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境作文教学举隅江苏海门市正余中心小学王汉江,李新凡是能触发人的感知、思维、想象、联想,并能激发人的情绪的各种社会的情景和境况,均可称之为情境。情境作文就是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诱发写作动机,指导观察,引发想象,产生联想,借用平时所积累的相关材料而表...  相似文献   

2.
想象画教学要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经验水平、理解能力及认识规律等实际情况,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充实想象内容,提高想象能力,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去与现实生活中感知的事物发生联系,产生推理、联想或幻想虚构,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想象训练. 一、无命题想象画的教学 我们可以把联想当作想象的初级形态.以实物启发联想是要求学生观察具体实物,把产生的联想表现出来,它与记忆画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记忆画教学侧重于对具体形象、场景、情节的回忆,而表现联想的面要广阔得多.它可以是学生产生的接近联想,可以是相似联想,也可以是对比联想,还可以在观察实物启发学生联想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形象.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的学生及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分别采用实物启发学生联想,以模糊的形象引起对具体形象的想象,以文字或语言描述引起想象三种方式启发学生产生联想.  相似文献   

3.
教学情境是指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它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内容,创设一定的教  相似文献   

4.
首先,音乐欣赏的曲目安排要做到由小到大,由易到难,欣赏作品的形式,可以从声乐曲或小型器乐曲开始逐渐向大型声乐作品、器乐作品过渡。在音乐作品的国别上,可以先从我国的音乐作品开始,然后逐渐引入外国的曲目。在音乐作品的内容及形式方面,可以从易于理解的有标题的音乐作品入手,逐步开拓无标题音乐作品的欣赏领域。其次,音乐作品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样一个心理反应过程:外部音响感知→想象→联想→情感共鸣→理解认识。音乐欣赏教学必须遵循着这样一个由表及里的心理反应过程,引导学生从音响感知入手,逐步展开想象、联想并引发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5.
在儿童文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首先要使学生在了解作者审美情感后,获得自己的审美感悟;其次要启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和联想,提高他们的审美想象和联想能力;其三要学习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从而获得审美感知。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情境,激发联想儿童是想像力最丰富、最活泼时期。儿童愿意去发现各种事物。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创设情境。激励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  相似文献   

7.
欣赏教学要使学生生活经验与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联系起来,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音乐欣赏应启发学生的丰富联想和想象,可以用两种方式,一是由描绘音乐引起联想,二是由音响感知与情感体验引起自由的想象。 我在教学中利用生动形象的故事、诗歌、语言以及录象、图画、幻灯等,为学生在生活经验和理解音乐之间架起联想和想象的桥梁。如:在欣赏《丰收锣鼓》时,我先复习过去学过的打击乐器,出示打击乐器的挂图,听打击乐器的音响,按顺序为:堂鼓、板鼓、大锣、小锣、云锣、碰钟、木鱼,把视、讲、听结合起来,以熟悉打击乐器的  相似文献   

8.
正想象画教学是以培养想象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绘画教学方式。想象画教学经常采用无命题自由想象和有命题想像两种形式。无命题自由想象是指以想象训练为目的,不一定表现特定主题的想象画教学。首先,这种教学方法通常以实物启发联想。以实物启发联想要求学生观察具体实物,把产生的联想表现出来,它与记忆画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记忆画教学侧重于对具体形象、场景、情节的回忆,而以实物启发联想要广阔得多。它可以是学生产生的接近联想,可以是相似联想,也可以是对比联想。  相似文献   

