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媒竞争中的"三四律"及对报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勋  韩隽 《编辑之友》2006,(6):68-70
随着我国传媒产业化的深入,传媒业已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竞争性行业.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到底能够容纳多少有效参与竞争的报纸?这些报纸之间将形成什么样的竞争格局?我们注意到,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这便是市场演化的"三四律".随着报业市场不断成熟,这一规律将对今后的报业竞争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报业进入白热化竞争的今天,开展多元化经营成为必然趋势.近年随着国内零售业的迅猛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强劲上扬,我国报业纷纷跟进,从最初组织一两次"团购"活动,到大张旗鼓地开辟"网络商城",这种通过组织购物活动或网上出售商品来获取收益的"购物经济",已经成为报业尝试开展多元化经营的一个普遍性选择.然而报业在多元化运营的起步阶段走得如何?它在使报业赢利的同时,是否隐藏着诸多风险和潜在负影响?应当怎样认清利弊、理性开展、把握规律?本文将做出尝试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与报业经营思路的大发展相比,中国报业在运营体制机制上,改革却依然显得谨慎有加.体制机制改革是报业改革的根本,顺应"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要求,报业又该怎样重塑市场主体,为报业集团赢得进入市场经济体系的合法身份?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报业正进入"比拼内力时代" 时下的报业市场竞争激烈.这种激烈竞争对传统媒体,尤其各类大型机关报(人们常说的"大报")的冲击尤为突出."传统大报"正面临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曾经的、今天的"大报"到底如何才能赢得读者,靠什么参与竞争?或者说,今天"传统主流大报"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相似文献   

5.
手机媒体的出现对报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报业的价值如何体现在它的发展之中?解放日报报业集团进行了新媒体领域的全面布局,规划了以手机报为主体的4"I"战略,并做出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6.
段弘 《青年记者》2007,(18):11-13
成都传媒集团的成立,使成都再次成为中国报业发展的暴风中心。行政命令下的集团合并如何克服"明合实散"的通病?  相似文献   

7.
"20年内报业不会受到致命性的影响" 中国记者:在新媒体的竞争下,您如何看待报业的未来? 梅宁华(北京日报社社长):在20年的时间里我看不到传统媒体退出历史舞台的可能.中国的报纸发展比较晚,都市报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发展,经济又在持续高速发展,所以现在即使有新媒体的冲击和分割,但20年内报业不会受到致命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徐熙玉 《青年记者》2003,(11):4-6,49
为什么要成立报业集团?报业集团的管理体制应该是什么样的?成立报业集团后有什么实质性变化?等等。对这些要害问题,中国报业的高层管理人士近十年来一直感到困惑,也从未停止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对报业集团提出的首项任务就是宣传和经营“两分开”,对此,不少报人问:为什么实行“两分开”?不造成扯皮吗?不削弱创收积极性吗?等等。这些问题,实际上是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要成立报业集团?报业集团的管理体制应该是什么样的?成立报业集团后有什么实质性变化?等等。对这些要害问题,中国报业的高层管理人士近十年来一直感到困惑,也从未停止在实践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0.
李薇 《青年记者》2016,(32):72-73
"互联网+"的核心理念在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转型发展是当前传统媒体不得不面临的挑战,"互联网+"的提出,就是要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进一步融合.传统报业依托自身优势整合资源,开发电子商务平台等新媒体经营业务,实现产业链的全覆盖,是传统报业在互联网"大而全"思维引导下的创新经营.近年来,传统报业电商平台的发展如火如荼,有些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如《钱江晚报》的"钱报有礼"等.成功的传统媒体电商固然有值得借鉴之处,但这种模式是否具有普适性?地方报业在借鉴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是否应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1.
2010年是新世纪第二个10年的开局年,也是新中国下一个60年的起始年.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报业的发展已经到达一个新的"拐点"上--以报业规模、普及程度、办报水平和盈利能力等指标来考量,中国报业已经越过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步入初步成熟期.在这个全新的拐点上,中国报业的核心命题正在发生变化--"求创新、谋长远"乃当前中国报业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2.
媒介融合的议题方兴未艾,国内的报业集团、传媒集团们纷纷开展了自己的融合实践,一个个"新闻中心"的组建,将旗下的报纸、网站、电视台的编辑部门统统搬进去.搬到了一起便是达到了融合吗?搬到一起便能形成一体,发挥出1+1>2的效力吗?  相似文献   

13.
几天采访下来,十几位杭州媒体负责人谈及最多的就是报业的"全媒体"战略.怎样在报业层面进行全媒体布局?如何建立相应配套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更好地落实全媒体战略?报业发展的剩余空间在哪里?杭州报人的想法与实践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4.
自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至今,我国各地的报业集团相继成立,实现了全国范围内报业资源的初步整合.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报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也得到提升.如果将此作为我国新时期报业产业集中的"第一次浪潮"的话,那么,现今以.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为契机的报业改革,或可引发报刊资源重组和结构调整的"第二次浪潮".  相似文献   

15.
《中国记者》2013,(1):62
集团年经营总收入超过4亿元,所属都市报以不足10万份的发行量创造了1个多亿元的广告收入。很难想象,这些事实属于一家向来"低调"的地市级报业传媒集团。徐州,这个在人们眼中并非热点的"内陆"城市,报业何以有如此发展?徐州报业的发展经验能给地市报纸同行们提供哪些借鉴?能为我们寻找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带来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报业景气指数频频亮起黄灯的时候,法国一些主流报纸仍然放不下身段,端着"权威"的架子岿然不动,坐看市场一点一点把自己边缘化。这就像往昔的没落贵族,穷得只剩下爵位了,还是要撑着用银餐具吃烂土豆,怎么也不肯换一种活法重整河山。  相似文献   

17.
朱建纲 《传媒》2010,(4):18-19,23
日前召开的"全国报刊退出机制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标志着报刊退出机制工作进入全面启动阶段,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报刊退出机制的实施对于报刊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难点和症结究竟在什么地方?各地都有一些什么样的实践和安排部署?为此,我们特别约请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建纲,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胡宪武,宁夏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朱昌平,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陈夷茁,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江作苏撰文,为读者解答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山雨欲来的报业"危机论","拐点论","调整论"中,中国报业忽然找到了一把金钥匙--上市!一时之间,"上市"、"资本运作"成了报业集团老总经常挂在嘴边的时髦词汇,并且被列为报业发展规划之头等大事.据悉,目前排队等待主管部门批准其上市申请的国内新闻出版企业已经有10多家.更有甚者,西部某省一再要求辖区内媒体上市,原因是该省的文化产业中目前还没有上市的公司.可是,在这一波"上市热"中,需要冷静地问这样一些问题:报业为什么要上市?中国的报业集团是否已经具备了上市的条件?上市之后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9.
刘明洋 《青年记者》2006,(13):74-76
国内报业又快进入一年一度的"大发行"时期了。报纸发行,在媒体格局大变化的今天,愈显重要。但是,我们在发行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却显得远远不够。国外报业同行的做法,或许对我们有启发。  相似文献   

20.
报纸不仅仅是党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拨款、报社办报、邮局发行"的报业发展模式已经过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报业改革发展、竞争创新的需求,编采、广告、发行"三轮"驱动的报业发展模式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