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小就知道,"爱"的反义词是"恨",却从未深刻地理解过爱与恨的真正含义,直到自己也学会了去爱或去恨一个人。捧着书,书上的文字道出了我的性格:固执,甚至有些偏执。因为我一直都认定,爱的反义词就是恨。爸爸和妈妈吵架的时候,我问妈妈:"你爱他吗?"她说:"不爱,爱就不会吵架了。"我再问:"那你恨他  相似文献   

2.
从事编辑工作久了,总会在不经意间陷入一种可怕的状态中,就是对文字阅读显露的疲态。这种疲惫感会吞噬人的审美能力、耐性,甚至情感,从而形成一种莫名的冷漠感。这让我想到不久前在《文苑·经典美文》上看到的一篇张晓风的散文,其中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爱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  相似文献   

3.
人生三象     
尼采以骆驼、狮子和婴儿比喻人生的精神阶段。骆驼、狮子好懂。骆驼,贵在其吃苦负重。人们总能看见"沙漠之舟"在干旱荒苦的沙漠戈壁艰难跋涉的形象。尼采认为人生先得吃苦,这很像中国古代儒家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国民间亦有劝孩子小时候要学会吃苦的俗谚:"小时不晒背,老时必受罪。"少时吃苦,经历一些坎  相似文献   

4.
狮子看到人骑在骆驼背上,手里还拽着一根穿着骆驼鼻骨的绳子,就大惑不解地问骆驼:"你那么高大,浑身又有使不完的力气,为什么甘心受人的使唤呢?"  相似文献   

5.
从事编辑工作久了,总会在不经意间陷入一种可怕的状态中,就是对文字阅读显露的疲态。这种疲惫感会吞噬人的审美能力、耐性,甚至情感,从而形成一种莫名的冷漠感。这让我想到不久前在《文苑·经典美文》上看到的一篇张晓风的散文,其中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爱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  相似文献   

6.
作文试题: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一个小男孩出于对母亲的气愤,跑出家门,对着山谷喊道:“我恨你,我恨你!”接着山谷传来回音:“我恨你——我恨你——”这个小男孩有点吃惊,回来对母亲说,山谷里有个卑鄙的小孩说他恨我。母亲把他带回山边,让他喊:“我爱你,我爱你!”小男孩照母亲说的做了,而这次他却发现,有一个很好的小孩在山谷里说:“我爱你——我爱你——”回声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的生命过程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的关系中。请以“回声”为话题作文。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佳作示例一俗话…  相似文献   

7.
“妈妈喜欢我做一个乖小孩,结果太多的规矩只会令我内·心更加反叛!”“我在香港三个电台拿了14个奖座,只输给刘德华,可那又有什么意思呢?”对很多记者来说,“谢霆锋”是个让他们又恨又爱的名字。恨,来自于他为人处事的特立独行、狂傲不羁;爱,来自于他身上到处都是令读者、歌迷和记  相似文献   

8.
正一.厌学心理的具体表现厌学是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或冷漠态度,甚至表现出逃避行为的心理问题。一般来说,对厌学的界定是:对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科失去了兴趣而不愿学习,目前学习完全处于被动应付、混日子的状态;绝大部分文化课学习成绩很差且抱毫不在乎的态度。具体包括: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不努力导致成绩差,又毫不在乎;怕考试;恨书、恨老师、  相似文献   

9.
<正>近来组内教研,学习了初三的一节语文复习课,在复习到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教者将词中的"恨"释意为"怨恨"。笔者对此产生了质疑。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就编选了北宋大词人苏轼的这首中秋咏月词。"恨"字就出自词的下阕"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教材下面的译句为:月亮对人不该有什么怨恨,可是为什么它老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对照译句,可知教材将"不应有恨"的"恨"释义为"怨恨"。再翻阅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书  相似文献   

10.
<正>《庄子·大宗师》中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我认为,庄子眼中的爱,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相濡以沫"。就像两条鱼活在车辙的水中,眼看水将涸、命将休,这两条鱼为了生存,就相互呼着湿气,滋润着对  相似文献   

