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在认识上存在着对“人”的曲解和德育过程中以传统的“三要素”作为德育实践的误区,从而影响着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实现.作者认为,有必要准确地把握“以人为本”和践行其教育理念,提出了构建以大学生为主体、德育环境资源为客体的德育过程“两要素”观点,以此形成完整的主客体关系的德育过程,才能真正意义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不少高校中,许多师生都感到德育效果不理想,而对其原因的分析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究竟德育效果不理想的症结何在呢?这是一个迫切需要弄清的现实问题。我们认为,只要弄清了制约德育效果的因素,就能实事求是地分析出德育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众所周知,德育是一个围绕德育目标而构成的系统工程。在德育过程中,从施教的角度来说,教育者是主体,从接受教育的角度来说,受教育者是主体;而社会的要求和影响,相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两个主体来说,都是客体。这样,德育过程就是德育的两个主体之间以及两个主体与社会客体之间的双向信息流动过程。下面我们将从德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客体、主体及其中介)入手来考察制约德育效果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3.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研究的一个主题,本文从期待价值理论的视角,提出了通过构建“期待差”,以提高学习者期待,并由此实现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本文结合《创新思维》课程的导入教学,对该方法的应用和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实践表明,在课程导入教学中,构建“期待差”对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错误》一直是一首谜一样的诗歌.自从诞生之日起,欣赏者和批评家就对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分析和解读.本文拟从作者创作和读者接受两个方面,分析其多义诗美品格形成的原因,并据此指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正产生于读者期待视野的顺向相应与逆向遏挫之中.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德育实施中主体对客体的角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高校德育实施中主体对客体的角色影响闵春发(1)一般而言,在德育实施过程中,我们对德育工作体制、思想教育内容、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德育客体的素质要求关注较多,而对德育主体自身的人格特征、精神境界、知识底蕴等则关注甚少。德育主体的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德育客...  相似文献   

6.
坚持以人为本 增强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解决三个关键性问题。一是要纠正高校德育功二重结构下的本位失衡,做到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的辩证统一;二是要明确学生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二重身份,实现其从德育客体到实践主体地位的跃升;三是要深刻把握“知”“性”“行”三纬,明确增强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三条途径。  相似文献   

7.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四有”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德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学校、社会、家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工程,使学生随着心理和生理特征的不断成熟而逐步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和人生观。本文所指的“德育主体”是学生,“德育客体”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德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中学德育工作中探讨如何发挥客体的作用和德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逆向”法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背越式跳高采用“顺向”和“逆向”两种教法,进行教学对比实验、分析、研究,认为“逆向”教法适应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逆向”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速成教法。  相似文献   

9.
教育发展战略的分析框架:价值期待的冲突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发展战略是一个诸多利益主体互动的复杂发展过程,教育发展主体关于教育发展的价值期待是构建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教育发展价值期待因社会主体的个别差异性以及价值客体的存在状态而存在冲突,而教育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创设有利条件去激活教育价值期待冲突的功能性价值,以提升整个教育系统的整合能力和应变能力。因此,不同于传统的理想主义假定,我们强调价值期待冲突在教育发展战略中的客观性,并确立以价值期待的冲突及其整合为核心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0.
德育价值实现影响因素包括德育价值主体因素、德育价值客体因素和德育环境因素。德育价值主体因素包括主体需要、主体的主体性发挥程度和主体知识能力状况。德育价值客体因素包括德育的方法、内容和载体等。德育环境因素对德育主体具有感染、规范和动力作用,通过这些作用对德育价值实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试论高校网络德育信息资源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网络德育信息资源评估是依据高校网络德育目标和相关指标体系,通过系统收集网络德育活动的各种信息、数据,包含主体、内容、客体三个层面的信息,对高校网络德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状况与效果作出分析、评价、反馈,以提升实际德育效益的过程。从理论上讲,高校网络德育信息资源评估的必要性,主要源于三个事实:一是网络本身为某一主体所拥有和支配,这一主体必须为网络负责;二是高校利用网络开展德育活动本身是有代价和投入的,需要建构这一领域的评估体系;三是高校德育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德育目标实现为基准点,德育效益的获得与否需要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12.
根据解决问题时思维方向的不同,我们可把思维分为“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顺向思维”遵循单一的模式,直接运用概念、性质和法则进行思考。它思考的方向是由因导果。“逆向思维”常常要运用概念、性质和法则反过来想一想,进行逆向推导。  相似文献   

13.
礼仪教育是幼儿德育的重要内容,将日常教育中的"期待效应"策略巧妙用于幼儿礼仪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效果。为此,教师一要抓住给予期待的最佳时机,二要选择合理的辅助策略,三要把握给予期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课堂教学社会功能的认识,一般都立足于主流文化和教育目的的理论推导。本文则从不同主体对课堂教学功能的主观期待去探讨研究,分析三类主体对课堂教学功能社会期待的具体内容及其主观价值上存在的异同,指出了三类主体对课堂教学功能期待的各种价值倾向性,据此总是要提出一些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把高校德育工作全面推向 2 1世纪 ,我们面临着在新形势下如何正确处理德育工作中若干关系的问题。而要把这些关系处理好 ,既应勇于实践 ,大胆创新 ,又应善于学习 ,认真思考。本文试就高校德育中的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德育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一哲学透视 ,以求教于同行。一、正确处理德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确立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高校德育工作中 ,一方面 ,教师是教育者 ,是德育的主体 ,起主导作用 ;学生是受教育者 ,是德育的客体 ,德育的接受者。另一方面 ,学生作为接受德育的客体 ,又不是纯粹的自然客体 ,而是具有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 ,并在…  相似文献   

16.
现代交往实践观认为,交往实践结构是由“主体-客体”与“主体-主体”统一构成的整体,即“主体-客体-主体”结构。在道德教育领域中.交往的主要形态表现为德育对话。其结构也相应地表现为“主体(教师)-文本(德育素材)-主体(学生)”三者之间的交流关系。在德育实践中,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方面,但为了保证对话的质量与顺利进行,教师和学生都要对德育文本(德育课程、教材或相应素材)进行深入的理解,我们把教师和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也看成是一个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7.
逆向教学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法而言的一种教学方法。而逆向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顺向”变为“逆向”,反其道而行.它的模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自练、自评为主,旨在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而思维是语言的内在支撑。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在将汉语译为英语时,要想获得理性的译文,就必须了解这两种语言在思维上的差异。该文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综合思维与分析思维、主体思维与客体思维以及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四个方面探讨英汉语言思维差异,以及对汉语英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社会心理学的视角观察高校德育过程,认为在高校德育过程中德育客体存在着从众现象,并对其进行了剖析,重点研究了对高校德育产生正面影响的积极型从众,认为培养积极型的从众可从舆论造势、奖惩刺激、认知升华与“众从”制衡四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将“整本书阅读”设置为首位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的地位明显提升,重要性更加凸显。“整本书阅读”的成效关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水平,要确保“整本书阅读”的成效,就需要具有主体性、差异性、能动性等特征的“期待视野”理论的融入与融通。基于“期待视野”理论,构建课前、课中、课后三维一体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才能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重要性,有效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实现不断巩固提升学生阅读水平与语文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