到两个中学生在议论他们的老师,一个说:“我最不喜欢我们的李老师了,上课老是讲错,错了还不敢承认。”另一个说:“就是,就是,一讲错了就说是故意考我们的。唉!可不可能呀?当我们是三岁小孩。”  相似文献   

4.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我敢说;对于绝大多数老师、家长和学生来说,考试都是生活中一件既重要又神圣的事情,因为许多人的命运由于考试而被改写。可是,当家长们想凭着自己以往的经验指导一下孩子的考试时,却惊讶地发现:考试竟然变得让人不敢认了,因为一场考试的革命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曾几何时,一些人以为考试是走向素质教育的绊脚石;以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怪现象”小学生不考试或者只考一点儿;中学生则比小学生多考了一些,或者有些课程考而有些课程不考;到了…  相似文献   

5.
我们先来看三组镜头:镜头一:某小学五年级教室传出的歌谣——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镜头二:某学校大门外家长的议论—一家长甲:哎,模拟考试的分数出来了,你孩子考得怎么样?家长乙:别提了,孩子成绩不太理想,刚好90分,你孩子呢?家长甲:我孩子考了99分,可还是排在第三名!镜头三:某校教师办公室的谈话——教师甲:现在课程改革后,考试如何进行?教师乙:我认为课改后,仍需要考试。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封署名“霞浦县部分农村教师”的呼吁信:“我们是一群农村教师,在紧张的教学之余,还要完成上级下达的种类繁多的继续教育任务……听说这次我们又要培训和考试信息技术,这项工作前3年教育厅就布置了。近几年来,我们全体教师都是考了初级考中级,特别是农村学校的一些教师,连电脑都没摆弄过,考了好几次才过关,并取得了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证书。我们为此不知花了多少精力和财力,现在人事部门又要考,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上级部门就不能协调好这项工作呢……每次考试都是和职务评聘、年度奖金连在一起,我们作为普通的农村教师又何敢不从。”[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郭艳 《家长》2013,(1):1-1
还有几天的时间,正在上三年级的女儿童童就要放寒假了。 这天晚饭过后,童童坐到书桌前开始写作业。我问童童:“什么时候考试,能考好吗?”童童低下头想了想,有些犹豫地说:“妈妈,我不知道能不能考好。”我脸一沉,说:“考不好也没关系,咱寒假就报班补课吧!”童童委屈地看着我,说:“我们班的王佳从来不报补习班,你为什么总让我报呢?”我白了童童一眼,反问道:“王佳怎么考试总能考好呢?”  相似文献   

8.
大约在冬季     
(一) 本是不应该知道成绩的。 可天杀的是我们老师他儿子拿到成绩单后就通知了我。 他不痛不痒地说:“你这回考砸了。”  相似文献   

9.
近来,北京五中出现了一批“特权生”,他们在向学校提出申请后,可以不听课、不考试。这是五中推出的一项改革:特优生免听考。   五中副校长陈如平介绍说,免听免考制度是对分层教学的一种新尝试。“我们必须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要因材施教就该分层教学。”高三学生王超说:“现在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我们班同学差异很大,老师只能按中间层标准讲课。结果好学生不爱听,后进生又听不懂。”陈副校长说:“我们希望免听考制度能使这种状况得到改变。优秀生不必按教学要求学,可以超前学或者学其他东西,学校给他们更自由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封署名“霞浦县部分农村教师”的呼吁信:“我们是一群农村教师,在紧张的教学之余,还要完成上级下达的种类繁多的继续教育任务……听说这次我们又要培训和考试信息技术。这项工作3年前教育厅就布置了。近几年来.我们全体教师都是考了初级考中级.特别是农村学校的一些教师,连电脑都没摆弄过。考了好几次才过关,并取得了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证书,我们为此不知花了多少精力和财力。现在人事部门又要考,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上级部门就不能协调好这项工作呢……每次考试都是和职务评聘、年度奖金连在一起,我们作为普通的农村教师又何敢不从。”(8月9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1.
“弃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高考相伴而生,并且不可消除。今天之所以成为讨论的热点,原因有二:第一,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大规模“弃考”;第二,出现了新的动向,即主动弃考,与被迫弃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然而,当我们深究放弃高考内因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放弃高考却源于对高考价值的误读与理解。  相似文献   