11.
一、恨的缺失 通过媒体宣传我们会发现,现在情感教育的流行语是“爱的教育”。仿佛爱是全能的,只要有了爱,学校就会办好,教育就会成功,人们就能健康成长。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也经常看见国人对周围事物的冷漠,在他们的身上,最缺少的是什么呢?是鲜明的爱与恨。在这些冷漠的背后,折射出一个令人隐忧的社会现象:爱和恨的情感缺失。  相似文献   

12.
近日教<少年王勃>,有青年教师问我道:"教得轻松,学得愉快,信手拈来,怎得神来之功?"笑答:"痛并快乐着!"王国维说,做学问有三个境界.我觉得,教课也是在做学问,一次成功的阅读教学,也要经历三重境界.  相似文献   

13.
曾经有个人让我既爱又恨,当一切误解都消除的时候,一切都烟消云散、海阔天明的时候,我又恢复了对他的爱。记得,儿时我喜欢追梦,什么都不求现实,有一个人教会了我如何去立足现实,我隐隐约约地感到自己真的好幼稚。虽然那时还小,他教给我知识,教会我做人,教我怎样自立自强,我每天沉浸在快乐与幸福之中,我渐渐地长大了,成熟了。当我再大一点儿的时候,懂得更多的时候,我发现那个我深爱的人犯下的错误竟是无法饶恕的,我心里好矛盾,我好恨他,恨他为何如此去做,为何要让我尚且幼嫩的心灵留下深深的创痕。特别是从那件事之后,因为那次他当着我们姐妹三人的面打了妈妈,原因是妈妈不会生男孩儿,我好恨他,恨死了他,于是我发誓好好学习,我一定要争口气,不要让妈妈失望。  相似文献   

14.
对于机场,我又爱又恨。爱它是因为爱看机场上的人,但这也正是我恨它的原因。人们总是离不开"你好""再见"那一套。对我而言,说再见是件很困难的事。每当电影里出现  相似文献   

15.
王翠 《黑河教育》2014,(12):19-19
正常常听到科任教师这样的感叹:"这群没良心的孩子,辛辛苦苦教了他们三年,路上碰见连个招呼都不打,真是寒心……"我们向孩子提起教过他们的老师,可能他们脑海里立即闪现出班主任的高大形象。在学生的心里,班主任是"第二家长",是刀子嘴豆腐心的"管家婆",是孩子王,是没事就与家长"串通"让人既爱又恨的人,是当时很不理解过  相似文献   

16.
<正>十、做事情三境界:谋生劳动诚实做·担当责任奉献做·自觉自由快乐做我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做老师就要热爱教育工作,不能把教育岗位仅仅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有了为事业奋斗的志向,才能在老师这个岗位上干得有滋有味,干出好成绩。——习近平上列引文出自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我把这句话的内涵与我过去讲课时说的"做事情三境界"结合起来,拟出现在的题目。  相似文献   

17.
蛮力与智慧     
狮子看到人骑在骆驼背上,手里还拽着一根穿着骆驼鼻骨的绳子,就大惑不解地问骆驼: “你那么高大,浑身又有使不完的力气,为什么甘心受人的使唤呢?”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下地理课堂人文精神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笔者认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三境界:一境界是"教知识";二境界是"教方法";三境界是"求融合",即求知识、方法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使学生在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小孩儿和妈妈闹(矛盾别扭),生气地跑到大山里,对着大山喊:“你坏!我恨你!”一会儿,大山传来回答声:“你坏!我恨你!你坏!我恨你!”小孩儿吓坏了,忙跑回家对妈妈说:“山里有个坏孩子,他说恨我。”妈妈把小孩子带回大山,对他说:“你再朝大山喊,我爱你!”小孩儿大声喊起来:“你好!我爱你!”一会儿,大山传出(回声回答):“你好!你好!我爱你!我爱你!”小孩儿高兴了,他听到了好孩子的声音,听到了自己的回声。每个人每天都能听到自己的回声。●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就会对你笑你对他哭他就会对你哭你对他有礼貌他就对你有礼貌你对他无礼他…  相似文献   

20.
人生三象     
尼采以骆驼、狮子和婴儿比喻人生的精神阶段. 骆驼、狮子好懂. 骆驼,言其吃苦负重.人们总能看见"沙漠之舟"在干旱荒苦的沙漠戈壁艰难跋涉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