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连德是中国近代卫生防疫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是蜚声海内的"防疫先驱"。文章对东北鼠疫、霍乱的爆发背景以及伍连德在东北进行防控疫病时所推行的政策进行了研究,充分肯定了伍连德为中国卫生防疫事业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到1885年我18岁时为止,我一直过着象我那个社会阶层一般中国青年所过的那种生活.不同的只是,由于我父亲皈依基督教并任职于伦敦布道会,我有较多的机会和广州的英美传教士接触.有一位英国女士对我发生兴趣,我终于学会了讲英语.英美布道会的嘉约翰(Kerr)博士为我找到一份工作,并且让我学得了不少医学知识.我很喜欢这门学科,相信我将会有一个为我的同胞行医的有益的职业.当我一听到香港要开办一所医学院的消息,就立刻去见教务长康德黎博士,并且注册入学.  相似文献   

3.
杨驰原 《传媒》2015,(1):24-25
“我是个记者,但不是好记者,也讲不出好故事,但我愿以《传媒》为阵地,对‘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做好宣传报道,为‘好记者讲好故事’点赞”.这是笔者和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组织者的表态,现在笔者的表态落到了实处,“好记者讲好故事”专题如期制作出来了,审稿过程中,再次被这些好记者的好故事感动,感动之余,连点三赞.  相似文献   

4.
张严平 《新闻三昧》2005,(11):47-48
电话里接到任务,采访杨业功。当我得知他是第二炮兵某基地的原司令员时,脑子里便有了一个很大的“谜”:一位导弹部队的将军,距离百姓的日常生活是那样的遥远和陌生,他带给我们的将是怎样的感动?  相似文献   

5.
2004年我到北京师范大学读博士,第一堂专业课就是童庆炳先生的文论课,讲的是《文心雕龙》。当时童先生已过古稀之龄,带着20多名文艺学专业的博士们,从头开始一字一句地阅读这本书。文艺学专业,开一门古代文论课本无可厚非,但当第一堂课结束时,童先生跟大家说《文心雕龙》这本书他已讲了十五年之后,  相似文献   

6.
[观点摘要] 那天会开一半后我接到一个恐吓电话,他说你要停住,再不停住我要你的命.我说你们把这些人害得太惨了,你们太猖狂了,我不想活了,要跟你们拼.会一开完紧接着又有一个电话,我说我不活了行不行,人头在手里拎着,随时来拿…… 我儿子对小朋友讲,我的家庭是一个正直的家庭.我听到这一句话时觉得我没有白干.  相似文献   

7.
看到这部书稿,我沉浸在感动之中.静心体味,感动或许出于三重原由. 我的第一重感动来自本书的两作者--熊蕾和朱迪.我为两位职业记者选择了这样一个智慧的角度,观察今日中国新闻界的现状,从而向人们解读今日中国正在发生的历史变迁而感动.  相似文献   

8.
传播学情境中的彩铃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国雄  万燕 《传媒观察》2005,(11):42-44
“One,我不能接电话;two,我有个好办法;three,将你要说的话精简一下,然后发短信吧;four,怎么你还没挂;five,我看着电话直犯傻,哦,你的执著彻底感动我啦,我现在就来接电话。”当你拨打朋友的手机,听到手机里传出这样的话来的时候,你可千万别以为是对方在和你说话.因为这是一项新的业务,称之为彩铃,它改变了人们以往等电话时的单调,使你能够在音乐中享受等待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高钢 《青年记者》2009,(15):79-80
看到《变脸》这部书稿,我沉浸在感动之中。这种感动似乎突然而至,如风如雾,弥漫心中。静心体味,感动或许出于三重原由。 第一重感动来自本书的两位作者:熊蕾和朱迪 我为两位记者选择了这样一个智慧的角度,观察今日中国新闻界的现状,向人们解读今日中国正在发生的历史变迁而感动。  相似文献   

10.
标点符号的重要性,在上小学时就听老师讲过,以为不难学,从来不把它放在心上。直到当了编辑,落笔改稿时,才发现标点的应用颇费斟酌,如果用得不当会影响意,不能掉以轻心。林穗芳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外标点符号的研究,我有幸成为他所《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一书的责任编辑。读完书稿,我心里确确实实很受感动。小小的标点符号往往不受人重视,林先生却以它为研究对象做成了大学问。  相似文献   

11.
在办公室有时会遇到上下关系的险情,但都以好笑结束。告诉副总:我很聪明!一天上午休息时.我坐在办公楼外看报纸。刚翻几页,迎面来了一个副总裁。他的走路姿态让我不知所措。平常见到他.他总是手里拿着一块儿饼干大的手机,边走边讲电话。碰见他时,我只需对他点一下头.说  相似文献   

