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下,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既是一句醒目的标语,也是非常流行、十分吸引人眼球的口号.仔细琢磨这句口号,可“喜”之处在于,它提示和号召人们关注孩子、重视孩子,以孩子为主体,彰显一种“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精神.而“惑”则在于践行起来很难做到.在三个“一切”中,“为了一切孩子”应当做;“一切为了孩子”难做到;“为了孩子一切”做到难.对待这一口号的正确态度应是,它可以作为行动的参考标准,但不能成为行动指南.否则,将会适得其反,即由善意的引导变为可怕的误导,变成一种忽悠、虚饰与矫情.  相似文献   

2.
从面对几十个孩子时束手无策,到组织各种游戏、活动时游刃有余,这其中真不知有多少是得益于《幼儿教育》。我从“育苗人”中学到了同行们一切为了孩子的奉献精神,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做个“孩子王”的信心;从“教育笔记”中懂得了该怎样总结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写下了一篇篇工作日记;从“活动设计”中获得了设计各种教学活动的金钥匙,使自己多次在市内开了公开课……但我更要感谢的是《幼儿教育》曾经给我的“鼓励”。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指导思想几乎成了教育界的共识。的确,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应该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最后的归宿。但当这些理论回到它的本身关照,即回到教育生活中去的时候,当我们试图把这些操作的理论变为理论的操作的时候,忽然发现许多问题实在值得我们去做更全面深入的思考。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听到学生对学校教育抱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怎么就不多理解我们一点,多为我们想想”?而我听到老师对学生抱怨最多的一句恰恰又是“这…  相似文献   

4.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新课程改革中最流行的一句话,它生动而又深刻地揭示了课程改革思想的精髓。笔者认为,这一观点也应该是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落实《课标》的出发点和归宿。那么,我们如何在优化课堂阅读教学中,具体有效地贯彻“课改”思想落实好这三个“一切”?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作为党的预备队——少先队组织,应在实施中积极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今年7-8期杂志上,我们刊登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文的上篇,为广大辅导员和少先队工作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习辅导资料。现将下篇呈给读者,希望辅导员们能认真学习、领会,把“三个代表”思想与少先队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与时俱进,开创少先队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一谈到读书,父母亲的态度就跟平常不一样了,几乎什么都按照孩子的意思。“吵死了,我在读书,快把电视关了。”或“我要读书,不能帮忙干事。”孩子这么一说,马上就回答:“好!好!”只要孩子肯读书,家长什么牺牲都甘愿。孩子了解了父母这方面的弱点,便把读书当作护身符,向父母提出一切要求。对孩子来说,似乎是生  相似文献   

7.
一般人都想要给孩子最好的、成功的人生,但是,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是“成功”?最近,一位多年前我教过的学生让我思考了许多事。  相似文献   

8.
反抗一切     
“不,不穿这双鞋!”“不,不洗澡!”“不,不喝汤!”……最近,我让孩子干什么他都反抗,真烦人,宝宝以前很乖,为什么现在开始反抗一切呢?  相似文献   

9.
古今中外的许多书,是干什么用的?我看正确用途只有三种:一是为了刚刚识字的小孩子、年轻人去读的;二是为了上述的人去背、去抄的;三是为了已有知识或已有见识的人忘掉这一切书去发现什么、实践什么。除了上述三者之外,最无聊、最讨厌的是这样一种人:读书只是为了写书,  相似文献   

10.
《陕西教育》2014,(4):18-20
提起春游,你会想起什么?是临行前夜辗转难眠的兴奋.是飘荡在春风里的欢快歌声,还是和伙伴们一起追逐打闹的惬意?可对于今天的很多孩子来说。这一切正渐行渐远——一条“安全高压线”.让“憋在春天里”成为不少学校的“常态”。  相似文献   

