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几年,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的来说,乡村旅游的产品开发比较单一,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还停留在观光旅游的层面。乡村旅游的最大卖点是乡土文化。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界定,并就目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了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关乎乡村发展的全局性、纲领性、指引性任务,以乡村文化振兴为重要抓手。乡村教师是链接乡村儿童与乡土社会的纽带,肩负着传承、发展、创新乡村文化的使命。面对村落物质形态的消弭、乡村教育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倾向、城乡之间学校环境差距较大的现实,新生代乡村教师群体的文化性格中过多地显示出专业性和现代性成分,而忽略了对乡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使命。立足于当前乡村振兴的大背景,需要正确审视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并树立新生代乡村教师的形象,将乡土文化渗入职前职后教育的全过程并培养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乡土认同,创设教师融入乡村社会的外部条件并增强新生代乡村教师的文化适应能力,从而重建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性格,更好地发挥服务乡村、振兴乡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西鹏  刘爽健 《教书育人》2023,(15):18-20
乡村文化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当前,我国乡村文化事业面临着文化意识薄弱、建设模式趋同、人才力量短缺、产业形态落后等突出问题,亟须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予以破题。高校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在发展乡村文化事业方面具有学术引领、培训提升、科技赋能、资源带入等独特优势,需要进一步开展有特色的创新试验,在“后脱贫时代”的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更大价值。近年来,北京大学在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对我国高校参与构建新的乡村文化生态具有良好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代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现代社会中的市场化行为特别是消费主义在乡村中日益盛行,乡村建设过程中乡村文化的缺失问题日益突出.乡村文化是整个社会特别是城市文化的精神基础,其保留和发展的程度直接影响乡村建设的最终成效.因此,乡村文化的重建迫在眉睫.乡村教育也要关注乡村文化重建中的教育可能,担负起乡村文化改造和文化传承的历...  相似文献   

5.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对乡村全面振兴意义重大。教育理应承担起乡村文化振兴这一重大责任。社区教育作为囊括最广泛学习者的教育类型,应该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建功立业。本文根据对陕西省府谷县部分社区居民进行的“陕北乡村传统文化走进社区教育”问卷调研的分析,提出社区教育如何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物质文明和经济文明和谐共进,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这个系统工程的建设中,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张金运 《林区教学》2023,(1):108-111
乡村学校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构成,承担着在乡村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文化培根的重要使命。作为一种整体性的文化营造,乡村学校文化建设需要跟理想的乡村社会建设联系起来,一方面传承农耕文明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有效的文化记忆;另一方面需要结合新时代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创造一种新时代的乡村文化。长期以来,囿于知识教学的固化和城市文化的强势,乡村学校的文化建设出现了边缘化、脱嵌化和外在化的倾向。走进新时代,乡村学校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建设的必然选择,需要在理念上注重文化建设的整体性;植根理想的乡村生活,注重城乡文化间的融合;注重师生文化建设的主体性身份,提升其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8.
乡村文化起源于农耕文明,主要凭借着民间乡土社会世代相传。但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大量乡村消失,自然淳朴独特的乡村原有文化价值体系受到严重的冲击。对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并对重构乡村文化价值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乡村文化是涵养乡村社会的文化母体,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但在我国社会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逐渐“边缘化”和“虚化”,面临断裂的危险。学校教育是乡村文化发展的根基和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乡村学校在传承乡村文化过程中面临着学校与乡村文化相背离、教师与乡村社会相疏离、学生与乡村文化相脱离的现实困境。乡村学校是乡村生活的文化高地,是更新并传承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着眼于乡村振兴的伟大历史进程,应大力推动乡村学校的变革,借助乡土课程的开发、乡村教师的培养和乡村学生的文化认同来建构乡村文化传承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乡村学校发挥乡土文化功能可以为乡村振兴补充精神文化之“钙”。乡村教师是乡村学校发挥乡土文化功能的关键主体,其认知和实践直接决定着学校乡土文化功能的实现。调研发现:教师认可学校具有保护、筛选、传承、创新乡土文化的功能。学校发挥乡土文化功能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一是乡村教师对其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认可度高;二是学校通过多种方式的具体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同时,乡村学校发挥乡土文化功能面临着乡村教师窄偏理解乡土文化、参与意愿有待提高以及乡土文化功能发挥层次缺漏等现实困境。乡村学校要更好地发挥乡土文化功能,需要以优势视角确认乡土文化功能的育人价值,在行动体验中探索更加合适的方式,多方协力提供保障支持。  相似文献   

11.
