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人北岛曾经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他在大学里教散文写作,让大家写写童年,发现几乎没有人会写细节,这非常可怕。意识形态化、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正在从人们生活中删除细节。一个概念出来,大家纷纷去跟风。话语中也是一样,有些人,说话只会炫耀和抱怨,却听不到任何清新动人的细节,这个情况是越来越明显了。所以,有些话越说越累人,越说越不想开口,有些人见了不如不见。但是,有些话,过去了这么多年,我一直记得。  相似文献   

2.
沫沫 《大中专文苑》2014,(12):25-25
诗人北岛曾经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他在大学里教散文写作,让大家写写童年,发现几乎没有人会写细节,这非常可怕。意识形态化、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正在从人们生活中删除细节。一个概念出来,大家纷纷去跟风。话语中也是一样,有些人,说话只会炫耀和抱怨,却听不到任何清新动人的细节,这个情况是越来越明显了。  相似文献   

3.
北岛曾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他在大学里教散文写作,让大家写童年,发现几乎没有人会写细节,这非常可怕.这个时代正在从人们的生活中删除细节,但有些细节,过了这么多年,我一直记得. 一位友人曾对我说:“我去了凤凰七次,将来老了,我还愿意穿一件红衣裳,坐在沱江边,喝一杯自己亲手煮的奶茶.”到了冬天,凤凰的人很少,她在吊脚楼上吃火锅,漫天的雪飘飘扬扬,红灯笼、热气、雾气……这样的细节有审美的成分,我一直记得.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人的形象和教养,会在不经意间于行为细节处展露无遗。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的背后是用心程度和价值观。魔鬼就藏在细节里。在这个步步为营的时代,你会通过细节审视一个人吗?你知道什么样的细节直指一个人的本质吗?很多时候,让人优秀起来的并不是大善义举或者功成名就,而是一些细微的习惯与修养。因为具备这些习惯与修养,他(她)得以在向上的路上越走越顺,渐渐与庸常之人拉开距离。生活、学习  相似文献   

5.
写人叙事的文章,离不开一定的细节描写,倘若没有细节描写,文章就显得粗疏,就会让人感到缺少生活的真实感和艺术情趣。俄国作家、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美在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是在抽象的思想。”细节,就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作文时,常常会发现很多学生作文细节的描写极差。比如有的学生写作文描述一件事情时只会平铺直述式把一件事写完,整件事没有重点,没有细节,写出来的作品没有感染力;有的把细节放在不重要的事情上,造成当说的不说,不该说的使劲说,显得主次不分;有的学生在写细节时,常常不知道在表述什么,造成写的细节前后矛盾等等。  相似文献   

7.
美国人喜欢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培养的方式是千奇百怪的,而且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甚至可以说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中。比如孩子们写出来的请假条,也充满想象力,让看到请假条的老师也会会心一笑。当然,可能美国孩子的这种请假条的内容看上去不  相似文献   

8.
高考语文150分中有60分是作文,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作文分数的高低左右了语文成绩。学习作文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绝对没有捷径可循,但是掌握一些必要的细节,会让我们在作文中取得满意的分数。在这里,我把自己在不断实战中体悟出来的一些经验与感悟写出来,与大家交流切磋。  相似文献   

9.
<正>西方有个很有震撼力的俗语叫:"魔鬼藏在细节里。"大意可以理解为:细节才是真正决定事物成败的关键。作家池莉在论述文学创作时,曾说过类似的观点:"我偏爱生活的细节。我觉得人类发展了这么多年,大的故事怎么也逃不出兴衰存亡、生老病死,只有细节是崭新的,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人群,拥有绝对不同的细节。"我们夸一个人文章写得好,常常会说"他的文字很有质感"。那么这个质感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向明康 《初中生》2012,(Z5):24-27
正不注重或不善于细节描写,是初中生作文中的通病。作家李准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成功的细节描写,能使文章血肉丰满,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病文呈现]笑着面对生活尹胜在生活的道路上,我曾遭受过一次沉重打击,差点让我倒  相似文献   

11.
师:通常情况下,一提起作文大家便头疼。虽然老师说:“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心,写人叙事一定要写好细节,一篇作文要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两三个材料来丰富文章内容。”这些我们也都能够牢记于心,然而无奈的是三点一线的生活太单调乏味,  相似文献   

