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传统文学向来就与音乐融为一体,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无不可作吟唱。在现今的学科教学中,音乐课程与语文课程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十分必要。在音乐教学中,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让他们在感受美妙音乐的同时,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动手、动口、动脑等)去表现音乐所表达的主题,培养学生的语言和表演能力。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0,(7):145-146
本文中的小学音乐高效课堂中"高效"重点是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更为热爱生活、坚强勇敢,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让他们用真情实感去演唱歌曲。与此同时,本文分别从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合作教学以及生活教学的方式,构建音乐知识与学生认知之间的连接,让学生不仅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而且还能提升他们的音乐学习能力,更让学生形成优良品格,从而充分发挥小学音乐教学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钢琴事业迅猛发展,从而带动了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也向专业化和国际化的逐步迈进。然而,学生们对音乐作品的了解却是甚微,音乐知识匮乏及文学底蕴浅薄等,导致他们在演奏中,对作品的风格比较模糊,音乐的内涵不够理解,音乐演奏比较机械、空洞、缺乏感染力。所以,以往这种单一追求技巧,狭窄的教学重点,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我们在高师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注重培养提高学生演奏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他们音乐理论方面的学习和人文知识的积累。以便从多方面、多视角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素质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是新课改的重点。音乐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作为重要理念之一,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把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可以让他们更主动地学习,使他们自发地探索音乐,从而热爱、学习音乐,达到教学目的。本文探讨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崔丹丹 《考试周刊》2014,(58):170-171
音乐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一名成功的音乐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对音乐的热情,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日常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引导,让中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兴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6.
艺术,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能像艺术那样,磁铁般地吸引着我们的孩子,那我们的教学必定会成功,会到达一种意想不到的境地。如何抓住学生喜爱艺术的心理,把音乐、美术、表演等艺术引入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能在艺术般的语文教学中感悟文化,享受幸福,以增加我们的语文教学的魅力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一、借助音乐渲染情境,铺垫情感音乐与文学一直是相伴成长的,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在教学中灵活准确地运用音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铺垫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更加有效地集中精力,开发学生的思维。在语文教…  相似文献   

7.
文学与音乐、绘画等艺术本是一体的,它们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在语文课堂中融入音乐,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写字教学、朗读教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可用音乐来营造学习氛围,激活、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丰富、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快乐的参与,快乐的学习"是我们老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课堂上模式陈旧,提不起学生的兴致,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老师教的没劲,学生学的无趣,因此要把"快乐"带进我们的课堂以及我们的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他们从中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愉悦;还可以淋漓尽致的发挥他们自身的特点,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独白文学与主调音乐、复调文学与复调音乐、后现代文学与无调性音乐为例,说明了在外国文学的教学过程中,音乐的介入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美学体验。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通过乐音诉诸听觉进而表述隋感的艺术,它用旋律、节奏、和声等特殊手段,通过抑扬顿挫的乐音,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众所周知,在音乐教学中,所有的教学任务都必须依靠学生的听觉而得以完成、实现。我们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但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完全可以把学生培养成会听、会感、会评的“三会”学生,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音乐感受和鉴赏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享受音乐奠定坚实、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1.营造气氛,铺垫情感体验音乐教师是艺术的传播者,也是情感的培养者。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经常用"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这句话来激励学生。要引起学生的"情",教师必须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构建特定的情感氛围,打开学生的情感大门,让他们体验情绪。2.联系生活,点燃情感火种音乐的艺术就是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和教育气氛,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面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在音乐课上,情感教学的过  相似文献   

12.
文学史早已证明,诗与歌曾经同属一体,好比骨肉兄弟.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认定,文学、音乐这两种艺术形式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相通的东西,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协调,相互诠释.语文教学中也可以很好地利用音乐与文学的契合点,将音乐带进语文课堂,使之为我所用,通过多种艺术样式的呈现,使学生在语文课上感受到多种感官体验,从而激发他们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并能通过他们自己独具慧眼的分析,领悟出艺术作品的深层意蕴,最终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正> 一、总论 二、分论 (一)抓住歌剧特点,欣赏课文的音乐美 (二)利用对白唱段,回味课文的语言美 (三)围绕戏剧中人物的矛盾冲突,理解课文的思想美 审美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的重要手段。语文课教学则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必须利用这一优势,在教学中抓住学科特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初步的审美能力,为他们提供广泛的美育天地,使他们得到美的熏陶。 一、抓住歌剧特点,欣赏课文的音乐美。 作为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戏剧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手段来塑艺术形象和反映社会生活的。而歌剧则又是以歌唱艺术为主的文学样式。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歌剧作品时,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采用一定的方法,来掌握作品中的唱段、曲调,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从而领略作品中美的真谛和内涵。 课堂上,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音乐美,就是要让学生体验到音乐中的情调、节奏感和时代感,从中领略其优美和崇高;而音乐富于变化的、充满感情色彩的旋律又易于使他们进入角色,受到感染,犹如身临其境,引起共鸣,感作者之所感,悲作者之所悲。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这一点并末得到足够的重视,一般只  相似文献   

14.
判断一个初中生智力发展方向,文学型智力的学生用作文成绩为标准,数学型智力的学生用代数中偏难题型的成绩为标准,同他们的音乐水平作比较,准确率约为86.4%,远远高于用学生的语、数学习成绩所作比较的结果.文学型智力发展方向学生数学学习困难与其智力方向有很大关系,智力水平越高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时间会越晚;文学型智力越极端的人,数学学习困难出现的时间越早.对此,还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愉快地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莫大的快乐,也是构建和谐音乐课堂的主要目标。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愉快的学习,用亲身感受、体验和自己的表现来满足他们的"认知、表现"和"发展"的需要,真正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自主表演的舞台和梦想剧场。这也是我们教师的追求。为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打破以往沉闷地演唱、机械地演奏等教学模式,借助信息技术的运用进行愉快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感受与鉴赏是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重要的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以聆听为主要手段的感受与鉴赏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聆听、感受、评价和创编,用不同的方法和理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树立学生终身喜好的信心,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7.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是教学生欣赏和创造音乐本身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教学在理解和引申音乐作品中深层次的思想内涵.领悟和拓展音乐作品中用语言无法表达的精神境界和神韵。使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从音乐延伸至文学、美术、环境、仪表、外貌、行为和心灵等各个方面。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顾红 《早期教育》2008,(4):10-11
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幼儿园文学和音乐教学的整合可以以情感为纽带。实现文学和音乐的“心灵合一”。而文学与音乐的整合并不是将文学和音乐作简单的相加,而是一种有机整合,强调两者之间的密切关联、互通互补。下面,我们将通过在幼儿园实施的具体教学案例来说明文学与音乐是如何整合的。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师要为孩子着想,引导他们积极参加音乐活动,能够从音乐中找到快乐、感受音乐的美。这就要求我们在音乐课中,必须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大力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音乐想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用音乐开发智力,用音乐浇灌心灵之花。  相似文献   

20.
<正>新课程要求我们用新的评价理念、方法、途径开展音乐教学。评价理念强能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并以学论教。《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因此,新的评价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