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赋格的艺术》和《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两部伟大作品,《赋格的艺术》中以一个格言似的主题为基础,运用各种复调手法对其进行变奏,利用这些变奏后的新主题,并在一个调性范围内创作出了形态各异的赋格曲。《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曲在调性和主题形态及运用上完全有别于《赋格的艺术》,调性上采用了十二个大调和小调,每首赋格的主题形象十分鲜明生动,形式丰富多样。通过两部作品中赋格曲主题和调性的比较,为我们分析巴赫的复调音乐,以及音乐作品的创作都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赋格的艺术》是巴赫晚期的三部伟大作品之一,该作品以一个格言似的"伟大主题"为基础,并在保持"伟大主题"的主要调性和结构框架之下,将其进行变奏,又将变奏后的主题作为作品集中其它赋格曲的主题,在此基础上作成了由二十首乐曲组成的曲集。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著名合唱作品《德意志安魂曲》中的两首赋格进行了本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两首赋格的主题构成、间插段构成和织体特点、主题的展开及赋格织体结构、歌词与赋格曲的关系等创作特点加以论述,探讨勃拉姆斯在合唱作品中的赋格结构思维与技巧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在音乐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分为上下两卷,24个大小调,48首作品。作为两卷48套前奏曲与赋格的开篇之作,BWV.846是流传最广泛、最普及的曲子。从创作背景、曲式分析、演奏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论证,探讨这首赋格曲的曲式特点,分析研究巴赫是怎样集先前技巧之大成,开拓自由的音乐领域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德国作曲家J.S.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平均律钢琴曲集》(Well-Tempered Clavier)中的两首二重赋格——II 18#g小调赋格(BWV887)与II 23 B大调赋格(BWV892)为研究对象,力求从作品整体结构、主题核心素材、音乐情绪发展等研究视角来进行深入解析,意图探寻出巴赫在二重赋格这一复杂赋格体裁中的均衡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J.S.巴赫是一位划时代的复调音乐大师,他一生中写了无数的作品,《赋格的艺术》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复调音乐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中,他运用赋格所有可能的形式和手段,将一个简单的旋律(伟大主题)加以变化,使它从极简单到极复杂。《赋格的艺术》作为一部纯技巧的作品,集中地体现了巴赫娴熟、高超的作曲技巧,显示出音乐艺术在形式上、结构上既严谨又不拘一格、千变万化的独特魅力。从主题、结构、调性这些方面来分析复调技法在这部作品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九课《月光曲》,叙述了德国古典音乐大师贝多芬谱写此曲的经过。其实,《月光》这个曲名不是贝多芬起的,他为这个第14号作品题的标题是《幻想风的奏鸣曲》,但今天已鲜为人知。为什么《月光》这个标题能够流传下来,而原来的标题反倒“失传”了呢? 十九世纪的德国诗人兼批评家雷尔斯塔听了贝多芬的这首乐曲后,诗情勃发,不能自已,用文学  相似文献   

8.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在钢琴艺术史上,贝多芬一生共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整个钢琴音乐史中占有极高的地位,被称为是钢琴家的"新约全书",与"旧约全书"—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齐名。本文通过对在其晚期作品中占有重要位置的《钢琴奏鸣曲op.110》的研究,总结此曲的创作特征,对曲谱与演奏CD版本进行比较,以便更进一步探究作品内涵。  相似文献   

9.
巴赫钢琴《d小调赋格曲》是一首三声部复调乐曲 ,与《d小调前奏曲》合为一首套曲。学习这首乐曲 ,可以了解到赋格曲作为复调音乐中最重要的体裁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征 ,并研究在演奏上如何把握好这些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即 :乐思展开的不间断性 ,各个声部相互间此起彼伏的进行以及节奏连绵不断 ,音乐一气呵成等  相似文献   

10.
斯洛尼姆斯基是俄罗斯最有影响力作曲家之一,获得过很多国家级奖励和国际荣誉。斯洛尼姆斯基《二十四首序曲与赋格》,此套曲结合了传统复调技巧与现代音乐思维逻辑,注重对多民族音乐风格进行层次的提炼,赋予了作品浓郁的民族音乐特征。本文将以斯洛尼姆斯基《二十四首序曲与赋格》的第一首赋格曲做详细分析,深入了解其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德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在1862-1865年间创作的《e小调第一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是大提琴曲目中的经典之作。也是继贝多芬五首大提琴奏鸣曲之后的大提琴奏鸣曲的代表作品。本文通过对作品曲式结构与和声特色的分析,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挖掘作品的内在含义,以便用琴声更好的诠释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2.
巴赫是巴洛克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中超越时代的戏剧性是在当时十分少见的,尤其是《d小调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下文简称《d小》)这首作品。在创作时运用了大量的半音进行和调式的变换,增添了乐曲的神秘色彩,同时也体现出深刻的人文主义思想。本文将《d小》的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巴赫的生平作为切入点,对作品的调性和主题进行分析,进而剖析这首作品所体现的人文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3.
《24首前奏曲与赋格》是肖斯塔科维奇以巴赫平均律钢琴曲为参照,融合了俄罗斯音乐元素,运用了现代创作技法创作的。该作品以现代创作技巧展现了一部传统的古典音乐,向人们展示了俄罗斯土地上的人们的日常生活,被誉为20世纪的平均律曲集的"新约圣经"。本文主要以肖斯塔科维奇《24首前奏曲与赋格》为例,探讨钢琴音乐的创作手法及演奏。  相似文献   

