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理论为视角,对30个省区市的高职分类考试改革展开分析,发现:政策本身方面,政策对齐现象严重,政策制定的技术规范有待提升;执行主体存在功能性和基本能力建设的缺失;目标群体对政策认同度与满意度仍有上升空间;政策环境上,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因素的支持力度不够。对此建议:优化制度设计,完善政策内容;统一开发管理系统、规范业务流程,提升政策执行人员素养;改善内外部环境,增强目标群体的政策认同感。  相似文献   

2.
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在执行中面临诸多掣肘因素。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从政策本身、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政策环境等方面分析教师绩效工资政策的执行过程,发现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面临着政策本身的模糊性与"逐级发包制"的政策执行梗阻、执行机构及执行人员的执行能力与行动能力不足、目标群体的政策认同度与满意度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因素的支持力度不够等四重困境。在建设新时代教师队伍的进程中,需要从优化制度设计,完善政策内容;优化政策执行人员素养,改进政策执行方式;优化目标群体利益,增强政策认同感;优化舆论环境,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等方面破解困境,以全面提升绩效工资政策的执行力,推动政策目标更好地实现。  相似文献   

3.
高校分类发展政策的有效执行是引导我国高校在多元类型赛道争创一流、深化高校分类综合改革的关键。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从政策本体、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政策环境四个维度可以考察我国高校分类发展政策执行过程。研究发现:高校分类发展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面临分类政策体系的内在限制、省级政府政策执行的动力不足、利益冲突造成发展的认知偏差、分类发展战略的社会认同乏力等现实阻滞。为达到我国高校分类发展政策执行的理想效果,未来应优化政策顶层设计,完善高校分类发展政策体系;强化执行机构动力,提升高校分类发展政策效力;深化目标群体认知,拓展高校分类发展政策参与;净化政策执行环境,重塑高校分类发展政策生态。  相似文献   

4.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颁布拉开了教育评价改革的全新帷幕,该政策的有效执行是确保改革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然而在实践中,教育评价改革政策执行遭遇政策设计不完善限制执行效力、执行主体缺位和管理机制缺陷延滞执行进程、目标群体认同迷失与观照匮乏增大执行阻力、消极文化和条件滞后弱化执行基础等多重阻滞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改革的实施效果。为纾解这些现实阻滞,推动教育评价改革政策的有效执行,需完善政策顶层设计,推动政策及时供给;培育执行主体能力,健全政策执行机制;提高目标群体认同,增强主体性观照;优化改革文化环境,夯实政策执行基础。  相似文献   

5.
课后服务是解决“三点半”难题与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举措。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分析发现,我国省级政府课后服务政策执行面临政策体系尚未完善、政策执行主体能力欠缺、目标群体缺乏政策认同、政策执行缺乏良好环境等现实问题。应从优化政策顶层设计,提高执行主体能力,增强目标群体政策认同,改善政策执行环境来推进课后服务政策有效落地。  相似文献   

