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曹魏秘书寺作为当时主要的图书保存机构,在整理、保存图书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同时也是魏晋至隋唐秘书省发展史上的奠基阶段.曹魏秘书寺的职掌主要是图书保管与整理、保存文书档案、记录及整理名臣文章等.  相似文献   

2.
曹魏秘书寺的长官是秘书监,副长官是秘书丞。另外还有秘书郎、秘书校书郎、秘书令史、主书令史、主图令史、主谱令史、驺吏等。除诸令史、驺吏等情况不明外,其他官员大体以才学之士当之。  相似文献   

3.
山东解放区图书出版距今已70年以上,它们是山东解放区政治、思想、军事、经济、文化等建设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山东地区走向胜利的原始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批图书的保存状况、使用情况却不容乐观。为此,本文就山东解放区图书的内容、价值、保存利用情况,以及保护设想、整理思路做简要探讨,旨在更好弘扬传承山东革命文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皇家藏书机构秘书省,自南北朝创制以来,到隋唐时代已基本定型而趋完善.秘书省作为藏书、校书和著述的国家机构,在保存、整理古代文化,编修官秘著述等方面,曾发挥过巨大作用.同时,秘书省作为博大渊深的知识宝山,也曾吸引滋养过许许多多知识界的杰出人才,图书馆事业史上提到的唐代令狐德棻、魏征、虞世南、颜师古等人,都是集学者与官宦于一身的著名人物,他们都曾任职于秘书省,且成绩斐然. 唐代诗人白居易从踏上仕途之初,即在秘书省任职,后又曾任秘书监,两任前后时间近五年.但他在秘书省这所皇家“图书  相似文献   

5.
秘书监和我国古代图书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秘书监,作为一种中央官府藏书管理制度,在我国沿袭了1100余年,与我国古代图书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秘书监”一词,其含义有时是指官署机构的名称,也有时是指执掌这一机构的长官的名称;这个称谓的含义在各历史朝代并不完全一致,甚至在同一朝代也会有所不同。大体说来,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比较混杂,有时秘书监既是官署之名又是长官之名,有时以秘书监为长官之名而以秘书省为官署之名,还有时称官署为秘书寺,或称长官为秘书令等;在隋、  相似文献   

6.
《出土简帛与中国早期藏书研究》一书以出土简帛与传世文献的彼此对读和相互印证为主要研究方法,勾勒了我国早期文献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等方面(所谓"藏书")的基本史实及其演进规律,而所藏之"书"是包括档案的.该书的档案学研究价值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厘清了档案与图书的异同,认为档案整理包括两大基本类型,并非所有的档案整理都会形成书籍.二是澄明了档案整理和图书整理的确切关系,揭示了档案整理相对于图书整理的前提地位.三是揭示了档案事业发展的动态特征,从而超越了在自然历史的层面上历时性罗列相关档案学史料的层次.  相似文献   

7.
元代秘书监是元朝中央政府掌管图书收藏的重要机构。文章论述了秘书监藏书的主要来源,秘书监藏书的内容,同时还探讨了秘书监对藏书的管理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毛时亮 《兰台世界》2016,(3):148-151
黄岩鸿福寺历史悠久,脉络清晰;高僧辈出,影响深远;政教互动,鸿福天下;遗迹丰富,文化深厚,是黄岩乃至台州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存。但由于历史等原因,鸿福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被淹没。因此,加快挖掘、整理、研究鸿福寺文化对于保存台州历史文化,提升文化品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郭伟玲 《兰台世界》2020,(4):141-144
唐代秘书省作为中央图籍机构,在前雕版印刷时代承担起部分国家出版职能,主要表现在图书发行、图书复制、出版管理等方面,本文通过梳理秘书省的出版史实,分析唐代国家出版管理观念的主要内容,以唐宋之际出版职能的转移、丰富、提升为落脚点,对比分析唐代秘书省出版职能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刘俊凤 《图书馆学刊》2011,(10):118-120
图书馆作为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在信息技术迅速普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读者希望通过网络更方便、更快捷地进行图书的查询、借阅,因此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尤为重要。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图书管理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划分、数据库模式阐述分析、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1.
秘书监是中国古代的图书管理机构和图书管理职官。作为中国古代专门的图书管理机构,秘书监形成了中国古代图书管理的技术经验与管理经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上产生了重要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郑玄的图书整理方法主要有校异文、脱文、误字、错简、衍文等,其所创立的图书整理方法至今仍然在沿用。文章结合东汉时期的学术研究背景,对郑玄的图书整理方法进行研究,为现代图书整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的图书资源有着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与历史资料价值,但是长期以来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收集、整理、保护及开发利用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作者在对浙江图书馆民国图书资源现状初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对其利用主要应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即详做调研、改善保存、综合利用,并就具体实施方法、步骤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的书籍虽历经数千年的销蚀淘汰,至今仍保存着约10万种.这些图书的流传和保存与我国历朝历代的编修活动密不可分.书籍积聚多了,在阅读、查考和管理上,就会产生建立图书分类体系的需要.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体系产生于西汉成帝时期(约公元前1世纪)的大规模图书整理活动,刘向、刘歆父子受命汇同各方学士经过19年不懈努力,成功地将约1.3万卷图书编入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系统分类目录<七略>.  相似文献   

15.
档案工作是办公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办公室工作中每天都要对各种公文请示、报告、会议记录等信息材料进行收集归类、处理,从而形成了办公室各种门类的档案材料。这些档案材料除了需要提供给领导决策参考及办公室在工作运行中利用外还需整理出有价值的档案材料,向档案部门移交归档,长期保存进行这一系列具体、细致的办公室档案工作,秘书都要承担主要角色。因此,秘书在处理日常繁杂的政务与事务的同时,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办公室的档案工作,把握好自己在档案工作中的这一重要环节,显得极其重要。秘书的办公室档案工作要统筹安排,坚持积…  相似文献   

16.
图书贸易文化是中国古代图书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原古代图书贸易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中国图书贸易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中原古代图书贸易文化经历了先秦至汉代的萌芽、曹魏至唐朝的发展、五代至北宋的繁荣和南宋至清代的缓慢发展四个阶段,与中原古代政治、经济、学术、教育等因素相互影响,具有根源性、正统性、开放性和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逝世以后,他工作过的办公室便作为历史文物保存下来了。他的图书室后来又由娜捷施达·康斯坦丁诺夫娜·克鲁普斯卡娅和玛丽亚·伊里尼奇娜·乌里扬诺娃使用了多年。她们仍旧住在克里姆林宫的住所里。我参加了对载有列宁批注的图书的整理工作,以便将这些图书移交党中央列宁研究院。后来,应克鲁普斯卡娅的请求,我担任了她的图书管理员,并帮助她整理劳动人民从全国各地给她寄来的大量信件。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存和传播人类文化知识的宝库,并担负着向学术界提供情报的任务。信息工具是图书情报活动的物质基础。随着活动的广泛深入,在处理各学科各类型文献载体的过程中,图书情报领域自身的基础理论、基本研究方法、特殊的工作技术技能等,都得以充分的发展,随之也就势  相似文献   

19.
民初京师图书馆作为国家图书馆,在赓续前清京师图书馆馆藏的基础上,担负着为国家全面、完整地收藏并妥善保存图书的职责,不仅推动了民国图书馆的转型,而且为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馆藏图书的来源、整理及利用如何,无疑是我们在研究民初京师图书馆中迫切需要理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实际出发,就访求与保存,整理与编制,辑录与出版等方面对清代前期岭南的图书事业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