14.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年生于德国爱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由于受家族的影响及对音乐的领悟,成为了巴洛克音乐发展到高峰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巴赫的作品博大精深、浩如烟海。除歌剧外,各种声乐和器乐体裁无不涉猎。在他的音乐遗产中,键盘作品虽不像声乐作品那样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同样能够追寻到巴赫对于传统既遵循又超越的轨迹。巴赫的键盘作品贯穿了钢琴学习的全过程,按程序由浅入深,从《初级钢琴曲集》、《小型序曲及赋格》、《创意曲集》到《6首法国组曲》、《6首英国组曲》以及《十二平均律曲集》等不只是训练手指,重要的是训练…  相似文献   

15.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过渡于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十首小提琴奏鸣曲,其中《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是贝多芬早期的作品,此曲创作于1801年。因其第一乐章旋律中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被后人命名为《春天》。本文以《春天奏鸣曲》为研究对象,对其音乐的曲式结构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继而从一名小提琴演奏者的角度探讨其作品中主题的多样化处理、演奏技法和与钢琴伴奏的协调配合,以期为大众进一步解读演奏该作品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6.
正伟大的奥地利天才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一生杰作无数,与键盘相关的,就有27首钢琴协奏曲,19首钢琴奏鸣曲及大量的小品等,但专为双钢琴而作的,仅有三部:《D大调奏鸣曲》k.448、《柔板与赋格》和这首《降E大调小广板与快板》(莫扎特留有一些双钢琴作品手稿片段,但都极其短小,且不完整,在此不算在内)。三首本已不算多,更遗憾的是,在莫扎特仅有的三首双钢琴作品里,只有《D大调奏鸣曲》K.448是完全完整的——有完整手稿。  相似文献   

17.
巴赫(Johann Sebstian Bach 1685-1750),是十八世纪德国著名的音乐家,欧洲巴洛克后期最伟大的作曲家。巴赫一生的创作浩如烟海,他在《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五首D大调赋格曲充分表达了一位虔诚的新教教徒对宗教的信仰。音乐中的每个音符,每个旋律线条都洋溢着高贵典雅的气息。  相似文献   

18.
在巴赫的一生中.贫困和死亡像一对可怕的魔影紧紧相随。他不仅从未富裕舒适地生活过.而且从9岁起就因父母相继去世而开始感受到死的阴郁。长大成人做父亲后.又眼睁睁地将自己孩子中的11个送进坟墓(他先后两次结婚.共生有20个孩子)。巴赫晚年为医治眼睛曾两次做了手术.结果不仅未能重见光明.反而摧垮了身体.于1750年去世,享年65岁。巴赫是欧洲音乐史上的伟人.巴罗克音乐最杰出的代表。巴罗克时代的作曲家。他们往往在限定的题材中创作.恰恰也反映了欧洲音乐的风向。巴赫的键盘作品也遵循了每种题材的规则.比如用两段体舞曲乐章组成组曲.同时也扩大了传统的结构,吸纳其他题材的元素。例如《英国组曲》,巴赫就加入了一些对位.显得非常新颖。然而组曲都是法国风格.在六首《英国组曲》中,五首都是序曲开头。非常像协奏曲的写法.就是吸收了意大利弦乐风格。巴赫重要的作品大多数创作于晚年.他的风格发展变化也不大.比如听他的赋格。众赞歌,好像没有随着他的人生历程、经历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9.
2019年1月12~13日,由中国知名大提琴演奏家王健带来的《王健演绎——完全巴赫》在上海大剧院演出,这位活跃于世界音乐舞台上的优秀大提琴演奏家用自己精湛的演奏技艺和丰富的演奏经验带给上海观众一场惊艳的盛典,这也是王健上一次在上海演出“巴赫全本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已有5年之久。  相似文献   

20.
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其键盘音乐的峰巅之作,被奉为钢琴音乐的《旧约·圣经》;其中作品BWV851是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上册中的第六首曲目。本文试图通过该作品的前奏曲和赋格在演奏技法上的分析,同时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与体会,为今后的实践教学与演奏提出一些建议、起到一定的教辅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