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民生新闻,是目前各新闻媒体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也是新闻媒体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的重要依托。然而,民生新闻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一种瓶颈状态。怎样拓宽民生新闻的概念?如何使民生新闻突破发展瓶颈?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一、民生新闻的重要性1.民生新闻是媒体争取受众的有效手段。其内容上的贴近性以及形式上的亲和力,是受众关注度的重要保障。2.民生新闻是媒体保证正确舆论导向的坚强保证。网络时代,主流媒体面对的既是市场,更是舆论宣传的战场。媒体关注民生,群众才会关注媒体,有人关注,才谈得上舆论引导力。否则,所谓的"舆论导向",就成了自说自话、自我陶醉、自欺欺人。  相似文献   

2.
李振华 《今传媒》2011,(9):70-71
如今,民生新闻已成为电视媒体的一种重要节目类型。在"民本"的旗帜之下,民生新闻对传统新闻播报方式和传播语态进行了大胆地变革,从而使民生新闻成为了中国新闻形态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但随着民生新闻的日益成熟,它必然又会面临发展的困境。本文以陕西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为研究摹本,力图为民生新闻的第三次创业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民生新闻的报道已经成为其中重要的竞争手段。但是,现在各媒体的民生新闻已经陷入一种危机——严重的克隆现象。由于各媒体的选材基本雷同,而且小民生化趋势加重,观众已经产生视觉疲劳,也对民生新闻逐渐失去兴趣。那么,在未来的民生新闻发展中,如何避免此现象的发生?如何使民生新闻重新焕发生机?本文依次对民生新闻的含义、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电视媒体过分追求收视率,加之民生新闻自身存在的局限,使得民生新闻走向"后民生时代"。从民生新闻的改革中,可以看出民生新闻的发展应当是朝着公共服务与人文关怀的方向,将民生新闻逐渐发展成为公共新闻。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在庞大的新闻家族中,只有短短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时至今日,很多民生新闻栏目在当地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尤其是新时期党和政府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以来,民生新闻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舆论监督作用。"物价"、"拆迁"、"房价"、"食品安全"、"生产事故"等,可以说是近两年在媒体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而这些词  相似文献   

6.
全国新闻战线正在深入开展的"走转改"活动,在实践中体现出了与民生新闻的天然亲和力。作者以《甘肃日报》"走转改"活动为例,深入分析了"走转改"活动与民生新闻的内在关系,是实践者较具学理色彩的一篇文章。全国新闻战线正在深入开展的"走转改"活动,是中央从全局高度出发,引领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活动。在实践中,"走转改"体现出了与民生新闻的天然亲和力。各媒体开办的"走转改"专栏基本就是民生新闻的专栏,专栏报道就是典型的民生新闻报道。《甘肃日报》500余篇"来  相似文献   

