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电视是通过声音、文字和图像作用于人的。所以电视编辑首先要做的是“听”的编辑工作,在“念”字上下功夫。“听”的编辑工作就要求编辑用耳朵来修改稿件。编辑先进行文字处理后再用耳朵来修改稿件诵读稿件,通过诵读稿件可以了解原稿的神韵、气势、感情以及语音等,发现问题。一篇稿件拿到手,不要急于动笔修改,而要先念几遍。看看句子是否有不妥当之处。能够顺顺溜溜通过“嘴巴关”的文字,文字的加工量也就不多。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说得好:“视觉对文字的检验和听觉对文字的检验是不一样的。通过视觉很容  相似文献   

2.
编辑要练就语言文字功夫王建辉语言文字是编辑的基本功。编辑的语言文字,有两个方面,一是语言,一是文字,也就是字、词、句、篇。字、词多为文字问题,句、篇乃涉语言问题。关于字。昔人做学问,往往看重“识字”为本。编辑编书,也要识字为先。这有三层意思。一是要认...  相似文献   

3.
人们称编辑为文字匠,或为误解、或为戏称。即以文字论,编辑从来不敢小觑。一则,每一个字都干系重大;二则,每一个字都涉及复杂的学问。王渔洋《论诗绝句》言诗人煮句炼字是“诗人一字苦冥搜”。把“为每一个字负责”作为神圣职责的编辑,在斟字酌句时,又何尝不是“编辑一字苦冥搜”呢!说字事关重大并非夸张,如一位学者稿中把捕鱼的“鱼梁”的梁字上面加竹头作为义符,遍查辞书皆无此字。然《礼·王制》云:“鱼梁,水堰也,堰水为关,空承之以笱,以捕鱼。”如轻信学者不苦冥搜,刻制一字并非难事,然而这实际是创制了一个新字,即在汉字总汇中增加新字,给后代平添了一个额外的负担。是贻害后代的干系重大的事。字的字源、语源乃至形音义等方面的学问极其繁富,便是寻常的口头词语,如何下笔落纸也殊非易事。若不明其事、不知其义,又不苦苦搜求,在编辑便会放过误解或误笔。而明事知义需建立在博阊、博览、博问,苦心搜求提高识断之功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报纸上经常可见一些一二百字的楷体文字段落,内容是评说热点新闻,如编辑点评、编者按语,位置则紧紧挨着新闻报道,可前,曰编前;可中,曰插评;亦可后,曰编后。因为其小,常无题,也不署名,是编辑手中的轻武器。也有一些小言论文字略长一点,有三四百字,有题并署名,如依傍在新闻报道旁边起点评作用的编余短论,和一些不依赖报道独立成篇的小言论,类似《人民日报》头版专栏“今日谈”上的文章。以上这些可以统称新闻短论。  相似文献   

5.
传统意义上的编辑工作者,只是从事单一的文字工作,组稿、审稿、改稿、校对,雕文琢字,伏案劳神,似乎和美术并不搭界。然而,世界发展到今天的信息时代,知识激增,文化多元,期刊业蓬勃发展。面对期刊内容的多向拓展和形式的异彩纷呈,编辑人员的单一文字素质显然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难以适应期刊改革创新的需求。作为一名现代期刊编辑,要想站稳脚跟,不被淘汰,就必须向博学多  相似文献   

6.
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要“认真作好出版工作”。这“认真”二字,说来平常,听来熟悉,但真要切切实实地付诸于行动,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认真”二字,对各行各业都是一条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准则。对编辑而言,此二字尤为重要。编辑是从事文字工作的,而文字工作却容不得半点差错。“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认真”二字,应当成为每一位新编辑的座右铭,因为它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全过程。“认真”提出选题编辑在提出任何一个选题前,应“认真”作好前期准备工作。此选题有无先导性或学术性,是原创的还是改编的,是单本还是系列,是…  相似文献   

