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次借鉴社会科学"指标体系"研究模式,借助统计学计算规则、工具,设置两级8项指标比较测量"什么""神马",用数据位次显示二者的差异高下;通过解析相关数据,预测"神马"的未来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其"分指标评价测量"的理念操作与词语的比较选择研究相契合,属于新的研究方法手段,能促进研究的全面精细和直观准确,促进测量式词语比较评价模式的建立推广。"指标体系"是评价预测的前提基础,适用于词汇学、对外汉语研究等众多需要对语言要素、语言能力、语言教学进行"评价测量"的领域,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本文尝试把社会语言学和方言学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对新加坡中学生华语词语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相关数据,探讨新加坡华语词语使用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文章指出,新加坡华语词语使用越来越趋同于中国普通话,但新加坡华语正处于十字路口。论文还以实际观察作为参照,说明本项调查结果是语言使用现状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新加坡《联合早报》为语料,收集了116例前人未研究过的与普通话表达内容相同或相近但形式不同的新加坡华语特有词语,并结合前人的例子,从结构和来源角度对新加坡华语特有词语与普通话词语的差异分5小类进行讨论:(1)造词语索选用不同;(2)缩略与否不同;(3)1日词语取舍不同;(4)粤方言词语吸收不同;(5)外来语翻译和吸收不同。  相似文献   

4.
近二十年来,普通话从台湾华语中吸收了约331个词语,这些词语在产生时间、构词方式、语域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特点,这一吸收过程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语言规律。普通话对台湾词语的吸收,既是丰富普通话词汇系统的重要途径,也是普通话作为华语核心的向心力体现,并展示了普通话作为华语核心的语言和文化包容力。推广普通话工作,也应该充分重视进入普通话词汇系统的台湾华语词语。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在社会交际中存在和发展的,由于各华人地区受到不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华语词语的表达和用法产生了差异,这些形式各异的词语称之为"社区词"。《全球华语词典》收录了海内外各个华人社区具有特色的"社区词",因属于特殊的辞书类型,其编纂理念不同于其他词典。本文主要针对《全球华语词典》的收词、用字、配例、特有栏目等几个部分进行考察分析,并指出它们的得失,以期对将来词典的编纂与校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台湾社区词指的是在台湾社区流通的词语,反映台湾社区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首先或主要在台湾社区流通。台湾与大陆差异社区词在两岸的交流中较难被对方语言社区吸收和融合。以《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和《两岸常用词典》为蓝本进行比对和研究,发现两岸差异社区词330个。狭义差异社区词所指称的事物或概念只在台湾存在;广义差异社区词反映的是两个语言社区的共有事物或概念。统计显示,差异社区特有词所占比重最大,接近总数的一半,主要以“缩略”构词为主。  相似文献   

7.
《宜宾学院学报》2019,(11):95-102
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小学由于设备和师资的原因,将华裔与非华裔学生安排在同一班级。在这种华文教学与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同步进行的情况下,华裔与非华裔学生对同一词汇的理解程度并不一定存在统计意义上的绝对差异,其中,带有强烈口语倾向的马来西亚华语与汉语同形异义词是较为典型的案例。大部分华裔生拥有民族语者的非绝对优势,而大部分非华裔生则有二语学习者的非绝对劣势,二者将依据不同词语,出现差异显著或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印尼代表性华文报纸、杂志、著作及华人口头语言为据,参照有关著作,整理、举述了351例印尼华语区域词语,择要对这些词语的意义、用法作了解释、举例;同时举述了一些普通话词语在印尼华语区使用时的不同用法。在此基础上,文章概括了印尼华语区域词语的几个特点:(1)多使用文言词语,表现出典雅性和滞后性;(2)选用闽、粤等方言词;(3)采用与普通话不同的造词策略:或选用与普通话不同的近义语素;或采用与普通话不同的词序;或对已有词语做了与普通话不同的缩略或扩充;或采用了特殊的音译。  相似文献   

