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辉 《中学生物教学》2013,(Z1):103-104
<正>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高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两大基本定律,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基因分离定律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而自由组合定律研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基因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它们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学生如果能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那么在解题中就会事半功倍,笔者下面通过几个例题来讲解这两大规律在遗传题解题过程中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2.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孟德尔在基因的分离规律基础上对多对相对性状在一起传递情况的研究结论。我在本小节的教学中,充分运用分离规律的原理对自由组合规律中的有关问题用“分解组合法”进行了探讨和深化,很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好。现就下列几方面的有关问题对“分解组合法”的运用作一简要介绍。 一、用“分解组合法”推导自由组合规律的原理和法则 在自由组合规律中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若以豌豆中结黄色(Y)圆粒(R)种子的和结绿色(y)皱粒(r)种子的两个纯种作亲本进行杂交。因豌豆的粒色——黄色和绿色,是由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用Y和y表示)来控制的;豌豆的粒形——圆滑和  相似文献   

3.
一、仔细审题: 1.基因的分离规律:只有一对相对性状;或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或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2.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有两对以上相对性状:或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或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 3.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有两对以上相对性状;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是完全连锁遗传,两多两少是不完全连锁遗传;亲本类型多,重组类型少,是显隐分别连锁遗传,反之为显隐连锁遗传。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物教学中,遗传这一部分知识既是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这部分知识内容抽象,涉及问题较多,解题难度较大,学生不易掌握,因此又是教学中的难点。高中生物遗传题的解法有多种,只有抓住规律,掌握方法,才能有效提高解题速度。笔者就此总结了几种解题技巧与方法,供参考。一、先找有几对相对性状例如,豌豆的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中,有两对相对性状,黄色与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圆粒与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一般一对相对性状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两对相对性状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相似文献   

5.
沈平 《生物学教学》2005,30(6):26-27
遗传学家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材料,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总结出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豌豆种子种皮颜色的灰色和白色、子叶颜色的黄色和绿色分别是孟德尔遗传实验中研究的两对相对性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关于豌豆种子种皮和子叶性状表现的遗传学试题对于中学生而言都有相当的难度。下面举三例对这个问题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孟德尔通过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基因的分离定律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表现出3:1的分离比,F1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表现出9∶3∶3∶1的分离比,F1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1∶1.  相似文献   

7.
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是孟德尔发现的两个遗传学基本定律。就一对相对性状而言,遵循分离定律;就多对相对性状而言,如果控制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多对同源染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也就是说,在处理自由组合定律的结果时完全可以从分离定律入手,以一对相对性状去分析,然后综合运用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去整合或计算。初学者往往喜欢用“棋盘法”或“分枝法”,如果仅停留在这一水平上,那你学习这方面的内容自然会感到困难重重,因为这只能应付两对基因杂合自交的一种情形。  相似文献   

8.
等位基因是高中生物有关遗传的核心概念之一。人教版新教材必修Ⅱ《遗传和进化》模块中将其表述为"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这与旧版教材所提及的"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表述相比要客观而且合理得多,原因有二。1尊重了等位基因的源自背景,赋予了概念内涵可塑性延展的空间孟德尔以豌豆作为试验材料,对七对"相对性状"逐一展开了遗传杂交试验研究,并通过假说演绎论证了成对遗传因子控制成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机制,发现了分离定律。后人将孟德尔假设存在的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功能单位——遗传因子改称"基因",而"成对  相似文献   

9.
卢燕 《青海教育》2010,(7):75-76
孟德尔提出了基因的两大遗传定律,从而被后人称为“遗传学之父”。他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即先只观察和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发现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后,再观察和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  相似文献   

10.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发现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分离定律。其实质是操纵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使其产生的配子只具有成对基因的一个。无论是雌配子还是雄配子都是如此,并且它们结合的机会也相等。故当一对相对性状杂交时,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F1为显性,F1自交F2既有显性又有隐性,其比例为3∶1。这一规律的发现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中,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两者间在F2的性状分离比上具有着一定的关系为(3∶1)n(n为相对性状的对数)(表1)这一通式,孟德尔在此基础上,对豌豆的多对相对性状进行了统计、归类、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因的分离规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均是遗传的基本规律.对于由一对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通常可用基因的分离规律来解释,这类问题比较简单,这里不作研究讨论.对于由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控制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通常可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或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来解释,此类问题比较复杂,特别是不完全连锁遗传中配子比例的确定.目前有些生物学教师尚缺乏良好的解题方法,采用试探法来解,不仅需要化费较多的时间,而且常常得不到确切的答案,笔者通过研究,根据有关遗传规律的实质,运用数学知识,找到了这一类遗传题的解法及解题"公式",现把它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郭立安 《中学理科》2007,(9):99-100
孟德尔发现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建立在一对基因控制一对性状以及各对基因互不影响的基础上的.然而基因与性状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不同情况下,性状的表现是由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现象称为基因互作.而这正是对自由组合规律的延伸拓展,在高考题、各种模拟题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以此为契机也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由组合规律适用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4.
基因分离定律是孟德尔定律之一,它以减数分裂为细胞学基础,同时又是后面要学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的基础,是高中生物学难点和重点内容之一,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包括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对解释的验证、分离定律的应用4个知识内容q由于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是以叙述的形式介绍孟德尔的实验及相关验证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学的两大规律,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该部分涉及的主要考点有: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及规律、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及关系、运用遗传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它们一直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1考点概览1.1考点一:遗传学有关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图1)1.2考点二: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1.2.1显性和隐性的判断1.2.1.1根据定义判断: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体  相似文献   

16.
分支法的实质就是把涉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多对相对性状同时遗传的问题分解为一个个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一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问题,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  相似文献   

17.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和分离规律一起构成了二大遗传规律。分离规律是针对一对基因性状的,在正确理解掌握分离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数学中的组合思想把非等位基因控制的不同性状组合到了一块就构成了自由组合规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运用教材中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渗透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去理解自由组合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思维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红彬 《中学生物学》2010,26(1):39-40,64
1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 说出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及结果;解释自由组合现象的原因;尝试探究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1999年第10期《生物学教学》的“巧写YyRr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一文,介绍了巧写YyRr自交后代基因型的通式法、分枝法和组合法,以及巧记比例的方法,对教学确有明显效果。笔者在教学中,针对“棋盘法”存在的缺点,也进行了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乘法算式法”推导YyRr自交后代9种基因型及比例。 高中《生物》课本在讲述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时,把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看作两个一对性状的遗传来研究,基因的传递规律完全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两个相对性状的遗传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  相似文献   

20.
黄子容 《广西教育》2012,(18):87-88
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知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一般来说,当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时,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2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但在许多高考遗传题中,F2的表现型和比例出现了很多变更,如表现型为两种或三种,比例为15:1或9:4:3等,怎么会这样呢?原来基因与性状之间不全是一对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