7.
异体字同题是编辑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在什么情况下不允许使用异体字,在什么情况下又允许使用异体字,是每个编辑都应该清楚的。有的字,在某一种文字语言环境中是异体字,而在另一种文字语言环境中又不是异体字;如何评判出版物上的异体字是不是规范汉字……搞清诸如此类的同题,有利于正确使用汉语语言文字,有利于提高图书、报刊的编校质量,有利于做好图书、报刊的审读工作。  相似文献   

8.
"编辑"(本文专指"加工编辑")二字蕴涵的内容很丰富,编辑能力、水平差异也非常大.平庸的编辑或许能凭借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改正书稿中所谓的文字"硬伤",或者费尽心思去统一体例.这些无疑都是编辑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9.
期刊的看清样,与报纸看大样、出版社看书稿清样并不完全一样,有联系也有区别。 期刊编辑部一般不设专职的校对人员和编务人员,多半是由责任编辑各自校对所编发的文稿;封皮及内文的版式一般是由美术编辑设计的,而美术编辑大多不能胜任文字校对,那怕是与图稿相关的文字若由他们校对,也常常出错。所以,三校之后主编还不能签“改正付印”的字,必须看清样。  相似文献   

10.
论编辑删稿     
编辑删稿是指编辑主体对作者原稿以缩简文字为形式的一种编辑行为,它是文字编辑加工处理文稿的方式之一.这一编辑行为从表面看,操作起来很简单,手起笔落,部分文字被删除了,前后方连得上也就行了.然而,这一编辑行为并非真的只这么简单,刘勰在《文心雕龙·镕裁》中说,“才核者善删.善删者字去而意留.”“才核”大抵指精细的文字功夫.笔者认为,编辑要做到“善删”,除了“才核”外,还应作出一定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陆永洲 《编辑学刊》2022,(3):106-110
如今出版工作已基本实现电子化,出版流程中排版质量的提高使得原来校对人员以清样对原稿“字对字校‘异同’”的工作已意义不大,而脱开原稿直接通读清样的校“是非”的工作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通读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通读工作脱开原稿通读清样,因此工作内容是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经编辑确认后解决,这是对编辑工作的拾遗补缺。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很好的文字功底和较广的知识面,还需要对党的大政方针、宣传纪律、法律法规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认知,对书稿中那些不符合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观点,以及作者对一些词义理解不确切造成的文字偏差都要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2.
正体育图书的特点是图多、字少、图文对应紧密。熟识了大段、大段处理文字的编辑,乍一看满眼的图片总觉得可以信手拈来,殊不知深入体育图书制作的幕后,才发觉劳作之艰辛"不足为外人道也"。体育图书创作过程中作者的运动技术特长和文字表述能力堪比鱼与熊掌,难以兼得。对于图片信息量丰富的体育图书产品来讲,一般编辑会优先选择运动技术强的作者,文字上的处理则多靠编辑调整,由此一来编辑与作者需要进行的交流次数更多,沟通的细节也更深入,  相似文献   

13.
责任编辑一般指由初审者担任的对稿件质量负责并在出版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编辑人员。责任编辑的职责决定了他肩负着多方面的责任,既有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又有文化责任。这里,我们只是谈谈责任编辑的文化责任。一、文字责任:语言规范出版物的质量是多方面的,但文字质量是最基本的。对出版物的文字质量,除作者要负责任以外,从编辑的角度来说,责任编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谓文字质量,就是要求出版物合乎规范,字、词、句、标点符号等都要准确,不能有错误。责任编辑在审稿过程中,会发现许多文字方面的问题,要加以纠正。如果责任编辑不小心疏…  相似文献   