9.
所谓“舍小取大”,就是用意义更具包容性的上位词(大词)取代该语义下具有细微差异的下位词(小词),这是华语中比较普遍的一种词汇运用现象。文章由该现象入手,通过对具体语例的分析,证明其与英语影响之间的密切关系,最终结论是有一部分舍小取大现象来自英语词汇对华语的直接影响,因而,这也是观察英语对华语影响,或者说是“华语欧化”的一个很好窗口。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手脚动作义语素为线索,对《全球华语词典》中的动素和动素词语进行穷尽性的统计和分析,试图从音节、语义、构词方式等方面揭示出各地华语中动素词语的共性和倾向性,并从非通用词语凸显的动素中概括出各社区行为方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欧化华语”视角下,分别从一般使用状况及与普通话的主要差异两个方面,描写、分析了华语“是时候VP”句在华语与普通话中的一般表现及二者的主要差异;在此基础上分别讨论了该句式的来源及产生时间、其所反映的华语共性特征,以及由该句式的具体表现来看“欧化华语”所得出的认识:它的提出具有事实依据,对于华语研究来说也是一个具有相当丰富学术内涵的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华语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进入21世纪,大华语理念的提出推动华语研究实现理论、视野、观念、路径等多方面拓展,培育了华语研究新的增长点。大华语理念把有利于全世界华人语言认同建构作为开展华语规划的重要目标,认为海外华语是全球华人及华人居住地共享的社会资源,主张华语规划应从规范向协调转变,提倡动员全球华语社区力量共同参与华语的教学、研究和治理。目前主要存在研究内容发展不平衡、应用研究需要加强等问题;应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不断拓展研究队伍,推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华语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3.
同一个词语的不同书写形式称为同词异字。同词异字是从词的角度来观察记录词语的文字,它不等同于异体字。对金文复音词同词异字现象进行分析,有助于探讨汉字本身形、音、义之间的关系及同词异字的字际关系,对汉语词汇史和语源学的研究也有积极的作用。从文字关系上看,金文复音词同词异字之间不只是简单笼统的异体字关系,还有通假、古今、同源、增繁、简省、字形错讹等字际关系。  相似文献   

14.
香港与澳门两地的华语有着高度的共通性,它们的共同的词语被称之为“港澳词语”,其构成主要包括:港澳共同区域词语、港澳共同外语借词和港澳共同粤语词语。但是香港与澳门之间却有着各自完全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源流,这就使得港澳之间存在着词语差异,这种差异可分为“香港分区特有词语”与“澳门分区特有词语”,其类别包括:两区不同的外语借词、两区不同的粤语词语。“港澳词语”是全球华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普通话曾经吸取了不少“港台词语”,其中大部分是“港澳词语”。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南洋华语深受闽南话影响。语音方面,南洋华语的一些音译外来词是经由闽南话从其他语言译借的。词汇、语法方面,南洋华语嵌入了诸多闽南话特色词及特色结构,从而形成了有别于同期中国本土文献的鲜明特征,这是当时南洋社会多语接触及闽南话强势地位的一个反映。考察早期南洋华语文献中的闽南话因素,对于深入认识早期南洋社会语言生活、华语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汉语合成词中附加式(词根+词缀)为组词常见结构之一,韩语中汉字词有由词根+词缀构成的派生词。本文以汉语中表人名词后缀"-家"与韩语中表人名词后缀"-(?)家"为研究对象,从词根的词性、词语表达的感情色彩、意义类型、派生词构词上的差异等四个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其共性与差异。这对丰富汉语和韩语比较的理论知识以及对韩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在大型语文性辞书及语言学论著中,一般都认为“汉语”一词始见于北周庾信《奉和法筵应诏》诗,“华语”一词始见于唐刘知几《史通》,实际上,这些词的产生都与汉末佛教传入中国有着密切关系,在佛典的传译中,“汉”“华”与“胡”“梵”等语言常常成为对应关系。因此“汉语”“华语”这一类词大多都产生并始见于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而在历史上对于华夏族、汉民族的语言也有过诸多其他名称的情况下,“汉语”“华语”何以能够最后胜出,成为当前国内外比较普遍的一个称谓的原因,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而语言的变化最先体现在词汇的变化上。马来西亚华语是多姿多彩的,表现在词汇方面是产生了大量的特有词语。本文列举了一些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经过分析,发现这些词语借自汉语方言、马来语、英语和其他民族的词语,体现了马来西亚华语的多元性。同时,马来西亚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交通、建筑等领域的发展所催生的大量新词语,更丰富了马来西亚华语语汇,体现了马来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泰国华文教育的发展过程,比较了其与东南亚其他国家在华语文化传承、语言播衍方面的不同特点。认为中泰佛儒文化的交融,泰国和睦包容的民族政策和人文环境,是泰国华文教育稳步发展的主要原因。中泰两国在语言文化交融中也出现了某种意义上的过度与越界,"适度交融"和"过度交融"构成了泰国华语教育的表征,并以其双重特性共同影响着泰国华语教育的行进步履。  相似文献   

20.
孙悦 《文教资料》2010,(25):28-30
本文作者抽样调查了2009年7月7日的《联合报》和《自由时报》两份网络报纸,收集了两岸近200个同义异素词语进行研究,并将收集到的同义异形词语分为三类:同素异序词语、同序异素词语和异序异素词语,分析它们的词性、语素构成和语素的顺序。从词性来看,名词性词语与动词性词语占很大比例,形容词及其他所占比例较小;从词语结构来看,三类词语中同序异素词语占一半以上的比例,其次为异序异序词语,同素异序词语所占比例最少。从这些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影响两岸同义异形词语差异的两个因素中语素影响较大,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紧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同义异素词语的数量将逐渐减少,词汇系统趋向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