9.
首先,音乐欣赏的曲目安排要做到由小到大,由易到难,欣赏作品的形式,可以从声乐曲或小型器乐曲开始逐渐向大型声乐作品、器乐作品过渡。在音乐作品的国别上,可以先从我国的音乐作品开始,然后逐渐引入外国的曲目。在音乐作品的内容及形式方面,可以从易于理解的有标题的音乐作品人手,逐步开拓无标题音乐作品的欣赏领域。其次,音乐作品欣赏时,欣赏要经过这样一个心理反应过程:外部音响感知一想象→联想→情感共鸣→理解认识。音乐欣赏教学必须遵循着这样一个由表及里的心理反应过程,引导学生从音响感知人手,逐步展开想象、联想并引发情感共鸣,最后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意境,即从喜听到动情,从动情到理解。使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到理智欣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盐池县三中冯鑫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要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它既可以是由感知某一事物而想到与此有关的另一事物,也可以是在回忆某一件事物时又想到了与此有关的事物。想象是在现实刺激影响下,...  相似文献   

11.
龚莉 《辽宁教育》2005,(7):121-121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主要包括歌曲欣赏和器乐欣赏。一般来说,人们欣赏音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外部音响感知。第二阶段,想象联想。第三阶段,情感共鸣。第四阶段,理解认识。这四个阶段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发展过程,即从感知体验进入联想、理解的认识过程。这里,感知体验为先,通过听觉直接接触到音响,在感知体验中发展联想(想象)思维,  相似文献   

12.
维果茨基的创新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果茨基把任何引发新事物产生的行为都视为创新行为,认为创新想象经历感知、分离、联想、具形化四个过程,经验、言语、需要、情感、环境是影响创新的主要因素;他认为创新想象始于游戏,到成人期达到发展高峰;主张通过拓展经验、鼓励想象、培养兴趣等途径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维果茨基的创新观对当今创新研究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写作教学,联想与想象能力的培养在写作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写作教学中存在学生思维不清晰,思想不活跃,缺乏联想与想象能力。因此,在初中写作教学中,联想与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一、联想与想象的概念界定联想是由此及彼即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引出与之相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审美心理的构建,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散文之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用思维填补散文语言空白;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学会把握散文中的各种联想规律,更好地品味散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经验迁移,从生活中找到经验,延伸感悟。  相似文献   

15.
可以说联想与想象架起的是课文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迸出的是灵感的火花,而名作名篇带给读者的审美愉悦首先是让我们在与作者对话的时候,引发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绽放出一连串智慧的花朵,尤其是课文言已尽而意无限的时候——作者留白处,可恰到好处地诱发学生习得作者娴熟的构思谋篇技巧,引领学生进入写作训练的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16.
联想和想象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有着重要意义。从思维学的角度。联想可以划分为形象联想和抽象联想。形象联想主要包括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根据形象联想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词语和作文教学进行联想训练是方便有效的途径。从思维学的角度。想象也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就需要唤醒学生的再造想象。而创造想象的训练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17.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方法各异 ,联想是其中之一。“联想”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想象、培养创新思维有其特殊功效。“联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它是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 ,或由当前感知的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还是一种重要的发现方法 ,例如 ,由能被 6整除的数 ,就联想起一定能被 2和 3整除 ,因为 2、 3都是 6的质因数。因此 ,教学中要充分发掘教材的内涵 ,引发学生广泛联想 ,拓宽思路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运用因果联想 ,培养思维的求异性   因果联想是指具有因果关系的两类事物之…  相似文献   

18.
李文俊 《现代语文》2008,(7):132-132
提起作文,学生常感到“没什么可写”,“无话可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和积累材料少,或有材料不善于调动有关,但主要原因是缺乏联想和想象。而在作文教学中,联想和想象能力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写作必不可少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来提高作文水平。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呢?  相似文献   

19.
所谓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联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此再想起其他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是一种自觉的或有目的的想象,它在我们数学中无处不在.运用联想我们可以进行数形转换,对数式结构进行想象,联系有关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可以化未知为已知.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0.
张剑 《时代教育》2010,(3):245-245
想象画是学生绘画的基本训练方法,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想象画教学中,创设直观、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想象;指导学生体验生活,丰富学生想象;启迪学生思维,引发学生联想、想象和顿悟;恰如其分评价学生习作,激励学生想象,让每个学生都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柬绘画出美丽的想象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