14.
对一个报纸编辑来说,最高兴的莫过于编发一则好新闻。所谓好新闻,最低限度恐怕要做到:主题鲜明,内容充实,政策上把握严谨,文字流畅,没有语病,等等。但是,据说现在的新闻写作情况不尽如人意,不少编辑常为手头质量粗劣的新闻稿而叹息摇头。比如,有的新闻动辄就长长一二千字,内容庞杂,主题分散,读后令人丈二和尚模不着头脑;有的新闻缺乏最基本的政策观念,事例失实,用语过火,遣字选句不讲科学性;至于文字拖沓,语句不通,错字别字屡屡出现,这种现象更是司空见惯。面对这样的稿件,岂不苦煞编辑也? 造成目前新闻稿件质量下降的原因很多,其中十分重要的是记者没有认真把好写作的第一关。长期以来,有的同志习惯性地认为,“记者写稿,编辑改稿”,这是新闻发稿的法定流程。既然自己写的稿件有编辑在推敲斟酌,那作为头道工序的原稿,当然粗糙一些也无妨。更何况,一篇稿件的最后定  相似文献   

15.
晚上睡得早些,早晨就起得早些,想多补些觉都不容易,只好阅读一些手边的文字,于是就拣到了<编辑之友>增刊上的几篇文章.其中一篇叫做<板凳字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是刘光裕、汪家熔、陈静几位学者围绕章宏伟先生新近出版的<故宫问学>而展开的议论.此书刚刚入围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奖.  相似文献   

16.
人书情难了     
作为出版人,每年编辑书 稿逾百万字,但多年不著一字者并非鲜见。因此,我对出版业内的王建辉、倪墨炎、汪家明、俞晓群等先生的文字,很是推崇。 在报纸上得知辽宁教育出版社原总编辑俞晓群先生的《人书情未了》,由东方出版社刊行,虽自称"书店巡阅使",但在郑州的书庙里终难觅到。2004年10月到  相似文献   

17.
在编辑面前,我是个作者,长期同编辑打交道。在某些作者面前,我曾经是一个编辑,现在也还在主编一个刊物,也有过同作者打交道的感受。作者和编辑两种角色,都是与文字打交道。编辑与作者要成为知音这里说的是艺术上的知音。如果说,我在作品中表现的想法,不能得到编辑赏识,首先是不能得到编辑理解,那就成为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最小的痛苦,是看到发表出来的作品中错字,特别是把一个生怕弄错了的字弄错了。譬如,众目睽睽的“睽”字,与暌别的“暌”字,偏旁是不同的,一个是目,一个是日,稍  相似文献   

18.
许慎(约58—约147年) 文字是探讨和交流学术的基础,做学问须从掌握文字开始。清代学者戴震说:“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辞也,所以成辞者字也。必由字以通其辞,由辞以通其道。”东汉许慎编辑的《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若要深入研究我国古代的文史哲等学问,就必须研读《说文解字》。从编辑史的角度看,它是我国字书的先河,为后世编辑字典词典奠立了始基,也是世界最古的字书之一。  相似文献   

19.
作为天天和文字打交道的编辑出版人,您留意过自己或者同行的文字印记吗?2007年《科技与出版》杂志推出“我是编辑出版人,我会撰写好文章———优秀编辑出版应用文征集及选登”活动,真诚邀请您参加。一、参考范围1.选题规划方案2.选题策划报告3.稿件初审、复审、终审意见4.审读报告或者送审报告5.约稿信、退稿信、编读往来信函6.书刊辅文7.书刊宣传文字、书评8.某领域图书细分市场调查报告9.某方面读者调查报告10.营销策划方案11.图书成本预算及核算报告……二、文章要求1.必须是原创作品,文字必须精练,字数以不超过3000字为宜,题目自拟。2.…  相似文献   

20.
<正>媒体文字的报纸是在文字编辑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协同的,记者写的文章由编辑来修改,然后由责任编辑去承担和发布,再由中签编辑签样,这一系列的协同就是在稿纸上完成的,后来就是在计算机上完成。一个记者或者编辑,一天工作能写一万字一定是很优秀的,但如果要求一个记者写十万字,并配十万个图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