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人贵有自知之明”,可见“自知之明”的智慧是非常难得的。虽然许多人知道这是最高深的哲学,但却不知如何去完成这种智慧的训练。例如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有些书呆子考了一辈子,考到胡子都白了,还是考不上一个秀才,他们总是自叹时运不济,生不逢辰,但他们却从来没想过自己的智商低,不善于分析问题,文章写不好,这些人缺乏的就是“自知之明”。在社会生活中,只要头脑清醒,大多数人是有自知之明的,但是不少人顶不住功名利禄思想的泛滥,导致头脑发热,冒险跳进力所不能及的陷阱中。有些人之所以敢明知故犯,冒险…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对世界了解得越多,就越对自己的地位感到沮丧。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入,伴随而来的却是人类在宇宙中"地位"的不断下降。古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但随着哥白尼提出地动说,这种自以为是的观点不攻自破,地球降到了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的行列。  相似文献   

3.
剪接一生记忆罗宾·威廉姆斯上次跟菜鸟导演合作《一小时快相》尝到甜头,于是又找了个菜鸟拍科幻片。这次的主题是罗宾·威廉姆斯的公司给客户脑中植入芯片,记录其一生经历的影像,然后在客户死后重新剪辑,到葬礼上播放。记忆重现,如果这一天真的会来临,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选择这种方式。因为时常觉得脑子不好使,很多美好的记忆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湮灭了。如果真能重温昔日的美好,未尝不是件好事。可事实上,很多事情是不是因为记忆而变美好了呢?这也正是影片想要表达的主题——回忆并不是事实,回忆只是为今天而服务。影片对除了上帝以外谁有权力诠释谁的命运、当人知道自己一生都被拍下的时候行为又会产生怎样的变化进行了思考。想想  相似文献   

4.
10/90定律     
10/90定律的原理很简单,一点也不神秘,就是指10%是必然要发生的,90%则取决于你的反应.很多人经常抱怨自己祸不单行、坏事连连,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让我们举个例子:你与家人一起吃早餐时,女儿一不小心把一杯咖啡溅到你的衬衫上.这件事很突然,你根本想不到,也无法改变后果,这就是10/90定律中的10%,即这些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但下一步的结局如何将由你的反应来决定.  相似文献   

5.
章伟 《科教文汇》2008,(29):F0002-F0002
逆反是一种心理现象,指对事物所作的反应跟当事人的意愿或多数人的反应完全相反。如有的人逆反心理表现为别人都反对的事情,他偏要赞成;越是不希望他做的事情,他越是要做。逆反心理是同人类的出现结伴而来的,但它的出现存在着明显的年龄特征,在当代中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在初级中学教学阶段,与其他学科相比,  相似文献   

6.
《发明与创新》2014,(12):8-8
在各种社交网站中,使用表情的现象无处不在。但大多数人还不太明白表情的使用规则,有时滥用表情甚至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张,毕竟谁知道对方发来一个笑脸是不是嘲笑自己呢? 幸运的是,无聊的研究者已经开始研究不同场合中人们对表情的不同反应。  相似文献   

7.
剧情简介:主人公道格拉斯·奎德是一名普通的工厂工人,不普通在于他拥有一位漂亮的妻子,两人看似十分恩爱。但道格拉斯内心却似乎有某种不满足,在夜晚时常怪梦连连,梦见自己身处火星,而在工作中也总是恍惚走神。在朋友的劝说下,他决定自己该度个假,于是来到了Rekall公司,希望植入火星间谍的记忆以满足自己的大脑对于冒险的渴望。  相似文献   

8.
<正>假设你面前有一瓶能预测未来的魔法药水,喝掉一整瓶就会知道自己一生所有的事情。你会A、不喝B、一口气喝掉整瓶C、只喝能知道明天事情的份量  相似文献   

9.
孔子曾说:“不慎于前,而悔其后,虽悔无及。”每个人都知道悔恨的感觉是什么,也清楚地了解那种“事已至此,于事无补”的无奈。一个人会为已经做的事情后悔,也会为没做的事情后悔。时光倒流是不可能的,但是人人都希望在做了错事之后,能够弥补  相似文献   

