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小学教材著作权保护中,教材是否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教材的著作权究竟应该由谁享有?教材在编写出版过程中(特别是语文、美术、音乐等)要选用大量已发表作品,应该对所选作品著作权人所享有的著作权进行怎样的限制?这都需要我们在法律上加以明确的问题。我国《著作权法》应从给中小学教材以明确定位、放宽教材编写与出版的著作权限制以及加大对盗版等侵犯教材著作权的打击力度这三个方面来加强我国《著作权法》对中小学教材著作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INTRODUCTION Everyone associated with digital libraries, and especially participants in the joint China-India-USA Million Book Project, assumes that it will be benefi- cial to mankind to digitize all the works ever pub- lished and make them available over the Internet, whether for fee or otherwise.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a clear printed agenda explaining how society will be enriched aside from the obvious advantages of preservation, indexing and efficient digital distribu- ti…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作品是指以实现某种特定功能而非表达个人思想观点为创作目的的作品。与一般文艺科技作品相比,功能性作品的功能性使其在创作空间、商业生命等方面有诸多不同。根据功能性作品自身的特点构建功能性作品的保护条件、权利内容、权利限制、侵权责任等制度规范,是功能性作品著作权制度的应有之义。文章从《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对于建筑作品、实用艺术作品、图形作品、立体作品的修订入手,对比分析《伯尔尼公约》及具有代表性的外国相关规定,介绍我国功能性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历程及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教材的著作权受《著作权法》保护。根据《著作权法》关于作品著作权归属的规定.具体分析了高等学校教材作品著作权的一般归属以及合作作品、职务作品、汇编作品和委托作品等的特定归属。  相似文献   

5.
According to the “work made for hire doctrine” of the Copyright Act, the creators of artistic and literary works are not legally granted ownership of works created in the course of employment; ownership rests with the employer. However, through de facto custom and court dicta, academics may enjoy a “teacher exception” that grants them copyright ownership of publications and course materials. Though there are several benefits behind this practice, the ques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ownership has blurred as institutions are investing in distance education and commissioning faculty members to create online courses.  相似文献   

6.
软件权侵权原因及其保护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件权即软件著作权,是软件开发者及其合法继受人对其创作的软件作品依法所享有的专有权利。软件权侵权原因多种多样。从软件作品市场化过程中所涉及的权利义务主体看,软件权侵权利主体、经营者、消费者、侵权者及权利管理者的保护者等因素所致。技术保护、行政管理和司法救济是软件权的三种主要保护方式,并且每一种方式都各有利弊,都会导致权利人的抉择困惑。因此,要切实做到防范软件权侵权,保护软件权人的合法权益,就应该从  相似文献   

7.
Conclusion The current Copyright Law provides educators with a very limited set of privileges related to distance learning, based upon technologies and assumptions concerning the activities of education dating around the period of the early 1970s, prior to the adoption of the law in 1976. Within the confines of Section 110(2) of the law, and using Fair Use Guidelines, there are some limited activities that may take place in distance learning, using copyrighted materials without the author’s permission. However, until the law is modified or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Copyright Office are implemented, the “safe harbor” approach would be to seek copyright permission or obtain licensing for the use of copyrighted materials prior to use in a distance learning environment. Since 1975, as an avocation, he has been a national copyright law consultant. He has published several reference works for libraries and educators on copyright law, as well as videotapes to be used for information and training.  相似文献   

8.
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中国版权制度的修订必须体现与其他国家基本一致的措施。所有的复制 ,不论暂时的还是永久的 ,都应视为版权意义上的复制。我国在修改《著作权法》过程中对数字作品的复制要有特殊的规定。集体管理制度可以解决许多权利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并帮助权利人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利益。为了建立数字作品版权管理的集体管理组织 ,可采纳美国、欧美和日本学者们的立法建议在著作权法中增订相应的条文。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权是数字版权保护法律环境中版权人和邻接权的享有的一种专有权,电子出版物制作中对版权作品的利用受到该权利的制约,对此可以依据拟使用作品的不同版权状态采用不同的数字化权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关于公共场所艺术作品的合理使用,我国著作权法及其司法解释仅详细规定了对公共场所艺术作品进行平面复制被认定属合理使用的行为,但对于平面复制品的再利用问题却语焉不详。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精神文明要求逐步提高的今天,这样薄弱的保护不能适应现实需求。因此,我国著作权法对于认定公共场所艺术作品合理使用,应当从新作品的创作意图、原作品在新作品中的比例、原作品的知名度等因素来确定。这样才能保证在公共场所艺术作品实现公共价值的同时,其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也受到合理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著作权法是文学、艺术的衍生物,文学、艺术知识是著作权法教学和研究的参照物。广泛运用文学、艺术知识,对著作权法思想-表达二分法原理、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作品完成时间、著作财产权解释,可以收到改进教学、开阔学生视野、创新教学模式之效果。  相似文献   