12.
1997年,我重返巴黎,回到记者岗位本不应陌生,却在采访报道中遇到不少新课题。一个突出的感觉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得真快,一些老经验恐怕过时了。直到90年代初,资深老记者介绍的"抢电话"经验还依然有效,所请抢电话,即在参加重要报道时,要留心报道现场的电话位于何处,遇有重要消息,可先通过电话向编辑部发出消息。因电话线路有限,抢着电话就意味着抢先发稿。在一些新闻教科书  相似文献   

13.
3月14日凌晨6点多钟,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电话里传来处长那因激动而有点颤抖的声音:“郁建兴教授牺牲了!”我一下子愣在了那里,竟一句话都没有说,就稀里糊涂地把电话挂了。过了好长时间才反应过来这不是在做梦,这才后悔刚才忘了问牺牲的原因了。好不容易等到上班时间图书馆开门,打开网络,《中国专家郁建兴车祸罹难》、《我核查专家罹难巴格达》等标题再次刺痛了我的眼睛。在他留下的最后的照片上,依然带着那惯有的微笑,可我感到自己的心在流泪。  相似文献   

14.
任青 《青年记者》2005,(9):27-28
“要说最感动的一件事情,还是第一次接到客户打电话来询问广告价目。那天晚上兴奋得没有睡着觉。一个简单的电话,让我激动得彻夜未眠。它实际是在给我一个信号,《汽车族》要进入一个转折的时期了。”  相似文献   

15.
正我是西安交通大学的一名普通的图书管理员,每天过着平凡的日子,做着单调而重复的工作,直到有一天女儿班主任的一个电话,让我重新开始审视我的生活,重新审视我的工作……2013年6月的一天,我正在图书馆里整理着旧期刊,突然接到孩子班主任老师的电话:"凌老师,我们年级正在给孩子们开设家长课堂,对家长的不同职业进行介绍,你能不能到学校里给孩子们讲一讲图书馆相关的知识?"放下电话的瞬间,我有些茫然,因为,虽然在图书  相似文献   

16.
“参加这次活动,我再次被我们的兰台人所感动。说起来或许是缘分,2001年我也曾参加过北京市档案系统的演讲比赛,从那时起,我就知道原来档案部门还有那么典雅和优美的名字——兰台。如今四五年过去了,参赛的选手也都换了,但我的这份感动依然没有变。我们中国传媒大学是搞宣传的,  相似文献   

17.
山东某晚报一位记者打电话给我,说是要电话采访一下我对官员财产公示的看法.我当即拒绝,我只是觉得这么重要的问题,电话里是讲不清的.与其让记者断章取义,不如拒绝为好.通讯工具发达之后,电话采访、QQ采访和其它方式采访,使记者采访手段非常丰富,也极大促进了新闻采访的发展.有些朋友甚至很得益于这种方式的采访,既方便快捷,又节省资源.  相似文献   

18.
时下,有一个很令人感动的词组叫“感动中国”。我不知道江西卫视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在举国上下欢庆祖国五十七周年华诞之日举办的大型活动“中国红歌会——红歌总动员”能否称得上是一件感动中国的事情,但是,由“红歌总动员”所感动着的感动,却是真真切切的。我作为”红歌总动员”的总导演,所历经的感动和震撼、所得到的感悟和洗炼,是从事电视工作十几年来没有过的。  相似文献   

19.
张姝 《新闻实践》2012,(12):12-13
记得那天是周六,我在千岛湖度假。报社部主任来电说:有一位妈妈徒手救下一个从10楼跌落的孩子,准备到富阳医治。我立即中止休假驱车直赶富阳。在途中,我就给富阳市卫生局长打了电话,向他通报了吴菊萍英勇救人受伤前来就医的情况。局长很感动,立即表示会安排专家尽心医  相似文献   

20.
要想了解中国的新闻漫画,就不能不先了解华君武。果然,预约采访时,电话那一端传来华老慢悠悠的声音:“采访过的人很多了,没有什么要说的了。”一代又一代不断更新的读者,一批又一批从读者中成长起来的作者、画者,谁不想多听听老前辈曲折、坎坷、成功、成名的故事。也许是我们代人请教的诚意,华老松口了:“天这么热,你们还要来,那就随便聊聊吧。”3个小时过去了,华老侃侃而谈,依然是慢悠悠的话语,却震撼肺腑,激荡人心。只不过是一幅幅漫画,却像一颗颗子弹,让敌人胆战;像一面面镜子,折射出丑恶、善美。华老似乎很满意与我们的“闲聊”,乐呵呵地说:“我很高兴,今天讲了一些我从来没有讲过的想法,有些是头一次讲给人听的事。”我们的心里多了一份敬意,笔下多了一份责任。我们应该把华老的故事讲给我们的读者听,主题是华老用他70年的漫画生涯定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