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心健 《老年教育》2006,(7):55-55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冠心病、脑血栓的发生主要是由血液的粘稠凝聚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血管自身病变两方面原因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引起,这些原因造成了心脏和大脑的血液供应减少或者中断。  相似文献   

2.
胆固醇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心脏血管疾病的物质。近年来,国外的医学家们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血液中正常的胆固醇含量具有一定的抗癌功能。美国、瑞士的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人体血液的白血球中,有一种称为“噬异变细胞白血球”。这种白血球能辨别出异变细胞和癌细胞,它分泌出一种“抗异变素”来杀伤和吞噬异变癌细胞,从而使癌细胞失去活力。血液中的胆固醇是维持“噬异变细胞白血球”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如果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低,  相似文献   

3.
大蒜既可防癌又可降胆固醇在最近的营养研究中,有不少都集中研究蒜头对身体的益处。研究中发觉蒜头中含有一种成分(这物质也可在洋葱中找到),相信它是可以防止血液在血管内凝固,所以对预防血管的闭塞或冠心病可能有效。另外的一些研究也指出,蒜头及洋葱这类食物,似...  相似文献   

4.
脂肪曾经是富裕国家的老百姓最爱吃的食品之一.半个世纪以前,欧美国家人均摄入卡路里的40%以上来自脂肪类食物,尤以动物性脂肪居多. 上世纪50年代,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安西尔·基斯通过对上万名来自不同国家人群的研究,发现动物性脂肪的摄入量和心脏病有着很强的相关性.他还提出了著名的胆固醇理论,大意是说,动物性脂肪分子和人血液中的胆固醇(以及蛋白质)结合后形成的脂蛋白会在血管内壁上形成堆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被堵塞并失去弹性,最终引发心脏病.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人都知道胆固醇过高的危险,但欧美的一些专家学者最近研究发现,胆固醇水平过低的人同样有危险。研究表明,健康人体内每100毫升血液中必须含有180至240毫克的胆固醇。这是研究人员经过对降低人体胆固醇水平的药物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后得出的结论。在1992年到1999年期间,欧美的研究人员对约5万名年龄在35至70岁之间的病人进行了大范围的临床观察,这些人都被诊断出血胆脂醇过多或是胆固醇过高,据研究人员介绍,其中约有4万人无心脏病史。病人服用了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后,这4万人中有大约800人死亡,死亡原因包括心力衰竭、癌症和中风。  相似文献   

6.
鳄鱼的心脏     
瑾瑜 《初中生学习》2011,(10):41-41
血压是血液流动时作用在动脉管壁上的压力。心脏收缩时。心室把血液压进动脉,产生一股压力,让血压达到最高。然后心脏舒张,来自心脏的压力没了,动脉血管由于弹性回缩,血液仍然会继续慢慢地流动,还会对血管产生一定的压力。医生在测量血压后会记下两个数据,例如“110/70”,就是分别代表在心脏收缩和舒张时血压让汞柱升高的高度(毫米...  相似文献   

7.
正查出动脉硬化清除血管斑块是关键众所周知,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改变是:动脉硬化。而形成动脉硬化的物质基础之一是"血脂代谢紊乱"。是由于多余的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自由基沉积在血液中促成血液粘稠及粘附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硬化斑块"。随着斑块的增多,导致血管变窄、变脆、血液循环受阻,造成缺血缺氧,血脂高、血压高、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一旦动脉完全阻塞时,就会导致心脑梗塞或是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查出动脉硬化清除血管斑块是关键众所周知,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改变是:动脉硬化。而形成动脉硬化的物质基础之一是"血脂代谢紊乱"。是由于多余的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自由基沉积在血液中促成血液粘稠及粘附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硬化斑块"。随着斑块的增多,导致血管变窄、变脆、血液循环受阻,造成缺血缺氧,血脂高、血压高、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一旦动脉完全阻塞时,就会导致心脑梗塞或是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9.
《少年科学》2010,(7):53-61
你的心脏每天跳动约100000次。在你的生命中,心脏会不停地将血液泵压输送到全身。这真是不可思议啊!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进入人体的血管中,做一次探索旅行吧!  相似文献   

