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文教学论的优化探索,其宗旨是追求"学术性"与"师范性"并重的课程特色,培养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新型师范生;其实质是追求课程实施的实践指向,直面语文教学实践,深度关怀语文教学实践。其实施途径及策略:加强课程实施的横向联系,改革学科课时安排;必修与选修课程结合,静态和动态课程互补;加强语文教育实习环节的管理,强化"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习得与积累;改革课程考核评价的内容及方式,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  相似文献   

2.
根据教育部网站2011年8月26日公布的通知,我国将在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通知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  相似文献   

3.
2007年实施高中新课程以来,选修课程建设成为高中学校特色办学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在笔者所在学校,高中新课程实施之前,高一、高二年级各有每周一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校本必修课程。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选修课程门类的增多,已经没有固定的课时向全校或某一年级的学生开设统一的心育课。作为一名专职心育教师,笔者将心育的主阵地从必修课转入选修课,先后主持开发开设了“高中生心身健康教育”“高中生自我管理与开发”“以人为镜”“高中生生涯教育”等校本选修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以“高中生自我管理与开发”“以人为镜”两门课程为例,谈谈对心育类校本选修课程个性化实践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探讨高校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期望及学习满意度,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分析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期望情形及学习满意度的差异情形.结果表明:学生对体育课程期望的情形为一二年级必修(人数为31至40人),三四年级选修(人数为21至30人),上课时段为七、八节;喜欢和蔼可亲型教师且其授课方式为简单示范即分组练习活动;希望选修体育课授予学分,且为每36课时给予2学分;希望采用男女合班上课.体育课程学习满意度情形为一年级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满意度低于二年级学生.因此,为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进一步改进,建议学校考虑学生的期望需求,并注重教师在上课时的自身态度.  相似文献   

5.
<正>本学期,学校安排我为七年级学生开设一门校本选修课程——时事热点播报。在学生选择自己心仪的校本课程之前,学校课程发展处专门安排了一节课,让选修课教师"拉票"。面对全体七年级学生介绍自己承担的选修课程,在11个校本选修课单上,"时事热点播报"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比较弱的,其他选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为理念,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为参照,以高中学生要进行英语选修课学习的现状为切入口,努力探索适应高中学生英语选修课程教材。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社会的发展和新课标的目的要求,遵循高中旅游英语选修课程的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和适当挑战性原则,编写了关于"cul-ture,history,nature 和 entertainment"四个主题的旅游景点的英语选修课程教材。每个主题包括四个课时,每个课时介绍的旅游景点的从安吉县,到浙江省,再到中国,最后是延伸到世界上的某个著名的旅游胜地。最后根据新课标、必修教材以及高考的要求,对所选的材料进行了"text,new words,sentence structures,reading compre-hension"等四个正文部分和"exercises(A&B)"一个习题部分的编写,以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从2007年秋季进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按照课改工作安排,省教研部门一直把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调研与指导工作列为教研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去年多次调研的基础上,2008年4月又对全省高中课改实施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调研过程中,我们通过听汇报、座谈、查看材料、听课等方式,对高一年级各学科必修和选修Ⅱ课程设置及开课情况,高二年级选修Ⅰ课程设置和开课准备情况,学校的课程实施和管理制度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2008年10月份,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在多个省份轮番肩动,生物学科按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有三个必修模块、三个选修模块,不同省份对于选修模块的安排各有所不同,浙江省根据省内实际选择浙教版的生物教材作为选修教材,并安排选修3"生物科技专题"模块为指定选修内容,是理科学生必考科目,"生物技术实践"和"生物科学社会"两个模块作为"18选6"的自主选修模块(IB)内容,供学生自选.  相似文献   

9.
<正>一、课程介绍2008年9月至2010年7月,北京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传媒教育研究中心合作,共同开发"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实验课"。本课程先后以5、6年级的学生为施教对象,采用班级授课制,每周一课时,每课时40分钟。  相似文献   

10.
国家教委1990年3月下发的《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下称《讽整意见》)规定,外语学科在高中一、二年级为必修课,高中三年级开设选修课。前两个学年的必修课时计为306,比现行教学计划在高中三个年级开设必修课减少了126课时(比原高中两个年级减少14课时)。高中三年级的外语选修课,以每周5课时计,共120课时,略多于调整前的高三课时。三年总计,调整后减少6课时。为适应《调整意见》中提出的必修和选修的区  相似文献   

