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韦伟 《广西教育》2014,(34):98-99
针对高中作文教学领域突出的"生活理念"缺失的问题,提出"作文教学"应与"生活教育"结合的实践策略,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知、感悟、积淀,使作文言之有物,情感真挚,辩证思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把握我市初中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状况,促进作文教学有效提升,福建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组进行了"初中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分学生和教师两种类型。问卷主要针对学生作文水平和写作状态、学生作文反思意识、学生作文反思手段与方法、学生作文反思习惯、教师对学生作文反思能力指导情况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设置。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以读带写、高峰体验、读者意识三个方面来论述怎样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以读带写是引导孩子在看课外书的同时,做好每周一次的读书笔记"快乐阅读"。高峰体验是在作文教学中使学生享受到写作所带来的成功感和幸福感,并充分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和期待。读者意识是引导学生从读者的角度审视作文,发现存在的问题,对作文作出有利于读者接受的修改,努力在作品与读者之间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4.
多年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是不尽人意的,小学生的作文更是不尽人意。作文"贫血"、"缺氧"等等,部分已蜕变为新八股文,作文充满了"假、太、空、废"一类的话,我将其形象地称为小学生作文"贫血症"。"贫血症"虽是顽症,但并非不治之症,找到问题的症结,便可分析症理,对"症"下药,研究该课题,希望可以引起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作文"贫血"现状的高度重视。同时,有助于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改革,有助于学生作文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下面我将从"贫血"现状,找出症结,从教师、学生、社会大环境等三方面分析病因,并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5.
"写什么"和"怎么写",历来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两个重点。作文"写什么",更是令小学生写作时头疼的问题,多数学生因为生活经验缺乏和对生活缺少感悟而造成习作材料的困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写作材料的准备,要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如何化解学生写作材料的缺失,使作文指导更有效?我们扣住广阔的生活空间,挖掘写作资源,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小学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缺失,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的引导和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养成认真为文、善于交流评价的习惯。创设情境,拟定假想读者;搭建平台,多途发表作文;多方批改,多元评价作文;片段练习,增强对象感。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曾经登载一篇文章《年龄特征在高中生作文中的缺失现象及原因分析》。文中认为高中生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深刻"者不多,"幼稚"者不少。二、阴柔与忧郁文风盛行。三、道家的避世思想、高深的玄理成了作文中的新时尚。四、对传统文化欠真诚。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作者的分析也有道理,但仅从学生这个角度去分析,便有失之偏颇。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全面地看待学生作文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下面谈谈一己之见。首先是学生作文不深刻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史敏红 《考试周刊》2012,(62):69-69
作文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谈文色变",见到作文就头疼。如何根据作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探索科学的、新颖的,带有灵活性、启发性的方法,引导学生写作文,提高作文的兴趣,让学生变"苦作"为"乐作",是值得语文教师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中,评改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小学生的作文,不可能落笔成章,学生的写作修改应该与写作训练同时进行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努力:  相似文献   

10.
当下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缺失,学生写作陷入泥潭,教师教学走入困境。基于学生生活,从教材文本中让学生触摸读者意识、设计写作任务让学生触发读者意识、开发资源让读者意识浸润学生写作三种途径,培养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  相似文献   

11.
一、开发初中作文校本教材的背景 1.文本教材的缺失:我们的语文课有作文教学的任务,却没有可依据的作文教材。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中的作文文体在淡化,只是每个单元给了许多话题材料,作文之法要靠学生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作文教学无章可循使得一线教师深感作文教学之难!  相似文献   

12.
卢航 《文教资料》2011,(28):71-73
当今学生作文存在个性化缺失的问题,教师应通过"对话型写作教学",使写作及写作教学从根本上解决脱离生活的弊病,真正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3.
考察现阶段高中作文教学,"读者意识"的缺乏无疑是个普遍现象。表面上写作时作者一个人的事,但实际上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合作的产物。本文针对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的写作现状、教师在作文教育上的缺陷、如何建立读者意识三方面分析,希望能在作文教学中引起对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之作文教学,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就作文教学的现状和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来说,还是不尽如人意。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习作,这是时代对语文教师提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大千世界,华彩纷呈,作文何尝不应如此?但平时教学时,一篇篇作文读过之后,印象深刻的只有寥寥几篇,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作文中缺少亮点,没有自己的"华彩",没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那抹"红色",所以,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更不用提印象深刻了。那么,教师应如何使学生的作文有亮点呢?  相似文献   

16.
黄天茂 《贵州教育》2011,(15):39-39
在遵义市教研室"素质作文"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以"寓教于乐"在作文教学中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悦中学习,效果很好。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7.
由于语言环境的缺失,生活体验的缺乏,教材更新的缓慢,"作文"成了"榨文"。为改变这一现状,我试着将作文教学向书本、向活动、向生活开放,帮助学生积累体验,采用多种写话形式激发兴趣,取消条条框框的限制,让他们敢说敢写,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走进写话乐园。  相似文献   

18.
黄立 《现代语文》2009,(4):124-125
接受美学认为:作品写出来,如果没有渎者参与,亦即没有读者的解读、欣赏、再创造,作品就是一种死的存在。但是纵观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学生作文的读者往往只有一个,就是教师,这就是“读者缺失”。一位教师的评判决定着学生作文的优劣,这显然是不够客观准确的,这种评判方式难免会带来种种弊端。初高中的语文教师已经普遍认识到这一断层对作文教学的不利影响,纷纷出谋划策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然而在中职的语文写作课堂上,  相似文献   

19.
如果教师把感情这个基本的心理因素调动起来,渗透在作文指导课中,那么,课堂上"说"和"写"的关系就自然清楚了。"情动辞发"就是这个道理。 一、激发感情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其他形式作文,总是教师出题学生写。学生都存在一个"奉命作文"的问题,学生是被动的。激发学生的感情,让学生有感而发,变被动作文为主动倾诉,是作文指导课上教师要做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一、指导学生"写什么"时普遍存在的问题 学生习作,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产生习作思想内容的能力,笔者称之为素材力。国内诸多作文教学专家、名师对"写什么"都有过探索,如生活作文、游戏作文等,为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法的借鉴。审视当下的小学习作教学,笔者认为在内容指导方面尚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有任务无指导。布置课外作文,教师往往只提供作文题目,有时候连题目也没有,就让学生自由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