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的授课方法 美国人爱标新立异,老师在教学中也是如此,喜欢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拿学生绘画来说,在国内,常常是老师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画,让学生去临摹,老师评价画得好坏的标准,往往是谁画得最像、谁的画面最干净,就画得最好。  相似文献   

2.
在美术绘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注意让孩子去表现他们眼里和心中的世界,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我常鼓励孩子在画面上“自由”发挥,让画面内容充实、生动,并富有创造意识和儿童的生活气息。特别是在“记忆画”教学时,我要求儿童首先回味一下他们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以及自己感到最难以忘却的事情;然后启发、引导他们,在亲身感受的基础上通过美妙的想象,把它们描述下来,再看谁画得好,谁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丰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的方法,包括:了解儿童,转变观念,提高审美意识;充分利用电教设备,搞好课堂教学;加强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课外多画日记画。  相似文献   

4.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儿童美术创作最能发挥创造力,开发人的潜能,因此,辅导儿童画画应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放在首位。我是尝试从这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一、情境教学,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做头饰》一课中,我找几名同学戴着动画片中的人物头饰出场,并邀请别的同学参加游戏活动,学生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展开了生动的想像,仿佛已经置身于充满笑声的游乐之中,所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绘画效果很好。二、组织观察,激发创造思维儿童作不好画的主要原因是对平常的事物观察不细,在头脑中没有形成深刻的印象,教师就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绘画日记是培养小学生记忆力,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好办法,也是解决难点的好办法。对于不会画的事物,引导他们多观察、多体验,如我们校美术特色班的同学,我要求他们一个星期交两次绘画日记,比谁观察得细、谁画得生动。另外启发孩子从身边最熟悉、...  相似文献   

5.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儿童美术创作最能发挥创造力,开发人的潜能,因此,辅导儿童画画应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放在首位。我是尝试从这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一、情境教学,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做头饰》一课中,我找几名同学戴着动画片中的人物头饰出场,并邀请别的同学参加游戏活动,学生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展开了生动的想像,仿佛已经置身于充满笑声的游乐之中,所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绘画效果很好。二、组织观察,激发创造思维儿童作不好画的主要原因是对平常的事物观察不细,在头脑中没有形成深刻的印象,教师就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绘画日记是培养小学生记忆力,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好办法,也是解决难点的好办法。对于不会画的事物,引导他们多观察、多体验,如我们校美术特色班的同学,我要求他们一个星期交两次绘画日记,比谁观察得细、谁画得生动。另外启发孩子从身边最熟悉、...  相似文献   

6.
袁媛 《学子》2014,(10):76-76
进入21世纪后,儿童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而儿童美术教育在儿童教育中则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它作为一种儿童早期智力及潜能开发,培养儿童想象力及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当前儿童美术教育有两种模式:一是重技巧训练,二是重创造性。前者一般以教师示范、幼儿模仿为主,即出示范画、讲解示范、幼儿临摹、教师评价,以幼儿的作品像不像为评价标准。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7.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国内的一位小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教师要求学生画一颗圣诞树,这位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和小朋友惊叹不已,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可是当教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幅时,这位小朋友却无从下笔。这位同学的美术水平在国内学校算比较高的,可美国老师的评价是:"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想象力、创造能力差。"  相似文献   

8.
一、才艺实践导入实践A:临摹画全班同学临摹1个小工艺品:1.投影,随意抽几位同学临摹的画比较,看谁画得像。  相似文献   

9.
从事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转眼十几年了。对儿童美术教育也有了一点点体会。其实。绘画更多的是表达孩子的精神世界。从一张张儿童绘画中。往往能看出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绘画还可以培养孩子对生活的观察力,开发儿童的智力。可在实际生活中却不尽人意,家长觉得孩子没有绘画天赋,觉得孩子画得不好。孩子觉得要想达到成人绘画的高度势比登天。...  相似文献   

