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它的提出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背景。其内涵主要是指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客观规律下,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它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文明新形态,必将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社会的失望,使马尔库塞发现艺术与审美独特的意义,让艺术负载起拯救人类的重任。但人的实践活动是艺术活动的物质基础,艺术只是精神生产领域二次中介化的产物,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物态化。因此,马尔库塞在艺术和审美自律中徜徉的结果最终只是为人类营造了现代的艺术乌托邦。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如影随形。不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无从科学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我们通常叫做“资本主义”的东西 ,其本质是“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空想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影子 ,它与哈耶克“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下的三个命题是相互对立的。然而现实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不同的关键在于它不是资本主义的影子。理解现实社会主义的关键在于从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机遇看问题。从历史演变的角度看 ,现实社会主义只能理解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种模式和道路。传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争论的核心问题 :是资本雇佣劳动还是劳动雇佣资本 ,是资产阶级主导社会还是无产阶级主导社会等 ,正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而逐渐淡出。 90年代以来 ,虽然社会主义再次成为知识界的核心话语之一 ,但人们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当人类社会的制度和文明形态处在巨大的变迁与转型之际 ,现实社会主义不再是资本主义的影子 ,而是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制度安排和道路选择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对“世界历史”的论述和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分析两方面。而这两方面都与西方近代现代化(工业化)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因为“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总体来看,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考察既坚持对人类价值理想的终极关切。又正视历史发展的现实过程。并特别强调现代化实践既是理性与价值冲突的不断生成过程。同时又是这种冲突的不断消解过程.从而在理性与价值的双重审视中达到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带给人类丰裕物质享受的同时,也使现代人类面临诸多的生存矛盾,走向全面异化:理性异化、人与人关系异化、消费异化等。资本主义制度下强制性的社会分工和财产的私有制是异化产生的社会根源。只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人关系和谐,建立合理的生存方式,现代人类才能逐步摆脱异化,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英国诗人库柏有一句名言:"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城市不仅代表一种与乡村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城市文明还是西方文明的本质,因为城市提供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理性的展开空间,正是在西方城市中产生了政党与政治家,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产生了西方艺术史上所有独特的现象,孕育了近代文明的承担者——市民阶层和市民社会。正因为其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城市成为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的研究热点,产生了如城市社会学、城市历史学、建筑文化学、城市文学等多个研究领域。21世纪是城市化的世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预言,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尽管近年来中国城市化速度惊人,但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据估计至少  相似文献   

7.
霍克海默认为启蒙理性蜕变为工具理性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了工业文明,但科学技术是引起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有问题的罪魁祸首。他从价值取向、自然功能、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展开了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即从主观理性与客观理性的角度批判工具理性只关注效率、功用而忽视对人的生存价值的关注;从批判工具理性造成对自然和人的双重奴役,指出科学技术并不能带来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从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进行批判,指出批判的目的是为了重新关注人类生存的处境,确立人类生活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18世纪的多数思想家为科技理性摇旗呐喊、倡导人类要充分享用一切文明成果时,卢梭即从人生存的角度对科学和艺术进行反思。卢梭先于康德提出“人的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命题,显示了他对人的问题的深切关注。而这一人学思想反映到艺术哲学领域,必然体现为标榜伦理、崇尚自然和张扬浪漫的文艺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社会──生态实践:探求生态危机根源与出路的主体向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球性环境恶化,生态退化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紧张化首先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应该到人类社会一生态实践的历史中去寻求生态危机的产生根源。作为社会实践的反映,才出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价值的错误判断。人类要走出当前的生态困境,同样应当首先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社会一生态实践活动,并由此转变人类对自身生存与发展于其中的生态环境的价值判断,转变现存的生产方式,最终走出生态困境,走向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0.
韦伯虽然看到资本主义条件下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对立,但对价值理性的回归,却陷入悲观。马克思主义对所谓理性作了全新的阐释,指出是资本主义的根本制度造成了人的价值的丧失,人类将最终消灭剥削,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党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体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真正理性的发展,有力地回答了为韦伯所绝望的“理性”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