刘强 《广东教育》2006,(9):57-58
“中国文化是以乡村为本.以乡村为重;所以中国文化的根就是乡村……什么是中国文化的根呢?……中国文化有形的根就是乡村,无形的根就是老道理。所以所谓中国文化已经崩溃到根,已根本动摇,也就是说中国的乡村已经崩溃,中国的老道理已经动摇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为视角,分析我国乡村传统文化衰落的原因以及当今我国乡村文化的表现形态.文章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乡村文化共享公共空间的衰退以及乡村文化仪式和传播主体的缺失是导致乡村传统文化逐渐衰落的重要原因.同时指出乡村文化在嬗变的过程中逐渐与异质文化互动融合,在传统文化日益衰落的同时形成了乡村多元文化混杂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国家善治的重要议题。村落文化作为乡村共同体的呈现样态,存在乡村文化的多元化来源和展演形态。文化公共性与乡村建设休戚相关,村庄政治精英不但引领了文化资源的运作方向,而且重新整合了村民的“文化习惯”,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具体而言,要通过政策宣传激发村庄文化的活力,围绕党群关系发挥村规民约的影响力,进而践行文化制度的本土化适应力。同时,乡村文化公共性的流失贯穿于公共议题的失语和公共空间的日渐式微。因此,要不断涵养乡村公共精神,加强村民公共意识的培育,促进村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乡村精英的引领作用,完善乡村公共空间的设施建设;不断拓展文化赓续的公共空间,重构乡村社会资本和关系,通过重构社区空间,促进村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明确公共规则的内容和制定程序,加强公共规则的宣传和教育,健全监督机制的信息反馈渠道。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乡文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乡村文化正面临着现代性危机,如文化价值危机及传承危机等。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社会主要的知识群体,应自觉肩负起乡村文化秩序重建的历史使命,即“尽心”传承乡土文化,“尽职”守护乡村课堂,“尽力”传播文明乡风。在乡村文化秩序重建中,乡村教师要敢于作为,积极参与乡村社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乡村教师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在乡村教育活动中,乡村教师兼具多种文化身份,这也决定了他们带有特定的文化使命。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乡村教师逐步沦为了乡土社会的陌路人,其文化使命隐匿在狂飙的专业化进程之中。理清乡村教师的文化身份,可知他们的文化使命在于:开启乡村儿童知识视界,推动乡村社会良性发展,促成乡土文化再生产。促成乡村教师文化使命的复归,政府要推行"乡土"指向的教师教育政策;学校要回归真实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要主动参与乡土文化再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3个方面讨论新时期乡村小说创作的文化审视的嬗变:在70年代末至1984年这段期间内,新时期乡村小说创作的文化审视经历了一个从促狭的政治文化视域到开阔的文化空间的过程;文化寻根思潮的兴起促使乡村小说创作完成了由政治视角到文化视角的转换;在文化寻根思潮消退之后,乡村小说的文化审视由视角的迁移变为文化透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7.
程琴 《文教资料》2013,(20):66-68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和乡村的差距越来越大,乡村的发展主要以向城市靠拢为重点,在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乡村处于被动地位。乡村文化越来越被人们所忽视和淡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乡村文化的荒漠化。城市的发展需要以乡村为依托,我国本来就是一个以乡村发展为基础的国家,乡村文化是城市文化的根基,因此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必须注重保护乡村文化,推动乡村和谐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是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中,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文化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部分乡村村民传统道德观念弱化,乡村文化设施不足,乡村文化建设人才流失。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必须正视乡村文化建设,探索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建立文化自信,增加乡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完善人才回流机制,从而更好地实现乡村的复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乡村学校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孵化器",乡村文化是乡村学校文化的"根基".乡村学校文化建设应植根于乡村文化,乡村文化振兴,乡村学校是着力点.乡村学校文化建设面临乡村学校文化能人困境、家庭期望和文化环境困境、效益困境和财政困境.乡村学校文化建设要抓住时代脉搏与契机,与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密切结合,与乡村文化振兴相呼应,两者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和文化的变迁,乡村文化出现了虚无化和城市化的趋势.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乡村学校教育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放弃了应有的文化担当.乡村学校要走出文化困境就必须主动融入社会,加大课程内容中乡土文化的渗透力度,构建以乡村文化作为指标的乡村教师绩效考核机制和教育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