10.
误区之一:注入式教学法。即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下面照老师的作品画。这样,只有教师的积极性,学生是被动的。这种方法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精神,不利于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误区之二:片面追求作品的真实性。为追求作品的真实性、合理性、科学性,用“比例、透视、明暗”等条条框框框住学生美好的心灵,儿童那种天真、幼稚、灵气被抹煞了,童心被扭曲了。误区之三:重临摹而轻创作。以成人的范画为标准让学生临摹,不重视学生的创作。儿童与成人在生理与心理上有天壤之别,儿童想象力强,而理解力和写实力差。要扬长避短,因势利…  相似文献   

11.
任何人学习绘画艺术,都是从简单的临摹开始的。为此,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临摹课占有较大比重。有人讲,上临摹课最轻松,让学生照样去画就是了,其实不然,我们要达到临摹课教学的目的,也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一、才艺实践导入 实践A:临摹画 全班同学临摹1个小工艺品: 1.投影,随意抽几位同学临摹的画比较,看谁画得像。 2.其他同学在小组内互相比较,看画画的水平有无差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以大家的画"都一样"为结果;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基本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仅有的一点灵感也逐渐在"临摹"中泯灭。当然,临摹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必需的,但在小学阶段,即使临摹也要以能临出独特的个性为目的。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点。  相似文献   

14.
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结果培养出的都是一些技能型、模仿型、重复型的小大人:一味地模仿成人的画,导致孩子缺乏创造性:孩子画得很累,美术活动成了一种照抄的课程。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呢?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5.
正儿童画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绘画形式,这种绘画在表面来看是不讲技法、画理、画法的,逾越了透视解剖、构图等一般常规,其实它是儿童丰富的、多彩的、饱满的精神世界的表达。所以,教师在教授儿童画时,根据儿童的特性进行创作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立体主义美术大师毕加索曾经在参观儿童画展后发出这样的感叹:"我在他们这个年纪时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但我却花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画得像这些儿童一样。"由此看来儿童画创作中主要表现的是艺术的"朴"与  相似文献   

16.
小学低年级绘画教学的一般模式是以临摹为主,一堂绘画课,教师先出示画面,然后讲述作画的步骤,最后再讲注意点,接下来就是让学生照着示范画,一笔一画的临摹。哪个形状画得最接近示范画的,就算是优秀,画得跟示范画差距远的,就算是差。这套评分标准经过教师的长期渗透,学生也已经形成了共识,于是儿童设  相似文献   

17.
现今美术教学中过多地用"像"与"不像"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像与不像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思维,许多家长和学生用这种固定思维去评价儿童美术作品。儿童画应有的想象力和稚拙感往往被抹杀掉。作品更多的是模仿和抄袭,被局限在固定的思维中,想象力得不到展示和突破。在我们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如果仅仅用"像"或"不像"来评价作品必然存在偏差的。美术教学应在艺术评价观念上保持开放性。  相似文献   

18.
给上帝画像     
那时在一堂美术课上,授课老师为了激发起孩子们的兴趣,她在黑板前支起几个小画架。她提议那些喜欢画画的同学,每人上来画一幅画;最后比一比,谁画得最美最具有想象力;她还准备了一盒彩笔,奖励给班上那个画画最优秀的学生。  相似文献   

19.
今年的临摹大赛已经开始了,同学们投来的作品都画得很精彩、很生动,特别是对人物的刻画十分到位。还在犹豫的同学请速将你的作品寄来。我们在等你的好作品哟!大擂台2004年“画卡通系列丛书”临摹大赛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教育》2001,(7):62-62
《画建筑》是黑龙江省版小学美术第十册教材中的一课,这是一节以建筑为题材的线描画。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我做了精心的准备。从学生的作业中反映出学生基本掌握了线描的画法,但是在批改作业时,我发现可以把学生的作业分成两大类,一是临摹的作业,二是创作画的作业。因学生的水平毕竟有限,一部分创作画的质量明显不如临摹的作品。批作业时,我采用了双重标准,尽量用好的成绩或评语保护学生的创作热情,鼓励作业非常认真的同学。这个感受成为了这节课的教后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