11.
闫荣霞 《家教指南》2007,(12):42-43
朋友一家来做客。我们几个人话题三转两转就转到孩子身上,这一聊,我才发现朋友竟是不得了的“婆婆嘴”。 问题一: 当时,朋友一边爱怜地抚摩她孩子的脑瓜,一边问我:“你想好将来让孩子上什么大学了没?”我吓了一跳:“我孩子才12岁,现在就想着让她考什么大学?”  相似文献   

12.
明天 《家庭教育》2008,(2):34-36
他说:“我们主要向您咨询孩子教育的问题。我妻子以前性格温顺,可现在经常打骂孩子,孩子一看见她,就紧张得发抖……” “这孩子天性调皮捣乱,不严厉点怎么行?你这个当爸爸的尽了什么职责?竟然还好意思指责我……”妻子情绪有些激动。  相似文献   

13.
和朋友聚会的时候.有一个朋友问我:“是不是幼儿园都喜欢让孩子播报新闻什么的?”我说:“是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朋友接着问:“可是为了提高一个孩子的能力.要牺牲那么多孩子的时间划得来吗?”原来这位朋友是某幼儿园的家委,经常被请到幼儿园当义工.她发现每次播报的时候,下面的孩子总是显得很不耐烦,吵吵嚷嚷,也没几个正经在听。  相似文献   

14.
刘成 《成才之路》2009,(30):49-49
每次上课前,总有一些孩子围着我问:“老师啊,这节课我们玩什么呀?”听到“玩”字,我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难道我一个中学体育老师仅仅就是一个带孩子玩的“孩子王”吗?  相似文献   

15.
成长是一个过程,很多情绪说不清道不明。当孩子被不良情绪缠绕,当孩子有点儿烦,当孩子不愿意解释这一切……父母该怎么办?沟通是艺术,沟通更是爱的传递。“今天在学校吃的什么饭呀?”每次接女儿放学回家,我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都是从吃开始。“面条!”女儿干干地回了两个字之后,继续往前走。  相似文献   

16.
严德婷 《知识文库》2022,(22):85-87
<正>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从儿童本位出发,可以说这是所有幼教工作者的初心,动力,也可以说是使命。而“活”的教育,则是实现这一切的根本途径,我们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也只能从孩子身上来。与孩子们一起创造“活”的环境,寻找“活”的内容,运用“活”的方法,一切只为了有灵魂的教育,为了回归儿童本真。在真实的案例中,我们感受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真实血肉,同时也不断质疑,不断思考。  相似文献   

17.
“这孩子你是怎么管的!成绩这么差?”教师对家长横眉冷目。“这学生你是怎么教的?你还有脸质问我!”家长对教师一脸怒容。“说!你是怎么学习的?我为你操心费力,你就学成这样?你对得起我吗?”家长开始追究孩子的责任。“我教过那么多学生,就没见过你这样的,怎么教都教不会。你让我说你什么好!.”教师也开始追究学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当上“孩子王”,每天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不由得常想起自己的童年。十几年前的孩子是不敢跟今天这一代“小太阳”相比的。他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什么没有?可家庭和幼儿园,还在不断创造着更美好的一切……不过和孩子们相处久了,我总觉得他们身上还缺少一点什么。我们当年的孩子,似乎更可以骄傲些。究竟是什么呢?我终于在一次教跳绳时找到了答案:自由。那份无拘无束的“自由”。我们那时候,哪用得着老师教呢。只要随便捡几根包装绳、带子,到孩子圈里去混上几  相似文献   

19.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是我园教育的宗旨以及对孩子人格和权利的尊重与关爱。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我们更应该树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未来孩子的一切。”为当代孩子的未来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未来的孩子准备良好的生存环境,实现代际之间的和谐发展,达到人类、环境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一切为了孩子“是许多幼儿园的办园宗旨。但是一直以来,对多数幼儿教师而言,它只是一个比较模糊、笼统的概念。2007年12月,在我园争创山东省“十佳“幼儿园活动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它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一个单一的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