6.
政策的有序执行是确保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全面审视首轮“双一流”建设的政策执行过程,发现在理想化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环境四个维度,其分别面临政策本体内在限制导致政策执行力度减弱、机构执行能力不足致使政策执行效率降低、目标群体认知偏差造成政策执行阻力增大和政策环境建设乏力引致政策执行基础薄弱等现实困境。在新一轮“双一流”政策的后续调整与执行过程中,须从优化制度顶层设计,提高政策执行力度;强化机构执行能力,健全政策执行机制;提升目标群体认知,增强其政策参与意愿;改善政策执行环境,夯实政策执行基础等方面找准出路,以持续促进“双一流”建设政策落实、稳固推动“三步走”战略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7.
实施民族教育差别化支持政策是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以及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借助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有效厘清民族教育差别化支持政策执行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系统把握执行样态。通过分析民族教育差别化支持政策执行中的困境,发现政策文本的内在局限、治理结构的协调不畅、执行主体的素质欠佳、目标群体的认知偏差及外部支持力度不足等都是阻滞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因素。破解政策执行困境的关键在于,认识政策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复杂性,耦合政策文本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实施,实现执行机构的高位推动与联动治理,加强引才留人与提升人员执行能力,打破目标群体的固化认知与激发其内生动力,持续优化政策执行环境。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现依赖政策的有效执行。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分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本身有待完善、执行机构协同性有待加强、目标群体观念有待转变及外部环境薄弱,是影响相关主体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表面化、碎片化、形式化偏差的主要因素。完善产教融合政策的顶层设计、增强执行机构之间的协同性、提升目标群体的支持度、优化外部环境,不仅成为解决政策执行偏差的破解之道,也成为提升产教融合政策执行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政策出现不同程度的执行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学前教育政策体系不完善,政策执行主体专业性不足,科学地政策执行评估体系缺失,政策执行方案制定随意化,支持性政策执行环境缺失等。为提升学前教育政策执行效能,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执行应当着力提升政策执行人员的专业素质,合理确定学前教育政策执行目标,有效配置学前教育政策执行资源,加强政策执行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提高执行主体及目标群体对政策的认同度,合理有效解决学前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方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0.
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一些现实问题,主要表现为政策目标与执行结果之间存在效果落差、不同政策执行主体之间存在行动落差、不同政策目标群体之间存在获得落差。职业教育政策执行问题的成因较为复杂,从政策执行逻辑闭环、政策执行主体动力机制和政策执行环境三个维度加以分析,主要在于职业教育政策执行闭环存在缺陷、职业教育政策执行动力机制欠缺、职业教育政策执行环境复杂。可以从完善政策执行逻辑闭环、改革职业教育政策试点和优化政策执行路径环境三个维度来解决职业教育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沙莉  于挥  黄爽 《中学教育》2019,16(5):13-22
近年来为缓解幼儿园"入园难"问题,北京市推行半日班政策,以增加幼儿园学位,让更多幼儿有机会接受优质学前教育。本研究借助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从政策本身、执行环境、执行机构和目标群体四个方面对北京市幼儿园半日班政策执行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剖析该政策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冲突",并就"冲突"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促进半日班政策进一步完善与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12.
农村课程改革是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实现课程育人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政策执行的视角出发,运用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作为分析框架,从政策文本、执行主体、目标群体、执行环境四个方面剖析了我国农村课程改革在实际执行中面临的困境。从该理论框架涉及的影响农村课程改革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着手,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助于课程改革政策真正在乡土社会中实施的建议:细化农村课程改革政策文本;提升政策执行主体的专业水平;提高政策目标群体对农村课程改革政策的认可度;共创良好的农村课程改革政策执行环境。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提高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而决定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根本,取决于其能多大程度地促进政策目标群体参与到政策执行中来。通过加强对目标群体的政治社会化力度、加大对目标群体的政策宣传强度以及加深与目标群体的政策外部沟通广度,就能促进其认同、接受、遵守并内化公共政策,从而为政策的有效执行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运用史密斯模型分析理想化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及环境因素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就业政策执行过程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加强硕士研究生就业政策法律化和体系化,构建能动的网络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目标化、明细化,优化教育环境和市场环境,以期突破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就业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贯彻执行政策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责任,也是解决政策问题、实现政策目标的关键.促进地方政府有效执行政策,首先要加强与目标群体的互动,改进执行手段和方式,加强政策宣传,扩大公民参与;其次要准备充分的执行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物资源、信息资源和权威资源;再次要构建良好的执行环境,包括良好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法治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6.
政策工具是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为促进社会公共问题的有效解决或者达成既定的公共政策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手段和机制,理应成为转型期我国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研究一个崭新的视角。在剖析政策工具的内涵、分类及其选择模型的基础上,探讨政策工具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政策工具自身的特性、政策目标、政策执行主体、政策目标群体和环境等五个影响因素揭示出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工具"原因,为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矫正和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班就读解决了许多特殊儿童的入学问题,但目前却处于从规模效应向质量效应转变的执行过程之中。基于政策执行综合模型的视角审视,随班就读政策执行的现实困境表现为:现有理论与技术不足、目标群体复杂和利益相关者行为调适幅度过大等特点影响了该领域问题的可处理性;随班就读的政策条款、政策资源以及执行机构存在的不足限制了对执行过程所具有的规制能力;文化环境、教育环境、舆论环境中存在的不利因素相互裹挟致使公众社会认知存在偏差,难以形成政策认同。据此,加强系统的循证研究、建立利益协调沟通机制、完善政策文本体系、优化经费资源投入、强化部门执行机制、营造积极的社会环境可作为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普惠性托育服务政策的执行受到政策文本质量及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理论视角,从政策文本、执行主体、目标群体及执行环境四方面审视我国普惠性托育服务政策执行的过程,发现政策的执行存在偏差,具体表现为政策文本的工具模糊与地位架空消解执行的力度、执行机构的联动不畅与主体受限导致执行的偏度、目标群体的托育服务供需矛盾拖延执行的进度、执行环境的恶性竞争和资金紧缺制约执行的效度。要破解政策执行偏差,应将细化顶层设计、强化管理机制、弱化供需矛盾和优化环境系统等作为突破路径,以期为我国普惠性托育服务政策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执行受到政策问题特性、政策本身、执行组织、执行人员、目标群体、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策资源保障需进一步加强、基层执行组织价值取向有待调整、执行人员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目标群体态度不够积极、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  相似文献   

20.
从公共政策执行的角度看,草原生态治理政策执行是作为政策执行主体的政府与作为目标群体的牧户相互作用的过程。牧户是内蒙古地区草原生态治理政策中最大的目标群体,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好坏归根到底取决于牧户的行为和态度。因此,各级政府要通过积极促进牧户参与草原生态治理政策的全过程、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加强执行人员队伍建设、改进政策执行方式与手段、建立草原生态环境信息公开机制、完善草原生态治理区后续产业发展及服务体系建设等措施,构建草原生态治理政策与牧户行为相互调适的政策执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