12.
提到作文的浅与深.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立意的浅与深。而我这里说的浅与深.是细节描写的浅与深。平时写作文。大家都知道细节描写很重要.很多同学却不知道怎样才能把细节写好.作文中的大多数细节描写不够细.比较浮浅,没有深度,流于一般化,  相似文献   

13.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而很多学生在写记叙文时,于描写处却缺少认真的思考、细致的描摹,记叙事件虽完整翔实却难以生动,抒情议论虽按部就班却索然无味。记叙文,写人记事,写人需抓住特征,不可千人一面,脸谱式的人物描写不足以表现其人物特点,也无法更好地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写事的文章要突出重点,画面式的定格有助于作者情感的抒发,而这些重点的表现非细节描写不足以显现。李准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细节是构成艺术作品的细胞,正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细节为艺术作品的生命增添了不朽的魅力。"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  相似文献   

14.
文中的母亲,和那个时代的不少母亲一样,儿女多,没有工作,她们把一生心血都付诸儿女身上。文章抓住了时代的特点,抓住了母亲总在饭桌上站起来这一细节,分别写了母亲摆好饭菜喊大家吃饭、拿汤勺,去厨房给孙子换筷子,热凉了的菜,接电话等生活琐事,细微之中见真情,让读者在点点滴滴中品味出母爱的甘醇!细节真实、感人是文章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5.
李雅 《生活教育》2014,(6):85-86,20
正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大家天天都在使用。汉语写作水平不高,将会严重地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工作与生活。可以说,写作文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因此,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和认识:一、写作指导切实有效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多写固然重要,但如果学生多写后进步不大,他们也会逐渐失去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6.
关于报告文学真实性的讨论,近年来从总的提法上看,已趋于一致:报告文学反映的是真人真事,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真人和生活中实际发生过的真事。报告文学家应该是时代的记录员,历史的见证人。这个总概念,大家都赞同,但当进一步探讨,真实的内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时,便有了各自不同的理解,实际上是对真实性的认识仍然没有统一。比如,有人说:“细节处理和景物描写则不属于虚构问题”;有人说:“对某些细节的艺术加工,也决不能违反真实”;有人又说:“应该允许作家有一定限度的想象和虚构”;有的人则主张:“一定要绝对真实甚至在细节上也得准确”;有人主张:“允许略有虚构,不离真实的虚构”;有人主张:“报告文学必须完全真  相似文献   

17.
林晓华 《陕西教育》2009,(11):20-20
生活中往往有些细节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启示。那是在参加我市初中校长培训班的一天。培训结束,大家急着要往回赶,突然下了一场暴雨,培训场地里积水很多,差点儿就淹没了路沿石。大家小心翼翼地从长长窄窄的路沿石依次走过,有几个现象值得人关注:没有一个不敢走的,没有一个在上面跑的,没有一个落水的,没有一个过不去的。试想,如果我们不知道路沿石的高度,不知道水的深度,是否也会如此顺利地走过?其实,校长的工作,与走这些路沿石是一样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曹轩的《草房子》是美丽的人性诗篇,但没有能写出时代的真实,没有充分反映出时代的脉搏。作品写的是三年困难时期的生活,但末能反映当时真实的生活气息,因而有许多违背生活真实的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19.
“我希望我的人生可以做减法,工作越简单越好,生活越简单越好。我希望别人说我是一个简单的人,我简单了,我周围人的环境也简单了,这样大家的生活都会更美好一些。”  相似文献   

20.
每当老师要同学们把记叙文写得生动感人的时候,总有同学说:“没什么好写的”,其意思是说,生活中的一些常事不值得写,要是有董存瑞、黄继光的事迹,我也能写得感人。可是,生活中炸碉堡、堵机枪的事情极少,而那些写常事能感人肺腑的文章却浩如烟海。但是只要你用心阅读,你就会发现,作者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细腻地描绘出来,这是文章感人的重要原因。细节,是描写人物、情节、环境的最小单位。它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思想的表达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中学生写记叙文,要写得生动感人,也必须写好细节。下面,我们来看看作家怎样运用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