11.
刘慧玲 《湖南教育》2009,(10):21-21
一、教材到底该怎样教 新课程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教材的变化。表现为:一是“一纲多本”,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有很多套,各地可以根据本地教育教学实际选择教材。二是有必修和选修之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语文学科课程由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组成,必修部分五个模块,选修部分有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又由若干模块组成。必修部分要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教完,每个模块2学分,半个学期(约36学时)完成一个课程模块。对这个要求,大部分教师的感觉是一个学期学习两个必修模块,课时紧、任务重,学生接受及消化不尽如人意,而教师要时时备课、天天赶课,一个字,累!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在过去十年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行政化、必修化、低效化的问题,导致师生无选择、选修成必修。选修课程应具有以下特点:凸显个性发展、兼顾不同需要、剥离必修内容、方式灵活多样。只有这样,才能让选修课程真正成为师生需要的课程,做到有"选"有"修"。  相似文献   

13.
《课程.教材.教法》2013,(11):122-127
对国际上高中科学课程的课程结构要素进行归类、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高中科学课程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选修、必修+选修和选专业(必修),大部分教育发达国家采用选修或必修+选修模式。在把我国高中必修科学课程占总必修课程的比例、必修物理、必修化学和必修生物之间的比例和选修科学课程占所设置总科学课程的比例与国际同类数据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普通高中科学课程结构优化思路,即应进一步增强科学课程的选择性,提高选修科学课程的比重注重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人才需求的转变,新近科技的发展,课程界域的延伸,课程开发问题的驱动都呼唤着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出现,助力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互生课程应运而生,注重多元主体、内容跨界、资源多载、形式多样、空间协同与学段衔接的互动生成。呈现综合性、系统性、主体性、互生性、生活性、泛在性、多元性与发展性的课程形态。基于根基人力的培养,构建"264"课程体系,包括融合必修与细化选修两大类课程;"身体、心理、认知、社会、审美与实践"六类别课程;"师本学科、互创学科、师本经验与互创经验"四小细化选修课程。并按照"主体投入、精优内容、研发指引、安排课时、改革教学、互生评价、总结推广"的步骤有序实施。  相似文献   

15.
张宗立  陈珊 《教学考试》2023,(26):36-39
<正>教育部统编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选择性必修1、2、3(《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选修(未纳入高考)三类课程构成。以通史体例呈现的必修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共同基础课程,安排在高一年级学习,旨在让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发展大势,基本形成对历史的整体认识;以专题史体例呈现的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对必修课程的递进与拓展,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资源非常丰富,包含了必修教材、选修教材和读本(配套用书).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以必修教材为"经",以选修教材和读本为"纬",科学整合,"经纬"交织.具体而言,包括:在以主题组元的框架内,对必修部分教材资源重构组合;在一轮复习中,对必修、选修等教材资源科学整合;在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上,对教材充分挖掘.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教育部、全国少工委等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的通知》,要求2013年春季全面落实"少先队活动要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的活动课,一年级至初中二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的规定,并结合本地区的地域特点开发适合本地区的课程资源,重点研究具有时代感少年儿童喜欢的少先队活动设计。一、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少先队活动课程现状少先队活动课是队员做主人,《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是组织开展或者说设计少年儿童喜欢的少先队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教育部近日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并领导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强少先队活动的重要性,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予以加强。一是确保少先队活动的时间。少先队活动要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的活动课,小学1年级至初中2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其中,小学1-2年级少先队活动课时可在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中安排,小学3  相似文献   

19.
为了拓宽学生视野,提高阅读理解水平,笔者所在学校于2009年在高二年级文科实验班(历史学科)延续高一年级每周一节“历史阅读”特色选修课程。一年中,我们结合必修三、选修一和选修二的教学内容,按单元为学生推荐阅读材料(70篇),布置阅读作业(44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选择地完成。  相似文献   

20.
一、案例实施背景 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趋势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学校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化、系统化的开展.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已纳入选修课程范畴.我校从 2012 年起开始开设生涯规划类选修课程,我所开发的课程"高中生生涯规划"共设置四个课程模块:认识自我、了解环境、生涯愿景和职业素养,12课时."我的生涯家谱"是"了解环境"这个模块里的一课时,因此,该教学案例首先是在这样一个课程的背景下实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