10.
正(一)梧桐准备跟踪一个人,一个让她极为好奇的人。虽然她知道跟踪这种事情算不上最好的主意,但她也实在是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索性还是选择跟踪吧!放学的号角刚吹响,梧桐就赶紧收拾好书包,开始了她策划许久的跟踪。也许是因为紧张,从自己的教室一出来,她就紧靠着墙沿,悄无声息地来到了初二(5)班后门外。她躲在最靠后的桌  相似文献   

11.
正在人的大脑中,有一部分镜像神经元存在于大脑皮层的布洛卡区(主管语言讯息的处理、话语产生的区域),所以我们人类不但只会对看到的画面或者行为动作产生反应,很多时候看到描述某一画面的文字或者听到描述性的话语,都可能产生同感。除此之外,人类对于情绪的了解,如同对动作  相似文献   

12.
今年的春天不同寻常,因为此时此刻,人类正在和SARS病毒进行恶战。这一灾难是对政府的一次严峻考验,它也同样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 SARS首先考验的是民众的科学理性和公民精神。人类永远会面临种种可知和不可知的危机和灾难,我们无从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待危机和灾难的态度和方式,让我们从自己开始,从现在开始,了解SARS,从容面对SARS。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学理论上,企业家精神本质就是创新,作为一个经济学者,樊纲以自己的体会和分析为基础,将创新精神定义为冒险+理智。樊纲说,冒险和理智是两个尖锐、冲突的概念,一方面冒险就要敢于承担风险,任何创新都具有可能不成功的概率。特别是到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问题上,你投下去,最后没有人买,那你就是失败。但是没有这种冒险精神,不敢做这件事情,大概就永远只能谈谈创新。企业家一定在某个阶段,某些重大问题上具有敢冒险的精神。但是,要想使冒险成功,最后创造出价值,我觉得需要理智的科学的分析。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战略,研究管理,要取得…  相似文献   

14.
每个人都想知道,如果自己做了另外的选择,生活会是什么样呢?如果做了一件和现在不同的事情,可能会发生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李二敬 《金秋科苑》2012,(11):123-124
长寿、健康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尤其是老年人。相信每个老人都希望自己长寿,但是却不知道怎么才可以拥有长寿、健康的生活。在此,为您推荐10种有助长寿的食物,便宜又养生! 一 老年人想长寿吃什么好? 老年人都希望自己长寿,但却不知道长寿吃什么好,经过对各个长寿村的研究发现,他们的日常饮食中都少不了以下几种食物。  相似文献   

16.
每个人都想知道,如果自己做了另外的选择,生活会是什么样呢?如果做了一件和现在不同的事情,可能会发生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都想知道,如果自己做了另外的选择,生活会是什么样呢? 如果做了一件和现在不同的事情,可能会发生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一个科学的词汇——基因,走进了公众的视野,并变得越发“热”起来。与基因有关的各种新发现亦不时地见诸报纸电视:科学家发现“冒险”基因;基因决定睡眠质量;基因决定记忆力水平;基因决定是否腼腆;基因决定人的身高;基因决定交友和择偶的标准;基因决定宿命;  相似文献   

19.
<正>很多人在面对选择时会焦虑。比如看上的衣服有几种颜色,觉得每种颜色都很好,不知如何取舍,心情也会因此变得焦躁。如何克服这种选择恐惧症?选择恐惧症也称选择困难症,它从根本上是一种不自信和逃避责任的心理表现。患上这种"病"的人在多个选择中必须做出决定时会惊慌失措,导致对选  相似文献   

20.
成舸 《科学与生活》2009,(10):46-49
疫苗的敌人是病毒,受试者的敌人则是疫苗。扎针与被扎的人,都不清楚会发生什么,甚至连打上的究竟是疫苗还是安慰剂都不知道。于是,这场看不见的较量,对山沟沟里的志愿者们来说,就真成了一场效果难测的冒险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