12.
我们是初中生,正处在花季,可是我们并没有感受到花季的浪漫与快乐平时的作业多得像山一样,几乎天天都要考试.考试分好几种:语文有一课一米一单元一考、课前、课后知识一考,代数有一节一考、一章一考,英语\物理。几何…一次考不好就要找家长,要按训的.要是放一个大礼拜,哎呀,天!那就别提了,光发各科的卷子就有二十张,还是正反面的呢I同学们都说:“卖纸的钱三年下来可能够买一台微机了.”还有等着给我们留作业的老师一个接一个的,我们的练习册一共有二十多本,不说别的,一天单做练习册就得多长时间?放寒\暑假就更没有休…  相似文献   

13.
张志松 《生活教育》2012,(13):43-43
一 儿子这次语文测验只考了60多分,于是,我顿时拉下脸来,说:“怎么搞的?上次语文测验你考了90多分,这次测验怎么只考了60多分呀?”儿子一听,抬起头来,很不服气地说:“因为这次测验你没有许诺。”我一听,一头雾水地问:“什么许诺不许诺啊?”儿子一听,理直气壮地说:“上次测验前,你许诺我考好了,会奖励我去吃肯德基,我当然会考好的呀,这次测验你没有许诺,什么都没有,我还考好什么呀!”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些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说:“我白疼你了!”尤其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是考试考砸了,有些父母就会说:“我们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怎么考得这么差?。”“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怎么就不给我们争气呢?养你有什么用啊?”“给你吃了那么多的营养品,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学,特别是高中已经完全被牢牢地钉在高考十字架上:考什么则教什么,怎么考便怎么教,不考的就不教。一套考题胜过任何文件精神的理念宣传。而且只要有高考存在,这个状况是根本无法改变的。因此我们不得不慎重地研究高考,并通过研究这一评价手段,实现高考命题的科学化,来为教学改革指引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徐琳 《生活教育》2010,(3):67-68
近日,上海同济、华师大、华东理工、上外和东华等6所高校,在自主招生的理科考试中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放弃考语文。旋即,一场“为何考英文,不考语文?”的争论在社会上展开。有人说:学生压力够大了,语文是母语,没有必要逢考必有;有人说:凭什么不考语文,中国人自己的语言还要不要……这场争论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人们对母语教育价值认同还存在着大量的轻视、混乱、迷惘和迟疑。  相似文献   

17.
一位家长的苦恼:从小我们就教育儿子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一个好大学。从上高中开始,儿子的学习成绩就一直在班上处于中等的位置。按照他现在的水平,考重点大学把握不大,但是努力一下还是可以考上个二类本科学校的。马上要高三了,我们问他想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他说没想过,走一步算一步吧。这孩子平时没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每天的生活就是上学,  相似文献   

18.
我们要活出闪亮的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思想。爱因斯坦第一次到纽约的时候,有记者考他:“请问伟大的科学家,音速是多少?”爱因斯坦想都不想,说:“我不知道!”记者都愣住了,这么伟大的科学家,怎么连音速都不知道呢?“我为什么要知道呢?一查书就知道了,犯不着费这个脑筋。”爱因斯坦干脆地回答。  相似文献   

19.
我们要活出闪亮的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思想。爱因斯坦第一次到纽约的时候,有记者考他:"请问伟大的科学家,音速是多少?"爱因斯坦想都不想,说:"我不知道!"记者都愣住了,这么伟大的科学家,怎么连音速都不知道呢?“我为什么会知道呢?一查书就知道了,犯不着费这个脑筋。”爱因斯坦干脆地回答。  相似文献   

20.
来信六则     
正伊妹姐姐:我们老师排座位一点也不公平,一次考得好,就安排坐在前面,但考糟了,就马上六亲不认,赶到后排去,不管以前考多少次第一,都是这样对待。真是太残酷了!我真不想呆在他的班上上学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