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期背景下,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需要根据当前的时代背景和市场需求进行适当教育模式创新和改革,以此适应当前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篇文章主要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创新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高职学生进行学习,提升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1,(21)
随着新时期教育发展对于高职院校教育的改革要求,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工学结合已经成为普遍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加强人才培养质量,深化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改革发展,高职院校开始将现代学徒制应用进高职教育中,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一定教育成果,对于促进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与教育创新具有积极意义。对于高职机电类专业学生来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引进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专业职业技能,通过提高院校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本文对高职机电类专业教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做出分析,探究教育改革下高职机电类专业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职英语教学创新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茵 《科教文汇》2011,(28):112-11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当前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就显得极为必要和紧迫。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广大英语教师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力求探寻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尽快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和英语教育模式创新的必要性,然后对如何创新高职英语教学教育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1,(22)
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内在要求,结合当前高职教育数学课程现状,创建了学校数学素养全员培养模式,即学校所有专业开设数学课程、所有学生学习数学课程,让每一名学生感受数学魅力,习得数学精神。本文首先归纳总结了当前高职教育数学课程存在的普遍问题,接着介绍了构建数学素养全员培养模式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做法,以及实施后取得的一些成果,最后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加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既是国家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需要,也是社会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将产教融合与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机整合,为学生搭建良好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平台,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新经济形态下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才可实现更加高效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效率,不断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沈威东 《科技风》2012,(20):169
科技推动了人类的发展,人类在享有科技进步带来的愉悦及便利的同时,更多的思考是怎么为科技发展及人类社会发展做出更多更好的产品。高职培养知识体系及其发展如何适应层出不穷的新产品和新的科技知识及其创新的相互依赖程度提高的特点;提出了在工学结合的高职培养思维模式下技能发展,思考智慧启发的重要性。本文就新时期高职人才培养的创新进行探讨,阐述了新时期高职教育转变的必要性,针对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多方面就新时期高职教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基于"教学工厂"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研究,提出"双轨制"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对两种类型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双轨制"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各有优点,又相辅相成,因此建议将两种创新方法共同运用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中,同时加强建设校园文化、制度、师资队伍以及基础设施保障。  相似文献   

8.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制约高等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薄弱环节,因此,审慎地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是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水平,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向内涵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拟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困境、改革与措施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待寻求可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理论依据及具体改革措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
黄曼莹 《大众科技》2014,(11):164-166
文章对国内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究,分析了国内外感知实践教学状况,介绍了创新理论的应用,融合TRIZ理论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与感知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究,提出构建合理的符合高职教育的感知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立感知实践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等为实现提升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各项措施,对提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郭跃  陶晶 《中国软科学》2006,(12):130-136
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下并充分达到社会、用人单位和学生满意度的高职教育模式——“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教育模式的创新,这种模式将是21世纪高职院校探索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研究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结合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并讨论了建立基于社会-用人单位-学生满意的教育思想,分析“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和阐明其依据,探索对高职院校学生能力培养“无缝对接”模式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