10.
师:同学们,上节课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血管的搏动与心脏的跳动有关。心脏和血管是相通的,里面流动的是血液,那血液在身体里究竟是怎样流动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了解一番。  相似文献   

11.
《今日中学生》2006,(7):75-75
墨西哥研究人员发现,每天食用十几颗新鲜葡萄,有益心血管健康;专家解释说,胆固醇斑块的形成和增大,是造成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甚至发生阻塞的重要原因。新鲜黑葡萄和绿葡萄中含有一种能保护心脏的黄酮类物质和能遏制恶性肿瘤形成的抗癌物质。黄酮类物质能“清洗”血液,防止胆固醇斑块的形成。此外,葡萄越呈黑色,含黄酮类物质越多。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工》2008,(10):46-46
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人体血液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过低会导致记忆力缺陷。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人体中常见的两种胆固醇。前者能将血管中的血脂运到肝脏中处理掉.有效防止心脏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因而被称为“好胆固醇”;而后者会把肝脏中的血脂运到血管里,诱发疾病,被称为“坏胆固醇”。  相似文献   

13.
心健 《老年教育》2006,(6):55-55
冠心病的发病是血液与血管双重病变的结果。血液病变主要是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等使血液变得粘稠,容易在血管中积聚,同时血液中血小板的凝集作用容易使脂类物质粘附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使冠状动脉血管变得挟窄,造成心肌供血不足或中断。血管的病变主要存在四个病理环节:一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它是冠心病发生的始动因素,二是血管痉挛,高血压可以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内皮损伤可以加速脂类物质、血小板在血管壁的沉积形成血栓,同时内皮损伤可以造成血管痉挛;三是动脉粥样硬化;四是微小血管损伤。这些部可以造成心肌供血不足或中断,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或心肌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14.
文蓓 《母婴世界》2014,(10):78-79
小知识:静脉和它的瓣膜 在我们人体里有三种血管,分别是:静脉,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负责把血液带回心脏,所以,为了防止血液倒流造成心脏缺血,在一些静脉中会有瓣膜。当血液流向心脏时瓣膜张开;血液流走后,瓣膜就会闭合。  相似文献   

15.
师:同学们,上节课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血管的搏动与心脏的跳动有关。心脏和血管是相通的,里面流动的是血液,那血液在身体里究竟是怎样流动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了解一番。在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的几千年前,人们就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直到1800多年前,一位著名的  相似文献   

16.
威威 《启蒙(3-7岁)》2011,(10):22-23
血液是在我们身体的心脏和血管内流动的不透明的液体,它是红色的。血液不停地流动着。把血液从心脏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血管是动脉,而输送血液返回心脏的血管是静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血管也在变老。就像家中的自来水管、煤气管,时间长了,管道内壁就要结垢、生锈,逐渐导致管道受阻而无法供水、供气。血管也一样,随着年龄增长,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成分在血管壁上越积越多,血管壁的柔韧性降低,血管硬化,血液流动受阻,最终因缺血而引起心脑血管病。这就是人到中老年后易患冠心病、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病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8.
人造血管     
人造血管晓平译酉星校血管是血液的导管,通过遍及全身的血管网向各组织运送氧及养分,同时回收体内的废物。由心脏排出的血液经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最终到达末稍的毛细血管,接着再向静脉系统移动,返回心脏循环一周。当血管老化或血管出现病变,经内科或外科治疗难...  相似文献   

19.
心脏是一个泵,一种有节律收缩的肌肉器官。对氧合作用而言,它把血液先压进肺,然后出来,再压进血管系统,以便向全身每一个细胞供应氧和营养物。这些情况自1628年William Harvey发表了《试论动物心脏和血液的运动》一文后,就已广为人知了。近几年发现,心脏远不止是一个泵,它也是一种内分泌腺。它分泌出一种效力很大的肽激素,这种激素被称为心房钠尿因子(Atrial  相似文献   

20.
老年心脏病的征兆经过几年结果相互矛盾的研究后,这类最大规模的研究已经发现,老年患者的“好”胆固醇水平可能是他们死于心脏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较年轻的成人中,这一点已很明确,即血液中“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HDL——的低水平与心脏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