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劳动技术教育”概念的含义已显偏狭,必须冲破其概念樊篱,整合“劳技教育”和“科技教育”,建立“技术教育”概念,重建技术教育目标,重构技术教育课程内容与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2.
当前,“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等成为教育的亮点和主流选择,而教育惩戒手段则几乎是教师不敢触及的“高压线”,教师唯恐对犯错误的学生实施教育惩戒被指责为“体罚”或“变相体罚”。那么,教育惩戒究竟算不算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呢?笔者认为,素质教育倡导对孩子的尊重、理解、民主、宽容,并不意味着教育不需要惩戒。[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领域,“快乐教育”、“愉快教育”、“赏识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追求。对于当前的教育现状来说。教育确实需要注入“快乐”的因子,但是,如果不把“快乐教育”仅仅作为一个口号,而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或教育理想的话,就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辨析。  相似文献   

4.
浅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是美国名的教育家,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名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他反对“仪型他国”,主张从中国国情出发改革教育,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5.
教育本质的论争之所以陷入“疑无路”的境地,根本在于论争只是囿于探究知识论的“教育是什么”,而遗忘了阜寻存在论的“怎样教育”这一教育之“根”与“S一”,以致教育之本质与语言遭实际异化,缘此,本文拟在反思以往教育本质论争的基础上,试图走“怎样教育”,以期扬弃异化,返朴归真。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发展需要,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求真”与“求善”的关系等角度提出“求真教育”应成为教育的教育理念,并论述了可供借鉴的陶行知先生的“求真观”,认为我国当前应大力倡导”求真教育”。  相似文献   

7.
蒋海菁 《山东教育》2007,(10):23-25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赏识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在重视“赏识教育”的同时,却忽略了与“赏识教育”具有辩证关系的“批评教育”,使形形色色的“批评教育”背后潜伏的问题日益显露出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创新人才的培养与个性教育密不可分,而要实施个性教育,就必须要转变教育理念。在个性教育中要转变四个理念,即:变“唯师独尊”为“民主和谐”,以充分体现个性中的自主性;变“告诉教育”为“生疑教育”,以充分挖掘个性中的创造性;变“异质教育”为“同质教育”,以充分体现个性中的独特性;变“单维评价”为“多维评价”,为个性培养创调科学的压力机制和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是极其必要的,这就首先要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样化,而“渗透性”、“隐蔽性”极强的无意识教育是最常用的,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境界,具有有意识教育无法替代的优越性。“无意识教育”是“有意识”与“无意”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0.
孔子十分重视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士成为他理想的人才-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孔子主张“举贤才”,注重“君子”道德方面的修养;他扩大了学习的目的,更注重学生的人格修养,要求学生做“君子儒”。孔子重视的教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而以前为重心,“仁”与“礼”的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孔子主张通过“六艺之”的学习,传递修已治人之道,孔子的教育思想为我们实现“教育人”的教学目标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