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家的他国移居李易,胡坚科学自19世纪开始给人深刻印象起,就一直是一项在国际上被追求的事业,没有人员和思想交流的障碍。遗憾的是,这种理想多年来屡遭严重侵蚀:在前苏联,科学家受到迫害;在纳粹德国,犹太科学家受尽摧残,以及在美国,麦卡锡主义运动横行一时...  相似文献   

2.
在工科教育中加入科学史教育,早已被许多科学家、教育学家注意到了。早在60多年前法国著名物理学家保罗·郎之万就指出过:在科学教学中,加入历史观点是百利无一害的。如果认为只需从已经获得的确定不移的定理作出结论就够的话,那就是一种绝对错误的想法,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从她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为人类造福的目标,科学技术的制造者-科学家,其集团即科学共同体在全球化背景下才真正从小科学时代走出来,成为全球化科技社会的一个特殊阶层。当科学技术与生产,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关系日益密切时,科技活动的责任问题也被提到议事日程。那么科学家是如何看待科技道德的责任,科学家应负什么样的科技道德,以及应确立怎样的科技道德责任感,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科院沈文庆院士日前表示,“封官”做法使中国没科学大师。过早给科研人员委以“官职”,制约了中国科学大师的诞生。现在科技界“封官”的做法已经形成惯例,青年科学家们成果一出就立即被委以各种“管理重任”,很多具有世界科学大师潜质的年轻人都过早被埋没了。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还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与观念。具体表现大致有如下几方面:(1)科学术语到处被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人们使用信息、控制、系统、证伪、激光、电脑等概念,这些术语是源于科学的。(2)科学方法被广泛使用。当人们思考问题时,经常会运用归纳法、演绎法、结构法、解释法、预测法等等,这些方法往往是科学发现活动中行之有效的方法。(3)科学理论到处被引证。在论证和解释过程中,人们常常提起诸如进化论、相对论、量子力学、黑洞学说、宇宙大爆炸理论、板块学说等,并喜欢引用这些科学理论来论证有关领域的合理性。(4)大科学家被人们爱戴。当人们听说某某人是大科学家时,往往会对他肃然起敬,甚至某科学家来讲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的行为与科学的精神气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发展带来了科学家行为模式的变化,科学家的行为更加需要有准则,这种准则就是“科学的精神气质”。 一、科学家行为模式的变化 如果从科学家的行为模式这一角度去看,科学的发展历史有二个大的阶段。 人类的最初的“科学活动”是一种自发的自由活动,当时还没有产生科学家这种社会角色。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人们都有求知的欲望和探究事物理性的好奇心,因此在有闲暇的时间以后,数学、艺术和技艺也就产生了。因此,可以说,人类最初的这种活动是一种无约束的,它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匈牙利科学家西拉德的科学活动和他在不同科学领域的成就.文章指出,西拉德是20世纪最具有原创性思想的科学家之一,他最初想到有可能实现核的链式裂变反应并最早提出核链武裂变反应的概念.不仅如此,西拉德也是一位富有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领域里,科学家的头衔总是备受青睐。然而,一个人的科学并不能被称为真正的科学,只有当科学被众人认知和接受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因此,很多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都是善于为科学传播布道之人,卡尔·爱德华·萨根(Carl EduardSagan)正是这样一位科学家。卡尔·萨根由于在天文学、宇宙生物学上的杰出贡献,被誉为"科学先生";他向大众传播科学文化、倡导科学精神的忘我热情,被称为"科学的传教士";同  相似文献   

9.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很容易被学生当作礼物来接受知识的途径。一般学生对化学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上好不同类型的化学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因果概念的历史并以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为基点,探讨了因果性的几种含义。通过对科学解释结构的分析,认为近代物理学中所探索的因果关系并不包含在“四因”中。而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宣称不得不放弃的因果律只是因果同一的决定论和日常思维中的动力因。从近代科学的兴起直到现代科学的进展,科学家一以贯之追求的是柏拉图式的因果解释。如果放弃了这种因果解释,那就等于放弃了认识自然的企图。  相似文献   

11.
对于科学家来说,激情是创造发明的“催化剂”,有了它就可以使自己在科学的研究上有更大的进步;而诗人拥有了激情,便有了创造的灵感。可以写出脍炙人口的佳作;运动员的激情表现在赛场上。好的成绩就会不断的被创造;学生的激情用在学习上,就会使自己的学业产生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相似文献   

12.
在常人心目中,科学是深奥的、艰难的、枯燥的;提到科学家,眼前就浮现出爱因斯坦的形象——白发怒张、皱纹满面。科学怎么会是美丽的呢?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13.
祖冲之与圆周率──中国古代科学家故事之一陈通鑫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被前苏联科学院定名为祖冲之山,这是祖冲之在科学上的成就受到世界人民崇敬和赞誉的重要标志。祖冲之生于公元429年南朝刘宋时期,出身科学世家,他的祖父祖昌任大匠卿,这是朝廷管理土木修建工程的...  相似文献   

14.
将门无犬子     
霍夫特生活在一个科学世家。也许是浓浓的科学氛围造就了他,使他从小就立志当一名科学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相似文献   

15.
哲学制约科学的功能,归根到底要通过科学研究的主体——科学家实现,但对哲学的这一功能,在一部分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中,往往得不到认可。形成这一心态的因素是复杂的。其中,科学家建构哲学意识,不仅直接通过学习哲学理论这一通道,而且还有常常被人们所忽略的非哲学理论通道,就是形成上述认识误差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哲学制约科学功能隐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中,仅仅有理性是不够的,在某种意义上感性、灵感和直觉尤为重要,它是实现发明创造关键的一环。“科学假说的产生源于超逻辑的直觉或灵感。”“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明的工具”。章将“感性潜质与科学家的关系”作为立论前提,通过“科学理论框架的构建与感性、伽利略创立的科学语言与感性、爱因斯坦相对论与感性和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与感性”,阐述科学家发明创造中感性思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大家都认为中国古代的诗歌有很高的学艺术水平,但是有人说一些诗歌含有科学道理你可能就有些吃惊,是吗?会有这样的事情?其实,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在观察自然,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发现、揭示自然本质,艺术家则通过不同手法表现自然,但在观察自然的时候也能够发现自然的本质。中国古代的一些诗词中就包含着一些科学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是科学,你们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科学家吗?今大我们就来研究怎样做一位小科学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震撼整个科学界的“物理学危机”进行深层思考,认为这场危机不仅是物理学及其科学意义上的突破和创新,而且是深层的自然观、科学观的变革。分析了科学家在物理危机中的沉浮,反思自然观、科学观方面的研究和修养对于科学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就是探索,探索使人快乐。课改之前,自然课上得趣味盎然的不多,教科书的有些内容编得像字典一样乏味,术语和拗口的句子生涩难懂,结果是大多数学生认为科学只有像爱因斯坦那样绝顶聪明的人才能掌握。其实,孩子们就像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充满可贵的好奇心,对于探索周围世界有着本能的渴望,帮助他们热爱科学是轻而易举的,并不需要大堆科学术语和昂贵的实验设备,我们只要满怀好奇心地与他们一起探索就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