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课题】乡村“善治”路在何方——以《秋菊打官司》为例说法【联读文本】《礼治秩序》《无讼》《长老统治》等【设计意图】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什么是“善治”?如何实施?我们尝试从传统文化中去探寻智慧。  相似文献   

2.
【《灰雀》教学片断】 师:“婉转地歌唱”是唱得怎样? 生:就是唱得很好听。 师:除了婉转地歌唱,还可以婉转地干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正>【专题任务】以“情感逻辑”为教学视点,解析诗人的心路历程,从而透视诗人的思想,探寻诗人出离精神困境的路径。【中心问题】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是如何走出精神困境的?【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双梦”破灭师:徐志摩在康桥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令我想起唐代诗人元稹的一首爱情诗《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相似文献   

4.
邯郸学步     
枫叶 《下一代》2011,(6):25-25
【出自】:《庄子·秋水》 【出自】:“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解释】: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注释:“【终鲜】终于没有。”这一注解明显有误。若将“终”解释为“终于”,整个句子怎么翻译得通呢?  相似文献   

6.
【课例回放】(教师板书课题、作者)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雅舍》一文。谁知道梁实秋?生:他的散文写得非常好,他好像考入了清华,后来在清华教书。师:还有吗?生:他好像还有作品《白猫王子及其他》。师:知道他的散文集了,很好,这已经不错了。有没有人读过梁实秋的《雅舍》?有吗?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2~64页。【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激发挑战欲望师:同学们,看过《极限挑战》吗?今天就先去看看东方卫视的《极限挑战》,再来一场属于我们自己的“极限挑战”。(播放南繁基地体验水稻种植,谢安华院士耐心讲解如何插秧的视频片段)师:视频中哪句话或哪个场景感动到你?生:晚霞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劳动魂。  相似文献   

8.
典故三则     
【原典】 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 《孔子家语·好生》  相似文献   

9.
【解析】Howis/was…是问候别人近来过得怎样或询问健康或某一方面的情况或询问事情进行如何的习惯表达。类似的表达还有:“Howareyou?你好吗?”“Howarethings?近来怎么样?”“Howisitcoming?日子过得怎么样?”“How’severythinggoing?  相似文献   

10.
马均 《四川教育》2009,(12):40-40
【案例】《“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片段:师:你是如何看待小巴迪父母亲的不同评价的?生1:母亲说“精彩极了”是出于巴迪还小,而且写的是第一首诗,哪怕再差,也要鼓励;而父亲说“糟糕透了”是出于诗本身的好坏。  相似文献   

11.
<正>【写作任务与引导】北宋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有言:“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方寸之间,都能让文人领略四季的变换。同学们一定都去过不少地方吧?是否注意到季节给地域带来的妆点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写作写景抒情散文。【教学过程】(一)选材——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保持安静,看看什么样的画面能最快浮现在你的“眼”前,这个景色是否曾经在你脑海中留下过深深的印记?这是哪里的景致?当时天气怎么样,是什么季节?你又在做什么,  相似文献   

12.
【原文】 邴原泣学《初潭集》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什么是面积》。【教学过程】一、说、摸、请三环节,建立面积表象1.说“面”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字?(屏幕上出现一个大大的“面”字)生:“面”字。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面?生:铅笔盒的平面、地面、墙面等。  相似文献   

14.
(一)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③不习乎?”(《学而》)【注释】①曾子:曾参(shēn),字子舆,孔子的弟子,小孔子46岁。②省(xǐng):检查反省。③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学问。【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忠实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二)子曰:“岁寒①,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②也。”(《子罕》)【注释】①岁寒:一年最寒冷的时节。②凋(diāo):凋零,萎谢,草木的花叶脱落。松柏四季常青,经冬…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 【导入设计】 师:同学们,你们能在纸上画一个大于0°、小于180°的角吗? 生:能! 师:那么比一比,看哪个同学画得又好又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校招生》2010,(7):28-28
答题技巧 答主观题先列理论再论证 【考生疑问】“如何才能在答题时抓住政治主观题的中心点,不偏题得高分?”【名师支招】读题时建议做到“四看”。一看命题意图、指向和要求,这是基础环节,抓住了这点就抓住了根本;  相似文献   

17.
明星新势力     
《快乐阅读》2010,(11):2-3
【“谋女郎”——周冬雨】顶着唯一签约“谋女郎”的头衔儿出道,“山楂树之恋》里的“静秋”周冬雨如今也成了娱乐圈里被人津津乐道的对象,这也让中国“最清纯”女生周冬雨一夜成名。“她干净得像一张白纸.她就是‘静秋一’.张艺谋用这样的语言对新晋“谋女郎”做出了最高评价。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50页例1,第51页“练一练”,第53页练习九第1~3题。【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铺垫激趣师:上课前,我们先来聊聊天,放松一下,大家喜欢看电影吗?有没有看过《红海行动》?(教师播放剪辑过的《红海行动》、海盗及中国海军护航视频)  相似文献   

19.
1.由面导点,课前激趣在教学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时,为了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课前我设计了以下导语:“一提到“秋”,硕果累累、天高气爽、风霜高洁、落叶萧萧等景象仿佛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不仅会给人丰富、充实的想像,也会给人愁苦、萧条的感受。请同学们想想,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是如何描绘抒写秋景的?比如说,杜甫在《登高》中是如何描绘秋景的?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又是如何描绘秋景的?欧阳修在《秋声赋》中如何展示了秋天的萧条的?而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又是如何描绘秋天的生机的?”随着这一串提示,课…  相似文献   

20.
李龙满 《四川教育》2009,(12):41-41
【案例】四年级《猫》教学片段师:猫虽然贪玩,但也非常尽职,请自由默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个词看出猫非常“尽职”?生1:我从“屏息凝视”看出猫非常尽职。师:你知道“屏息凝视”是什么意思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