12.
当人工智能成功介入人类传统文学艺术领域,且能“创作”出满足版权法要求的作品时,其带给版权制度的冲击不可谓不强。从版权客体角度看,由人工智能“创作”产生的作品具有可版权性,值得版权法保护,而从版权主体角度看,如何为该作品确立一个正当的版权归属者才是版权制度所面临的真正挑战。人工智能可以成为版权制度上的创作者仅仅只是一个事实判断,人工智能能否成为版权主体却是一个具有哲学意义的价值判断。于当下,人工智能尚且不具备成为版权主体的资格与条件,而在人工智能具备主体性之前,就只能依版权法的规定为其创作作品确立一个正当的版权归属者。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高校著作权档案的保护问题,分别从高校档案中受著作权保护的范围、著作权利归属、著作权档案保护的法律规定,以及如何实施具体的保护措施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合理使用制度著作权构建了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随着网络普及,网络作品的出现,著作权法的利益平衡机制被打破。技术的发展削弱了权利人对作品的控制,技术保护措施应运而生,合理使用制度在网络领域遭遇了新的挑战。所以必须对合理使用制度作出调整,如扩大合理使用制度的适用范围,统一其适用的界定标准及对技术保护措施进行立法上的限制,等等,以适应网络技术给合理使用制度所带来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已成为现代文化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但在科技革命和国际化浪潮中,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正面临着不正当利用,甚至是扭曲破坏的危险。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与著作权特点的差异,使得现有的著作权法在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时具有局限性。我国应在专门针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中明确权利主体、权利内容与保护范围等,同时政府在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应起到引导和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学报作者和学报编辑部的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尊重和保护作者和编辑部的著作权 ,避免各种著作权纠纷的产生 ,这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本文根据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从编辑过程中作者的著作权和编辑部的整体著作权两个方面讨论了著作权保护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演绎权之沿革及其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演绎权是著作权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财产性权利,是对作品演绎的专有权。演绎权的保护直接关系到演绎作品的创作和利用。在19世纪中期以前,作者的著作权控制主要限于对作品的大量复制。自19世纪中后期以来,英美法院逐渐赋予作者控制其作品被他人再创作的权利,直至系统地限制他人创作演绎作品的自由。当著作权扩张到演绎权时,对演绎权的保护优先关注的是对作者受合法保护的著作权利益的保障。演绎权的设立是著作权扩张史中重要的里程碑。设立演绎权的正当性可以从激励与接近之间平衡的关系加以认识,一方面,需要通过将著作权保护扩张到演绎权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激励作者创作;另一方面,也需要保障公众对作品接近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地区国家问贸易交流日益频繁与便捷,东亚地区中韩两国的联系更加密切。为研究两国著作权制度提供了客观环境。著作权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对于保护作品、促进国家文化发展、推进国际贸易健康运行,意义重大。通过阐述中韩两国著作权法律保护内容,从民事侵权、刑法规制与行政保护三方面进行比较,以期为两国著作权交流的发展与合作提供参考建议,预防或减少著作权沟通中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9.
微信公众账号和微信个人账号转发的文字、图片、视频和录音等是否构成作品,需要根据“独创性”和“可复制性”来判断。微信平台转发作品侵犯著作权人的多项著作权。已发表作品电子化权属于著作权人。电子化权在我国表现为信息网络传播权。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著作权法?第33条第2款的排除,值得商榷。微信平台上作品著作权侵权行为需要通过完善立法来规制。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需要高素质的图书馆员。当前高校图书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只有提高馆员素质,才能跟上经济时代的步伐,因此,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