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走进中小学语文课堂,你会发现,眼下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重讲轻读,或重问轻读。这就使得本来不大的阅读空间变得更加狭小,当然也就无法谈到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这几年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语文教学中“重读和引导”的地位和作用,指出重讲轻读和以练代读的不是。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语文是工具性学科”这一观点的影响下,语文教学往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堂教学、轻课外延伸,重应试能力、轻实际水平,导致不少中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使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不能很好地体现。“快乐语文活动”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阅读教学中,课文朗读一直没有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重讲轻读”、“重问轻读”的问题仍然大量存在。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读”书是前提。萨特曾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那么,教师应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呢?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读"领风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声朗朗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之一.然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如今,仍然有不少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高谈阔论,而学生则在课堂上充当了老师的"忠实听众".语文教学陷入"重讲轻读"、"重写轻说"的境地.如何改变语文教学出现理科化倾向这一现状,为此,笔者作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大体上扭转了过去那种重讲轻读的现象,重视和加强了读的活动。学生在课堂上读书的时间多了,读的分量加重了。但是,两者相比较,“读”仍然处于次要的从属地位,“讲”依旧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和中心。这说明对读的活动的重视,还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读,是我国千百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广泛实践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经验,就是“熟读精思”。强调读书要朗诵吟哦,熟读成诵,从大量积累的语言材料中掌握方法,领悟规律,学会运用。多读、熟读、诵读,可以说是儿童学习语文的一项基本功。一代文豪鲁迅…  相似文献   

7.
陈荣芬 《贵州教育》2010,(7):34-34,39
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个突出的弊端,这就是重“文”轻“语”,重“读写”而轻“听说”。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了。我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有一些体会与做法。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长期以来是语教学中的弱点,多数语教师则认为“读”是为“写”服务的,教读的目的是为了会“写”,“读书破万卷”为的是“下笔如有神”;老师教语,最卖力的也是讲写作方法,以便学生模仿、学习。完全忽视了教读的自身规律,没有训练目的,没有训练内容和方法。重“训”轻“读”;重“写”轻“读”,目前,这种现象在学校中普遍存在。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  相似文献   

9.
“读”是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一种手段,可是,在课改的今天,我们的许多语文教师仍然忽视“读”。在教学中,“以讲代读”、“以听代读”的现象非常严重,由于教师的误导,学生也不肯费时间来“读”课文,这充分暴露了语文教学的一个缺漏。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两项教学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作文能力的训练、培养被大多数语文教师所重视,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培养往往被教师淡漠,这就在语文教学中形成了“重作文,轻阅读”的教学模式。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现就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途径与方法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改变重讲轻读、以问代读的弊端,引导学生多读、会读、读懂,才能培养学生语感,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当今,全国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力度更大。针对语文教育教学而言.大家都主张语文要回归人文、回归生活。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的要求。回想我们语文教学所走过的路程,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庖丁解牛”。表面看我们是遵照语文教学规律,逐篇逐段分析讲解。实质是违背了语文教育规律,把文章碎尸万断。老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我主张语文教育教学应该重美读、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目前.一些学校的语文教改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语文教学还是机械地、毫无生机地进行着应试教育。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紧扣“听、说、读、写、用”五个字。进行了一些扎扎实实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有这些现象:重分析,轻吟悟;重理解,轻朗读;重延伸,轻文本;重知识,轻积累;重内容,轻表达。这些现象提醒我们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语文阅读的定位问题。其实任何阅读教学模式都不能偏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就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以文为本、以生为本,这三者在阅读教学中融为一体,才是归“本”求真的阅读教学。我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水》的教学片断为例,以读为魂,以文为本,以生为根,以品味、述说的形式体会文本,引导学生读文悟道。  相似文献   

14.
《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这就体现了读的重要。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要想让他们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学就应重视“读”,语文学习以读为先。  相似文献   

15.
语文阅读教学中长期存在重理解,轻积累;重分析研究,轻语言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忽视自悟自得的现象。这是阅读教学繁琐低效的根本原因,也与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培养语文能力相违背。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最有效的途径是坚持“以读为本”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存在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语文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分析“听”的能力构成要素,以引起对学生听话能力的重视,加大对学生听话能力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的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一教学目的就决定了我们在教学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对学生要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但从目前的语文教学的现状看,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重“讲”轻“读”,重“写”轻“说”的不良倾向。大量的书面作业和“题海”战术压得学生喘不过气,累得教师直不起腰。其结果,不但加重了师生负担,而且影响了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领悟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时强调“讲”的重,于是出现“满堂灌”;教师有时强调“读”的重,于是出现“满堂读”……这种由—个极端走向另—个极端的症结是什么?经过不断的学习反思总结之后,发现是教师在教学中各个环节没有统一。没有把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促使教学走向极端。那么如何统一教学,进行课堂优化是摆在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学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现状而言是不容乐观的,我们有的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阻滞了语文教师素质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集中表现在实际语文教学中的“三重”“三轻”现象,即重课堂操作,轻基本素养;重科内学习,轻科外涉猎;重作文指导,轻写作实践。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意识和架构,给语文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令我们耳目一新。但就目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来看,仍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课堂上学生讨论的泛滥,造成语文课堂教学的肤浅化;重问轻读现象比较严重。事实上,“读”不仅是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为此,我们呼唤语文教学“读”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