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一些学者认为,大团圆结局不符合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的定义,因此得出"中国古代无悲剧"的定论。本文通过对悲剧内涵的重新解读,结合中国古代"四大悲剧三部大团圆结局"的现象,从"尚圆"思想、中和之美、因果轮回、心理补偿、政治因素等角度,分析大团圆结局的心理学依据。得出结论:中国古代是有悲剧的,并且由于特殊的文化思维以及社会背景影响,中国古典悲剧折射出比现实更为深刻的悲剧性内涵。  相似文献   

2.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中的典范之作,而四幕话剧作品《雷雨》则是中国悲剧剧作的代表之作,两部悲剧作品都展示了所谓的"命运观"。通过两部剧作"命运观"异同的比较,可见命运观主题的承接与延展,揭示中西方不同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中国古代诗词历经时间的洗礼,至今仍然散发出夺目的光华,其内中浓郁的悲剧意识的底蕴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因由。本文以唐宋以前的中国古代诗词为案例,认为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悲剧意识主要有“姻缘之苦”、“别离之愁”和“亡国之恨”三种样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的悲剧和中国古代著名悲剧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力"在这两种悲剧中的表现和作用,从这一侧面发现前者之所以被广泛认可及推崇,而后者之所以被人质疑的一个重要原因:莎士比亚的悲剧里面的力元素很彻底,而中国古代著名悲剧的力却往往由于文化上对"大团圆"偏好而最后软弱下来。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原始神话具有强烈的悲剧特征,展示催人奋进的悲壮之歌是神话时代的主旋律,表现激昂的悲剧情怀是原始神话的主色调。中国原始的悲剧神话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的悲剧和人与社会的悲剧;悲剧神话大都体现出伦理道德特征,不屈不挠的意志、前仆后继的品质和奋发向上的文化精神。中国古代神话的这种悲剧精神是激励我们的先民走过漫长而艰辛的远古时代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对比中国文学史和欧洲文学史,人们注意到:中国的悲剧,产生较晚,形式独特,难以用西方经典的悲剧理论加以解释,而中国人又没有自己系统、权威的悲剧理论可以作为艺术分析的价值尺度。研究中国古代悲剧之困难是显而易见的。本文试图从中西悲剧比较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悲剧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悲剧意识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其受儒道释思想的影响而独具特色:儒家既定的人生框架束缚下的伦理道德悲剧,道家虚无人生价值映照下的生命悲剧,佛家的无边苦海包围中的生存悲剧。儒道释三家思想使得悲剧意识深深扎根在中国文人士大夫心中,并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悲剧色彩的作品。同时,儒道释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中国的悲剧精神,造成中国古代很多悲剧的"大团圆"结局。  相似文献   

8.
《娇红记》是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作孟称舜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中纯、王娇娘的爱情悲剧。中、王的爱情悲剧,不只是个人的悲剧,实际上也是社会的悲剧、历史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诗词蕴涵着广阔而深厚的美学意义,体现出中国古代文人三方面的悲剧心态:不自由;壮志难酬;相思之苦、离愁别恨。  相似文献   

10.
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世情小说开山之作的<金瓶梅>,几百年来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明代"四大奇书".诞生于封建末世的这部作品,汲取前代小说之精华开创后代世情小说之先河,尤其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金瓶梅>在文学艺术上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以一个家庭的兴衰为整个社会的缩影,融女性悲剧和商贾发迹历程于一体.其丰富的内容与高超的表现手法的确值得今人去揣摩探究.  相似文献   

11.
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世情小说开山之作的《金瓶梅》,几百年来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明代“四大奇书”。诞生于封建末世的这部作品,汲取前代小说之精华开创后代世情小说之先河,尤其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金瓶梅》在文学艺术上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以一个家庭的兴衰为整个社会的缩影,融女性悲剧和商贾发迹历程于一体。其丰富的内容与高超的表现手法的确值得今人去揣摩探究。  相似文献   

12.
迥异于西方戏剧的叙述方式是中国古代戏曲尤其是戏曲悲剧独特风貌形成的直接原因。从今天的文体观来看,古代戏曲中实有着小说与戏剧叙述方式共生的现象而又倾向于前者,突出表现在叙述者的存在、开放式叙事与史传式结构等几个方面,这种"小说化"的叙述方式给古代戏曲悲剧带来了两点影响,表现在文本存在形态的复杂性和兴亡悲剧的杰出成就上。  相似文献   

13.
沈复《浮生六记》是我国古代文言小说中不可多得的自传体抒情之作,书中"余"与芸娘伉俪情笃,追求自由,却难为封建卫道士所容,终于难逃其悲剧命运。二人两次吃粥时的不同境遇令人唏嘘,书中所抒写的女性命运与人生处境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4.
窦娥作为中国古代极为突出的悲剧形象,和现代美国的悲剧形象——安迪·杜佛尼之间存在差异也有相似性,本文着重探讨了他们身份、外因和结局的一致以及在追求目标、反抗手段和喜剧结局原因上的差异,试图论述两者悲剧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  相似文献   

15.
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悲剧戏更是元杂剧中的精粹。近十年来,很多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元杂剧悲剧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分别从悲剧形象彰显悲剧精神、中和之美消解悲剧情节、淋漓尽致铺洒悲剧人生等方面概述了近十年元杂剧悲剧研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分析了研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在以西方为本位的悲剧美学研究氛围中,我国古代剧论中的悲剧美学竟成了研究视野的盲点。为建设我们民族悲剧美学体系计,这种状况实应迅即改观。我国古代剧论中的悲剧美学,滥觞于十二世纪悲剧戏曲十分发达的元代,在明中叶的《琵琶记》与《拜月亭记》优劣之争和《西厢记》结局之争中得到发展,及至晚明和清代则蔚然成时代之大潮,而清末王国维又总其大成并引导与西方近代悲剧美学融和。本文不打算纵向描述其发展史,而仅就明清两代这段最重要的发展时期的悲剧理论作综合概括,以图归纳出我国古代悲剧美学传统中最具本质意义的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清曹雪芹作,后四十回由高鹗续成。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小说全面描写了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以及种种不调和的矛盾。该书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并被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首,它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时代和国界,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甚至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老子曰:"人之大患在我有身。"王国维说,《红楼梦》者,悲剧中之悲剧也。其美学上之价值即存乎此。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清曹雪芹作,后四十回由高鹗续成。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小说全面描写了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以及种种不调和的矛盾。该书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并被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首,它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时代和国界,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甚至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老子曰:"人之大患在我有身。"王国维说,《红楼梦》者,悲剧中之悲剧也。其美学上之价值即存乎此。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的戏论和曲论中未提及过"悲剧"一词,但存在着大量被戏论家称作"悲愤激烈"[1]、"惨绝悲极"[1]的戏曲创作,这些"惨杀"、"苦情"戏已具备了明显的悲剧观念和悲剧意识。中国戏曲中的"忠义惨剧"(英雄悲剧)最接近西方古典悲剧的概念与内涵,笔者试图从题材、角色、结构、冲突等各方面分析我国英雄悲剧的内在形态与精神实质,确立中国古典英雄悲剧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0.
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悲剧戏更是元杂剧中的精粹.近十年来,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元杂剧悲剧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研究综述分别从悲剧形象彰显悲剧精神、中和之美消解悲剧情节、淋漓尽致铺洒悲剧人生等方面概述了近十年元杂剧悲剧研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并分析了研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