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传》中脍炙人口的一节,历来为人津津乐道。这一回主要写高俅对林冲的迫害步步紧逼,派陆谦火烧草料场,阴谋害死林冲,使得这位八十万禁军教头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失掉了最后的安身立命之所,终于从原来的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变为了一个坚决反抗的英雄,  相似文献   

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传》中脍炙人口的一节,历来为人津津乐道。这一回主要写高俅对林冲的迫害步步紧遥,派陆谦火烧草料场,阴谋害死林冲,使得这位八十万禁军教头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失掉了最后的安身立命之所,终于从原来的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变为了一个坚决反抗的英雄,毅然投奔了农民起义队伍,完成了思想的转变。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相似文献   

3.
司保峰 《当代学生》2014,(12):12-14
即使你没读过《水浒传》,但林冲可能也还是一个你耳熟能详的人物。很多省、市的语文教材都收录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有关林冲的章节。"林冲根本不是什么英雄。恰恰相反,他是懦夫、狗熊。""林冲这个人极其凶狠、残忍、血腥,有暴力倾向,甚至缺乏人性。"有的同学如此评价林冲,你能认同吗?  相似文献   

4.
普遍认为,李小二的出现,是为了突出林冲的,李小二作为一个小人物,其形象还是显得单薄。因为《水浒传》毕竟是英雄侠义小说,着意刻画的是好汉、恶霸。在这些人物上不惜笔墨,而对像李小二这样的小人物就不免忽视。然而,正是有众多小人物的默默无闻,甘做绿叶,才会演绎出诸多可歌可泣的侠义英雄故事。如果没有小人物的烘托,相信一部《水浒传》也不知从何写起了。  相似文献   

5.
在高歌猛进的新课程改革大潮中,许多传统篇目被“改”掉了,但节选于《水浒传》第十回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却能在高中语文教材里始终占有一席之地。林冲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林冲在被反复欺凌中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盼望有朝一日“刑满释放”后继续效忠朝廷,却被逼着一步步走上与朝廷对立的草寇生活。林冲的经历最能代表众好汉被“逼上梁山”的生命历程,因而最能揭示《水浒传》“官逼民反”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正>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生动而细致地描写了梁山好汉的起义斗争,塑造了起义英雄的群像。然而细心一点的读者不难发现,在众多的英雄中,林冲是作者花费功夫较多的一个。林冲身上带有深刻的人物命运与主题的矛盾冲突,透过作者对林冲这一人物的多层次艺术刻画,可以更充分地体现《水浒》英雄人物身上寓含的审美因素。笔者结合小说的创作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及环境描写等方面,以林冲的性格形成和发展为切入点来分析《水浒传》人物描写的艺术。一、围绕主题,结合人物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塑造人物,并通过人物性格的变化来反映主题  相似文献   

7.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百回本《水浒传》第十回。该回选入了高中语文(第四册)教材。教材要求让学生把握林冲性格特点,正确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黑暗现实。但拙文这里探讨的是“酒”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所起的作用,以管窥豹,对《水浒传》中的“酒文化”作些诠释。  相似文献   

8.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也是经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精彩故事.故事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为线索,揭示林冲充满矛盾的性格.“棒打”是课文的题眼,教学中我带领学生一步步深入林冲的内心,挖掘林冲性格的矛盾点,体会这个复杂的人物的形象,解读自己内心的好汉.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课本《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的形象不仅感动了众多热血的年轻学子,也打动了许多老师的心。上了梁山后的英雄们不再有单枪匹马的斗争,也很少再有慷慨激昂的故事,连性格也淹没在一大堆人中间,所以要全面认识林冲的性格,就要联系水浒传做一点分析。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我国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部分章节改编而成。全文语言明快、洗练,叙事写人,寥寥几笔,绘声绘色,神形逼肖。  相似文献   

11.
在高歌猛进的新课程改革大潮中,许多传统篇目被改掉了,但节选于《水浒传》第十回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却能在高中语文教材里始终占有一席之地。林冲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林冲在被反复欺凌中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盼望有朝一日刑满释放后继续效忠朝廷,却被逼着一步步走上与朝廷对立的草寇生活。林冲的经历最能代表众好汉被逼上梁山的生命历程,因而最能揭示《水浒传》官逼民反的主题,这固然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能在中学语文教材里长期立足的原因,同时,我想还得益于该文蕴含的多重现实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康桥(小学语文教师):关于“童年的语文”是一种个人的想法。简单地说,游戏、幸福构成了其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那么如何实现这种“由思抵达诗意栖居”的状态呢?我想以《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教学为例,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魏智渊(高中语文教师):古人讲量体裁衣,所以文本解读应该适度。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当然可以分析林冲与洪教头的性格,特别是林冲,如果结合整本《水浒传》来看的话,太重要了,也太有价值了。林冲之所以上梁山是因为想做良官而不能。但是就节选部分而言,如此研究有何意义?所以重心应该放在言语的训练而…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最早被译成外文本是1757年的日文译本,到现在已经有二百年了。1872年——1873年香港出现了英文的林冲故事的节译,名为《一个英雄的故事》。1922年法文的前十二回译本名《中国的勇士们》。1924年德国鲁德尔斯贝格的德文译本,一本名为《圣洁的寺院》,节译的是杨雄与潘巧云的故事;另一篇是《卖炊饼的武大不忠  相似文献   

14.
<正>《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也是经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精彩故事。故事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为线索,揭示林冲充满矛盾的性格。"棒打"是课文的题眼,教学中我带领学生一步步深入林冲的内心,挖掘林冲性格的矛盾点,体会这个复杂的人物的形象,解读自己内心的好汉。一、引发冲突,设置话题语文阅读课是一个三方对话的交流场,教师和学生以文本为载体,展开思维碰撞,这个过程需要设置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15.
豹子头林冲,是《水浒传》中形象最丰满的、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人物之一。清朝著名评论家金圣叹评价他说: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著名作家聂绀弩为之赋诗“男儿脸刻黄金印,一笑身轻白虎堂”。那么,在《水浒》一传中,林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部名著,看豹子头--林冲具有怎样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是根据《水浒传》中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的内容删改而成。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必修本第四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文末写林冲杀人后,“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据笔者所知,不少人将“投东”理解成暗指林冲上梁山。诸多教学参考用书,对该文故事情节结局的分析,都这样写道:林冲“毅然杀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的道路”。(见①西苑出版社出版的《素质教育新教案》;②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专业学校各科专业通用语文上册〈教学参考用书〉》;③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这种说法,为“投东”是暗指林冲上梁山的观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1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第十五回。这一回在《水浒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内容上看,智取生辰纲是染山泊英雄大聚义之前第一次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造反行动,是被压迫人民第一次有意识地向统治阶级发起的主动进攻。第十五回之前所写到的鲁智深、史进、林冲等人,他们各有自己被迫造反的历程;小说通过对这些人  相似文献   

19.
苏波 《广东教育》2007,(12):68-69
看《水浒传》,最爱是林冲。因为与大多梁山好汉相比,林冲显得更温情谦逊一些。武松固然豪气冲天,但手段冷酷狠毒,让人不寒而栗;李逵自是忠勇,毕竟太过嗜血,两把板斧不分青红皂白,不知砍下多少人头;宋江有义,却是无情、无趣得很;鲁智深行侠仗义,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超伦绝群而又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林冲就是这诸多英雄形象中耀眼的一颗。本文试就林冲性格、处事中二重性——"忍"与"不忍"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其原因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