7.
民生新闻来之于民,其目的在于服务于民,是真正关注民生品质的新闻类型。但是随着民生新闻采编的不断发展,在新闻价值取向、媒体定位等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这直接影响了民生新闻的实用性。鉴于此,结合当前地方台民生新闻采编的现状,对地方台民生新闻采编的发展与创新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强化民生新闻服务于民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王君 《新闻传播》2023,(8):77-79
作为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新闻形式,民生新闻在媒体融合时代还应主动寻求发展路径,保证可以始终反映当代社会问题,突显新闻价值的同时,取得可持续发展。围绕内容泛娱乐化、节目形式雷同等民生新闻发展问题展开分析,从新闻选材、节目制作、舆论监管等方面探索了民生新闻发展路径,希望能够在新闻报道和传播上进行革新,推动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主要是指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新闻事件,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的关联.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融媒体技术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这给电视民生新闻带来挑战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机遇.在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要抓住这一机遇,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上进行突破创新,实现和融媒体技术的良好融合,进而使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 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0.
地方电视台着力于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是地方电台资源优势发挥的重要体现,也是契合百姓生活的重要媒体形式。在新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发展,既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大背景之下,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发展,应找准自身定位,发挥电视媒体优势;利用新媒体的载体力量,着力创新发展,实现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已是现代社会时代的主要特征,并冲击着传统新闻的模式。融媒体作为与报纸、广播、电视等具有共同特征的媒体,可从多方面整合这类媒体,形成优势互补,构建出媒体的全新形态,使其仍保持资源宣传、通融等特点。本文先对民生新闻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进而探究了民生新闻在融媒体时代下的发展策略,以期能够促进民生新闻的良好发展,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有所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媒体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也在巨大的压力下进行了改革。民生新闻作为近十年来地面电视频道主要的新闻类型,同样面临巨大的改革压力。本文通过对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的劣势分析,探究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以促进民生新闻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民生新闻是以百姓的日常生活为报道对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近年来受众较为关注和喜闻乐见的新闻题材之一。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加速,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广播类民生新闻自身存在的同质化、泛娱乐化等弊端,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广播作为主流媒体公信力的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广播媒体唯有通过改革创新,推出更适合百姓需求,更容易接受的民生新闻作品,才能不断提升广播媒体的社会认可度,实现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作为电视媒体,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社会公信力带热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一文从民生新闻为何突然"变热",本色新闻是民生新闻的立身之本,强化监督是民生新闻的实力风向标三个方面,分析了民生新闻变热的成因,阐释了做本色新闻、走平民路线、客观公正报道新闻事实的重要性。提出了强化监督敢于同腐败现象、官僚主义作斗争,是衡量一个媒体公信力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5.
时下,媒体中的民生新闻铺天盖地,电视民生新闻尤为强劲.诚然,民生新闻是电视新闻发展的必然阶段.面对新形势,从业人员应该从理性上去思考民生新闻的现状和对策,从而使民生新闻健康地发展下去,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互联网技术正在飞速发展,而诸多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机构应运而生,这些新媒体机构不论是在新闻传播速度以及广泛性,还是在新闻搜集速度上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是在客户忠实度以及信息的精准度上却有明显的竞争劣势。在这种情况下,融媒体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而我国诸多媒体机构也在积极努力地进行融媒体发展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我国已经逐渐地步入到了融媒体时代。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仍然是极为受社会群众关注的一项新闻,但是随着人们信息获取习惯以及获取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民生新闻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社会群众的个性化信息获取需求,因此电视民生新闻行业需要及时地进行改革。此次研究主要就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做了简要的分析,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电视民生新闻媒体发展高度以及新闻报道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仅仅几年时间,民生新闻引起广泛关注,成功拉动了新闻栏目的收视率.但民生新闻在创新与发展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甚至发展危机,比如题材范围狭窄,内容琐碎,负面信息过多;报道表面化,挖掘不深;媒体角色不明确.忽视舆论监督功能;形式和内容同质化和媚俗.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民生新闻"必须抵制片面追求"收视率"的重商主义,应将选题推及公共新闻的高度,提升普通民众的"话语权",才能走上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民生新闻的快速发展使一些业界人士陷入民生新闻是提高收视率和发行量的“撒手锏“的误区。一方面部分媒体过分强调民生新闻的“软化“,让一些格调低下的花边新闻、隐私新闻大行其道,使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走向低俗化;另一方面民生新闻极端的时效追求,致使新闻报道浮于表面,  相似文献   

19.
朱丽辉 《东南传播》2014,(11):143-144
民生新闻从人文关怀出发,以普通群众需要为着眼点,表现出电视新闻媒体强烈的受众意识、服务意识。民生新闻的报道,更加明确地代表普通百姓的态度、视野和情怀,做好民生新闻报道,不仅是电视新闻媒体宣传理念的体现,更是增强电视新闻媒体竞争力、亲和力、感召力的客观需要。地方台有着天然的地域优势做好民生新闻,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入手,深入挖掘这一"富矿"资源,让电视新闻媒体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民生新闻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有人说民生新闻的大量出现是中央关于新闻改革的新思路,国家的社会发展政策,媒体的竞争以及群众对知情权与话语权的渴求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民生新闻不但遍及大小媒体也成了业内人士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这里仅就广播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把握话语权的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我们这里所说的话语权是指通过媒体发出的团体和个人的声音。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过度地强调了媒体的“喉舌”和“工具”作用,普通老百姓很少有在媒体上发表意见和意愿的机会。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